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斌昌 《中国医药科学》2014,(9):194-195,20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骨折分型,按照分型结果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盆骨折情况均得到改善,均恢复行走功能,X线片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愈合良好,术后骨盆功能优良率为96.25%。结论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失血性休克症状进行纠正,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前后环同时损伤并发生移位,使骨盆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多合并头颅及内脏器官损伤,治疗复杂,传统采用牵引复位,悬吊固定等治疗,多遗留慢性疼痛、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等并发症.2003年5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其骨折均全部愈合,观察组的优良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集内、外两种固定手术的优点,临床疗效良好,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晓东  黄国伟  顾家烨  周正明 《江苏医药》2012,38(21):2611-2612
多数骨盆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严重出血和内脏器官损伤,表现为骨盆环扭曲变形,可分为稳定性骨盆骨折和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以往采用骨牵引等保守治疗,但疗效差,常遗留有疼痛,影响远距离行走及丧失劳动能力.我院采用万向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5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21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17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经验。方法将22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治疗组12例,使用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联合组10例,使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22例骨折全部愈合,内固定治疗组优4例,良5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75.0%;联合组优6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0%,两组相比,其优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加强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互补作用好,具有双重固定效果,因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意义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内固定术)、观察组50例(复合固定术),对照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愈合程度优(30例,60%)、良(10例,20%)、差(5例,10%)、未愈合(2例,4%);观察组愈合程度优(35例,70%)、良(15例,30%)、差(0例,0%)、未愈合(0例,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外复合固定技术对治疗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能加强骨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对恢复骨盆解剖序列的连续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94年3月-1998年3月间收治的1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回顾,探索首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重要性,说明了手术治疗可避免一些保守治疗所无法避免的并发症。肯定了手术治疗的疗效,手术治疗有利于骨折解剖复位,术后可早期活动。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治疗@刘自贵$重庆市外科医院!400000@王瑞峰$重庆市外科医院!400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积极的急救、心理、术前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后,均达到了预期疗效,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紧急救治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是儿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骨科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则同时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拔管、肿胀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动时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拔管、肿胀消退、骨痂形成、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以Tile分型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且34例患者均恢复骨盆骨折前后环的稳定,以Matta评定标准为依据,可将其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本组34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为优,16例患者为良,3例患者为中,1例患者为差,治疗优良率为88.23%。结论以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Tile分型为依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手术方式,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可有效的促进患者骨盆骨折解剖结构恢复,有助于重建患者骨盆的稳定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钉棒系统钢板固定分期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经皮钉棒系统钢板固定分期治疗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Tile C型骨盆骨折病历40例,术后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骨盆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活,骨盆稳定,未见进行性出血。利用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优30例,良9例,可1例。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好。结论骨盆前环急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置固定二期后路经皮锁定钢板分期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既能早期稳定血流动力学,稳定骨盆,又都是微创手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减少术中反复透视的机会,二者互相结合短期内分期治疗骨盆骨折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TileB型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骨盆骨折复位、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盆骨折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jeed功能评分站立、就坐、疼痛、工作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生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能有效促进骨折复位、实现骨盆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权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38-239
目的研究骨科损伤控制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骨科损伤控制对15例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用骨盆带对骨盆受伤位置进行固定,后进行内固定手术,先对四肢骨折处做内固定手术,再对骨盆骨折处做内固定手术。结果 15例患者均治疗成功,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并且恢复状况良好,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使用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应该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交通事故、工农业及建筑业生产事故的不断增多,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而对于骨盆骨折特别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业以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其发病因素、损伤特点及合并症有其不确定性。虽然骨盆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致残率及死亡率仍旧较高。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之方法已成为治疗骨盆骨折特别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及疗效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50例骨盆不稳定伴有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甲组)与Stoppa入路手术治疗(乙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乙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甲组(P <0.05)。乙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 <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有髋臼骨折的患者,应用Stoppa术式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月新县人民医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10mm,平均2mm;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耻骨联合后及侧髂窝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依M a-jeed标准结合疼痛、行走、活动等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能维持骨盆稳定性,术后无需骨牵引,可早期起床,患者功能恢复好,跛行及腰骶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牵引治疗,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1月新县人民医院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均治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10mm,平均2mm;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耻骨联合后及侧髂窝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依M a-jeed标准结合疼痛、行走、活动等功能评价,优17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能维持骨盆稳定性,术后无需骨牵引,可早期起床,患者功能恢复好,跛行及腰骶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牵引治疗,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多方向下肢牵引治疗压缩型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辅以下肢牵引对压缩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外固定,同期或分期处理合并损伤抗体克治疗,并对其疗效观察。结果15例TileC型骨盆压缩骨折合并或无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经4个月~3年随访,无死亡病例。骨盆骨折愈合良好,骨折复位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多方向下肢牵引治疗压缩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早期可有效控制出血,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均满意,可作为压缩型不稳定骨折的终末治疗。  相似文献   

20.
段永刚  李治国  丁英奇  孙岩 《河北医药》2010,32(13):1718-1720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TileB型骨盆骨折的患者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1.5年。复查未见耻骨联合分离,骨折端愈合良好。取出内固定及外固定后,骨盆环位置保持满意,耻骨联合分离〈1cm。结论对TileB型骨盆骨折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