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和肝组织HBsAg、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笔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做对照比较,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复制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组织HBcAg检测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肝组织HBcAg检测结果提示:(1)在慢乙肝病原学诊断时,此项检测可以作为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的互补方法;(2)HBcAg动态观察,有助于估计肝细胞坏死炎症活动的发展趋向;(3)HBcAg检测也是判断HBV复制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5.
隐匿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血清中HBsAg呈阴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通过对15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损害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其肝脏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证实为HBV感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5例均系贵州省人民医院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2004年6月至2005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9~62岁。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无肝炎病人家庭聚集史,无输血、饮酒史,无服用损肝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诊断符合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与肝组织的炎症、纤维化程度、血清中的HBV DNA、HBsAg以及HBeAg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CHB患者,按病理学结果分为S1组(36例)和S2~3组(67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细胞内HBcAg的表达,同时利用FirbScan仪器测定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在S2~3组中,肝组织HBcAg的表达与血清HBV DNA、HBsAg、HBeAg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S1组中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机体血清中DNA、HBsAg、HBeAg水平及无创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9.
持续的病毒复制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坏死性炎性反应及进行性肝损伤。Yang等报道,与HBsAg和HBeAg均阴性者比较,单纯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抗原的表达与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s为一种能介导细胞凋亡的细胞表面受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与Fas表达密切相关[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Fas抗原表达状况,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12.6岁。临床、组织病理诊断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轻度24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1.2 标本采集方法:肝活检用沪产16号肝活检针,1秒钟负压吸取肝组织,长度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分子杂交法、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观察HBcAg和HBV D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方法 将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处理后制成基因芯片,收集肝炎后肝硬化组织标本99份,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cAg。结果 HBcAg阳性67例(67.7%),原位分子杂交HBV DNA阳性53例(53.5%),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6例(46.5%)。32例三种方法检测HBcAg及HBV DNA均阴性。HBcAg颗粒和HBV DNA颗粒在肝组织中呈浆膜型高表达分布,其肝组织病变是活动的。结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有较高的HBV复制率,HBcAg及HBV DNA高表达与肝组织病变活动有关,基因芯片对肝组织中HBVDNA检出率与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FasL的表达,探讨HBV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印迹检测FasL表达。结果: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检出HBV—DNA阳性24例,阴性6例。阳性组凋亡率为(38.14±5.23)%,阴性组凋亡率为(22.37±6.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asL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asL高表达可能参与HBV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蛋白、HBcAg及HBV DNA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i(Pre-S1)蛋白、HBcAg、HBV DNA及HBV其他标志物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评判HBV复制和病情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证据.方法对13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应用微板核酸杂交法;HBcAg采用ELISA间接法,两种抗体包被,反应孔内裂解Dane颗粒的酶标技术直接检测Pre-S1及HBV其他标志物同时进行ELISA检测. 结果血清中Pre-S1、HBcAg、HBV DNA检出率在HBsAg、HBeAAg抗-HBc组合中最高,分别为33.3%、74.6%、85.7%,与HBV-M其它组合比较P<0.01;HBeAg和HBcAg阳性组的HBVDNA、Pre-S1检出率最高(91.7%、39.6%),其次为HBeAb和HBcAg阳性组;HBV DNA阳性组的Pre-S1、HBcAg检出率(27.5%、62.6%)明显高于阴性组(2.2%、8.9%),P<0.001;Pre-S1阳性血清中HBcAg与HBV DNA检出率为96.4%、89.3%,与阴性组比较P<0.001及P<0.05;Pre-S1、HBcAg与HBV DNA检出率在各临床类型患者中,除慢性肝炎HBV DNA检出率高,且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它无特异性. 结论血清Pre-S1、HBcAg、HBV DNA和HBeAg均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抗HBe的出现并不表示病毒复制停止,应参考其他病毒复制指标情况.乙型肝炎各临床类型HBV复制指标检出率仅HBVDNA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口服拉米夫定治疗48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肝组织学的关系,评估拉米夫定对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CHB患者均来自本院2009 - 03 ~ 2012 - 03住院患者,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RT-PCR检测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治疗48周后进行肝组织穿刺,标本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S).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2和24周血清HBV-DNA的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6、48周后血清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r=-0.452,P=0.017)及纤维化程度(S)(r=-0.571,P=0.001)呈负相关.结论 拉米夫定可以降低CHB患者血清HBV-DNA的水平;治疗48周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分级和纤维化程度(S)分期呈负相关,该结果为拉米夫定治疗CHB患者疗效的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形成人群中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CsC)的重要原因。为了解HBV通过母婴传播 (MFT)而引起胎儿肺组织感染及机理 ,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死胎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HBcAg检测收集年龄在 2 4~ 3 2岁范围内的乙型肝炎产妇40例 ,其娩下的死胎的孕周在 3 6~ 40周范围 ,常规尸检 ,取肺组织 ,1 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多视野常规病理学观察 ;PS法检测死胎肺组织中HBcAg。替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远期存活病例肝组织中病毒抗原定位情况,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远期存活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细胞中HBsAg,HBcAg,HCV-NS3区抗原,同时作病理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血清中仅5例乙,丙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而肝组织中14例查见HBsAg,HBcAg和或/HCV-NS3区抗原,病理检查2例为肝硬变,4例为慢性肝炎中度(G3S3),10例为慢性肝炎轻度(G2S2)。结论 肝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测,对于明确重型肝炎病原类型,病毒变异,了解病毒清除及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表达情况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总T淋巴细胞(CD3^+)阳性的病人,进行淋巴细胞亚型CD4^+、CD8^+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型CD4^+.CD8^+有以下特点:(1)两种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CD4^+、CD8^+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2)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肝内CD4^+表达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随肝脏病变损伤加重,CD4^+增多(P〈0.05)。(3)HBeAg阴慢性乙型肝炎肝内CD8^+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提示CD8^+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中起到一定作用,与HBeA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TNF-α和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HBsAg对体外培养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IL 4)培养诱导DC。部分DC培养时加入TNF α(处理 1组 )或TNF α +HBsAg(处理 2组 ) ,于培养第 7天时 ,检测各组DC的表面分子CD1a和CD83的表达水平 ,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自体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能力 ,并测定各组DC培养上清中IL 6、IL 1 2的含量。结果 处理 1组DC的表型分子CD1a和CD8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处理 2组DC的CD1a和CD8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与正常人群组无显著性差异。处理 1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显著强于对照组 ,但较处理 2组弱 (P <0 0 5 )。各组DC诱导自体细胞毒性T细胞 (CTL)杀伤HepG2 2 2 1 5细胞的能力 ,处理 2组 >处理1组 >对照组 (均为P <0 0 1 ) ;DC诱导自体CTL对HepG2和K5 6 2细胞毒作用的能力 ,2个处理组均显著强于对照组。处理 2组的IL 6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 1组 ;2个处理组DC的分泌IL 1 2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处理 2组明显高于处理 1组。结论 在体外诱导DC时 ,加入TNF α能有效地促进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