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可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110例行肺癌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完全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采用听诊法调整导管位置,判断双腔管的就位情况.在双腔管就位满意后,再以纤支镜下的准确定位判定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 63例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的有46例(73%)仍有17例(27%)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定位不准确;47例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的有32例(68%),仍有15例(32%)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定位不准确,经纤支镜调整均达到准确定位.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病人,听诊法定位准确的病人中,仍有35%(左)和44%(右)假阳性,需要纤支镜确诊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双腔支气管导管(do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已普遍应用于胸科手术。Robertshaw双腔管取消了隆突钩,便于插管操作。但导管难以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准确引导双腔管,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在无纤支镜的条件下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进后的工业用电子内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比较肺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判断DLT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将220例需DLT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肺部听诊法(A组,n=70)、纤支镜法(B组,n=75)及气道电子内镜法(C组,n=75)判断DLT的位置.结果 肺部听诊法、纤支镜法、气道电子内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8.6%、100%、100%.结论 气道电子内镜法可达到与纤支镜相似的定位效果,在同步教学和资料收集等方面优于纤支镜,而低廉的价格(纤支镜价格的十分之一)使之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定位,寻求满意的双腔支气管定位方法。方法2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并术中需单肺通气的病人。全麻诱导插管后首先用听诊法调整导管位置,当调整位置满意后,采用纤支镜检查定位。结果17例为左侧双腔导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并且纤支镜检查定位准确的有6例,3例右侧双腔导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并且纤支镜检查定位准确的有1例,而且经调整均达到准确定位。结论证实经纤支镜调整可解决双腔气管导管定位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定位与纤支镜定位的插管深度差异.方法 50例择期手术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后采用听诊法调整导管位置判断双腔管对位满意后记录插管深度;再以纤支镜准确定位双腔管位置并记录插管深度.结果 50例患者插管听诊满意后,在纤支镜下观察因插管过深需退管的34例(68%),不需要调整导管位置的14例(28%)因插管过浅需进管的2例(4%).结论 通过听诊法定位双腔管位置的插管深度普遍偏深,在听诊定位满意保证双肺隔离良好的基础上适当退管0.5~1cm,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听诊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黄萍  魏闯 《重庆医学》2012,41(7):661-662,66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支气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听诊组(n=30)及纤维支气管镜组(n=30),传统听诊组患者使用传统听诊法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病例数以及定位所需时间;观察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传统听诊组患者准确定位17例(56.7%),13例(43.3%)需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下进一步调整位置。纤维支气管镜组29例患者准确定位。传统听诊组、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的平均定位所需时间分别为(82.2±31.9)s、(63.5±19.4)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各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成功率,减少定位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8.
袁宏勋  岳云 《中国病案》2008,9(12):45-45,M0002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支气管双腔管插管定位中的作用。方法77例行择期手术需支气管双腔管插管患者(男45例、女32例、年龄20~77岁、ASA1~3级),静脉诱导行支气管插管,传统听诊定位调整双腔管位置,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调整。结果以传统听诊方法进行左主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率为52.17%,其余定位不准占33.33%,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使插管成功率提高;另有14.49%因反复误插入另一侧支气管,需纤支镜引导下正确插入。8例右主支气管插管病例中4例传统插管方法成功,有1例术前插管成功在术中体位变动后导管位置改变时,以及其余4例因传统插管方法失败病例需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调整位置,调整成功。结论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支气管插管和插管后调整体位时,约有半数的病人需要再次调整导管位置。因此,行支气管插管和调整体位时宜常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正确定位,是将左右总支气管分别通气,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吸入麻醉气体实行单肺麻醉和通气。SMITH等认为^[1],仅靠听诊法判断导管管端正确位置主观性强,盲目性强,准确性低.但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已正确到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仍发现有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为防止双腔支气管导管错位引起单肺通气导致有效肺泡面积的缺氧,麻醉意外的发生,我们选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方法:选择20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均以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并管端定位。普通组100例以Robertshaw双管支气管导管并以手法提转结全胸部听诊定位。结果及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端位置,正确率达100%,提高一次插管率,减少气道粘膜的损伤,确保手术过程导管位置最佳。克服普通组置管过深、置管过浅、导管发生旋转、左支气管管端进入右支气管、改变体位和手术牵拉引起管端错位。给临床麻醉制定了正确合理操作方法和麻醉安全,有效提供了循证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总结双腔管在国人中应用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陈杰  黄河  李洪  杜智勇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6,(20):2780-2781
目的:总结分析41例全肺灌洗术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患者41例,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后使用听诊定位法与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者利用听诊定位等辅助定位成功39例,2例患者反复听诊定位无法进行双肺隔离,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成功。其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调整导管深度19例,调整后均隔离良好,灌洗顺利。结论全肺灌洗术成功的前提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及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定位已成为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听诊 吸痰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300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采用听诊法、听诊 吸痰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听诊 吸痰管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4%、81%、100%,纤维支气管镜法明显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听诊 吸痰管法高于听诊法(P<0.05)。结论:听诊 吸痰管法能提高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管插管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院选择单肺通气的患者48例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用于DLT插管的辅助定位治疗。结果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到位率与准确率大幅提高。结论纤支镜在DLT定位检查时直观、可靠,是快速、准确判断双腔管位置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腔镜手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DLT)和试验组(可视左侧DLT),各30例.静脉快速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完成定位,试验组通过导管壁内置摄像头完成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确认,记录插管定位用时,计算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术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次数;观察并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插管定位后气道损伤、术中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咽痛、声嘶、咳嗽等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明显缩短[(51.3±9.5)s比(225.6±31.2)s,P<0.05],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高[93.3% 比63.3%,P<0.05],术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次数少[(1.21±0.84)次比(3.52±1.15)次,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5分钟平均动脉压较低、心率较慢(P<0.05);术后咽痛、咳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亦下降(P<0.05),试验组插管定位后发现1例隆突及支气管轻度损伤,而对照组有5例隆突及支气管轻、中度损伤.绪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可安全应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诊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及听诊与吸痰管法三种方法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判断中的准确性。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实施胸科手术的2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70例。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后,第1组采用听诊法,第2组采用听诊与吸痰法,第3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法,对比3组定位的准确性。结果三种方法定位准确性分别为:第1组60.0%,第2组78.6%,第3组100.0%。第2组采用听诊法结合吸痰管法定位准确率高于第1组(P〈0.05),第3组采用的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结论采用听诊法结合吸痰管法能够有效提高双腔支气管插管中定位的准确性,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法的定位更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6.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麻醉术中已广泛使用,管端正确定位一方面是为获得满意的肺隔离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单肺通气(OLV)时的有效肺泡通气面积,防止缺氧。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DLT定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使管端正确定位率达100%。本研究通过肺部听诊法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法进行DLT定位,然后分别用FOB进行定位来评估上述两种方法定位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路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时的价值。方法:选择右肺疾病的开胸手术40例,ASAI~Ⅲ级,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麻醉,采用听诊法与纤维支气管镜检(FOB)相结合确定导管所处位置,并同时监测左、右支气管的呼气末CO2值(Pet-CO2)及波形的变化。结果:DLT在气管内位置改变,左、右呼吸音亦出现改变,同时所监测到的值及波形也出现相应的变化。结论:DLT插管全麻中两路ETCO2监测在引导DLT插管、定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漏气音听诊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普通听诊法、漏气音听诊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需行单肺通气(OLV)的患者,按导管插管定位方法分成2组,每组30例.普通听诊法组:麻醉诱导后插入L-DLT,根据两肺分别行OLV时呼吸音的听诊情况调节插管深度定位.漏气音听诊法组:插入L-DLT通过声门后行左支气管腔通气,听诊以L-DLT气管腔漏出的气流声的变化定位.观察记录2组插管定位时间、OLV时气道峰压、临床定位满意率.结果 漏气音听诊法定位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听诊法定位时间,分别为(151.2±44.5)s和(35.1±11.7)B(P<0.01);漏气音听诊法临床定位满意率高于普通听诊法,分别为86.7%和66.7%(P<0.05).结论 漏气音听诊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较普通听诊法定位时间短,临床定位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手术中双腔气管导管(DLT)麻醉技术及管理。方法择期胸腔手术患者247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先用听诊法定位,不能确定者经纤支镜(FOB)定位引导。观察DLT到位成功例数,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及原因,单肺通气时间。结果 206例插管后经调整顺利到位,41例经FOB定位引导气管导管到位。术中46例(18.6%)欠满意,需采取间断双肺通气,其中15例有明显痰液,31例需要调整气管导管深度,经FOB重新定位或吸痰处理症状改善。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为(112±23)min。结论 DLT麻醉技术为胸腔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操作条件,能减轻对肺实质的损伤,防止患肺对健肺的污染,但术中应密切观察,单肺通气经调整仍不能满意后应及时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听诊引导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时的价值。方法:选择开胸手术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40)听诊引导法组AL和传统组T,均采用左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完毕后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确定位置,记录结果。结果:与传统法相比,听诊引导法明显增高导管开口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定位次数,减少导管定位时间,减轻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结论:听诊引导法可以明显提高左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