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5例。A组:罗哌卡因7.5mg+芬太尼20μg;B组:罗哌卡因15mg.两组均加入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液2.5ml.用体表针刺法测感觉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观察两种不同配方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评分。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慢(P<0.01),平面固定时间较B组快(P<0.05),镇痛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最高平面A组和B组分别为T6和T4~T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肢运动阻滞起时间A组较B组慢(P<0.01),但运动恢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B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A组明显,在注药后的5min,血压、心率显著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P<0.01)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Apgar评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能减少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能延长镇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急诊剖宫产术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5例.A组罗哌卡因7.5mg+芬太尼20μg;B组罗哌卡因15mg.两组均加入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液2.5ml.用体表针刺法测感觉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观察两种不同配方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评分.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慢(P<0.01),平面固定时间较B组快(P<0.05),镇痛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最高平面A组和B组分别为T6和T4~T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肢运动阻滞起时间A组较B组慢(P<0.01),但运动恢复时间A组较B组快(P<0.01).B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A组明显,在注药后的5min,血压、心率显著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B组(P<0.01)新生儿娩出后1、5分钟Apgar评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能减少局麻药用量,麻醉效果确切,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能延长镇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并且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罗青妍  黄绍强 《上海医学》2006,29(9):644-64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R组蛛网膜下隙给予罗哌卡在10mg,RF组予罗哌卡因10 mg 芬太尼20μg,RT组予罗哌卡因10 mg 曲马多20 mg。观察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情况。术后随访完全镇痛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产妇感觉晟疼痛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头痛、恶心等并发症。结果3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平面、达最大阻滞平面时间以及达布(Bromage)Ⅲ级的例数和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RF组和RT组完全镇痛时间、有效镇痛时间、术后产妇感觉最疼痛时的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比例与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而RF组与RT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与复合芬太尼一样,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延长术后镇痛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I组罗哌卡因10mg、II组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5μg和III组罗哌卡因7.5mg+舒芬太尼2.5μg,观察各组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结果 II组起效时间快于I组、III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长于I组、III组,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却短于I组,麻醉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用于下肢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金海  李煜  张永福 《吉林医学》2014,(18):3951-3951
目的:通过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部硬膜外麻醉方式。按照罗帕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复合芬太尼2.5μg,B组复合芬太尼5μg,C组复合芬太尼7.5μg。对三组产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镇痛时间、麻醉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产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5μg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佳、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剖宫产术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自 1930年丁卡因问世以来[1] ,作为主要的局麻药而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同时也因毒性大、且丁卡因液体针剂多为医院自制 ,制剂不稳定而使应用受到限制。为观察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combinedspinal epiduralanesthesia ,简称CSEA)的优点及效果 ,现将作者应用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CSEA 116例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且普鲁卡因皮试阴性的患者 (ASAⅠ~Ⅱ级 ) 116例 ,男 5 6例 ,女 6 0例 ,年龄 x±s(5 1± 13)岁。其中子宫切除术 5 8例 ,直肠手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蛛网膜下隙阻滞与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电子麻醉记录单回顾341例分别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蛛网膜下隙阻滞组血压变化较全身麻醉组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身麻醉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但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对循环的影响和恢复速度上要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在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I组轻比重0.15%罗哌卡因6ml;II组0.15%罗哌卡因6ml内含舒芬太尼5ug;III组重比重0.6%罗哌卡因1.5ml。记录注药前即刻、注药后3、5、10、20、30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感觉阻滞平面固定后双下肢Bromage评分、VAS评分、镇痛时间以及注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II、III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Ⅲ组患侧Bromage评分1分的为95%,显著高于I、Ⅱ组;健侧I、Ⅱ组Bromage评分3分者均为100%,明显高于Ⅲ组。Ⅲ组血流动力学指标5、10、20min点与I、Ⅱ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镇痛时间延长,对患侧肢体运动神经阻滞弱,有利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按常规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12 mg.B组注入0.75%的布比卡因6 mg与10μg芬太尼混合药液1 mL.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程度.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高于B组,A组为T5~T8,B组为T8~T10,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比B组延长(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于B组(P<0.05).两组的麻醉止痛效果无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骨科膝关节镜手术的需求,且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I-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CS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各30例,CSA组选择L2-3,头向置管,分次给药后调节麻醉平面至T6。CSEA组选择L2-3一点法穿刺腰麻后置管,调节麻醉平面至T6,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SA组麻醉效果好于CSEA组(P〈0.05),CSA对循环的影响小,头痛、腰痛发生率低。结论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妇科手术麻醉效果好,肌松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Shivering is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spinal anesthesia.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fentanyl (25 µg) on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Method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eighty healthy women (ASA Physical status I) scheduled for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equal groups. The patients received 12.5 mg (2.5ml) of 0.5% hyperbaric bupivacaine combined with 25 µg (0.5 ml) fentanyl in Group F as a study group and 12.5 mg (2.5ml) of 0.5% hyperbaric bupivacaine combined with 0.5 ml normal saline in Group S as a control group. Incidence of shivering during 30 and 60 minutes of surgery and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shivering in Group 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S (10% in group F; 75% in group S, p< 0.0001). Almost all patients started shivering in the first hour after spinal anesthesia and the rate of shivering especially in second 30 minutes was higher than first 30 minutes in both groups. None in Group F but 22 patients (55%) in Group S had shivering during recovery and all of them reported shivering at the first 30 minute at recovery. The severity of shivering in Group 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S (p <0.0001).

Conclusion

Intrathecal bupivaca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hiver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应。方法:40列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BF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8mg加芬太尼20ug(n=20);BS组布比卡因10mg(n=20)。观察两组用药后的MAP、SBP和HR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S组MAP比BF组下降更加显著,BS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F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F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S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急诊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低血压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减弱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最佳插管时间;方法:75例病人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Ⅴ组分别在芬太尼3ug/kg静注1min、3min、5min和10min后气管插管,观察插管后1min时的SAP、MAP、HR和ECG变化;结果:SAP、MAP在Ⅰ、Ⅱ、Ⅴ组插管后1min值明显升高(P〈0.05),Ⅲ、Ⅳ组插管后1min值明显增快(P〈0.05),Ⅳ组值与基础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腰-硬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12月孕足月、单胎剖宫产产妇随机选取50例分为两组,腰麻用药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研究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3 min(a)、10 min(b)、15 min(c),30 min(d)、手术结束时间(e)和麻醉前的心输出量、MAP、HR的变化,观察两组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e时段,对照组患者的心输出量、MAP明显低于麻醉前和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压和寒颤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腰麻行剖宫产术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FloTrac/Vigileo系统能够有效检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腹部手术患者芬太尼混合赛地合剂(2%盐酸利多卡因20ml 1%地卡因4ml)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行下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赛地合剂组和芬太尼混合赛地合剂组,每组40例。赛地合剂组硬膜外注入赛地合剂13ml及生理盐水2ml;芬太尼混合赛地合剂组赛地合剂13ml混合芬太尼100μg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以及下肢运动阻滞评分,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赛地合剂组比较,芬太尼混合赛地合剂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2组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部手术患者混合芬太尼可增强赛地合剂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代畔  吴丽  董补怀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41-2042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脊麻下行胫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期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胫骨骨折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15mg罗哌卡因和15mg布比卡因脊麻溶液。定时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感觉阻滞平面到T10或以上认为麻醉有效。结果: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6%,组间比较无差异显著(P>0.05)。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罗哌卡因组显著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15mg在脊麻下行胫骨手术可提供满意的麻醉,运动阻滞的维持差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7.
钱澜  朱俊峰 《中原医刊》2007,34(15):24-25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评估氯诺昔康术后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PCIA药物配伍为:F组:芬太尼0.75mg;T组:曲马多500mg+芬太尼0.2mg;L组:氯诺昔康32mg+芬太尼0.2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CIA工作模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0.5m1),锁定时间7.5min。术毕患者清醒拔管后,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L组静注氯诺昔康8mg;T组静注曲马多10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接上原先配置好的PCIA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术后48h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稍高于T、L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F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T组与L组(P〈0.05);T组与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期间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术后PCIA镇痛效应与曲马多相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都能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两者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晏达 《中原医刊》2011,(22):9-10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减轻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宫外孕和卵巢囊肿患者共90例,ASA分级Ⅰ-Ⅱ级,手术时间1.5h以内,随机分为T组、F组和T+F组,术中以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T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曲马多2mg/kg,F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芬太尼2肛∥kg。T+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曲马多1.5mg/kg,手术结束前10min再给予芬太尼1肛g/kg,记录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警觉/镇静评分(OAA/S)、拔管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OAA/S评分和瘙瘁、躁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拔管后均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拔管后T组、F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组VAS评分和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苏醒期疼痛,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较单一使用芬太尼或曲马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应。方法:40列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BF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8mg加芬太尼20ug(n=20);BS组布比卡因10mg(n=20)。观察两组用药后的MAP、SBP和HR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S组MAP比BF组下降更加显著,BS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BF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F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S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较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行急诊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低血压发生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