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 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 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微创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 4 0例均为术前经胸和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准确测定ASD的大小、类型和边缘长短后适合封堵者。全麻后 ,放置食管超声探头 ,取右前胸胸骨旁第四肋间长 2 .5~ 3.5cm切口 ,在TEE监测下经右房插入特制推送管 ,将闭合器嵌入ASD处 ,将其封闭。结果 :4 0例患者均封堵成功 ,34例一次性安放成功 ;4例首次安放不牢固 ,术中更换大号伞 ;2例术中更换小号伞 ,1例因过大影响二尖瓣关闭 ,1例因ASD测定有误 ,植入伞过大 ,伞腰部受约束 ,不能完全展开。 2例双孔ASD分别采用 18号和 2 8号闭合器经大孔一次性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 4~ 4 5min ,平均 18± 12min。全部患者均于术后 3~ 4天痊愈出院。随访 3~ 2 7个月 ,效果良好 ,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和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2D TEE)在左心耳封堵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例行左心耳封堵术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2D TEE及RT-3D TEE下测量不同角度左心耳开口径,分析TEE所测径线与最终置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封堵2...  相似文献   

4.
<正>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2%~22.0%[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技术,它可任意从左、右房侧方向观察房间隔及其缺损的形态、大小、部位、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以及随心脏活动缺损形态的变化[2],并可对缺损最大径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介绍在经右心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食管超声的应用。方法:观察对象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例;所用仪器为ACUSON 128 XP10双功超声仪,探头频率5-7MHz;房间隔封堵器为AGA公司的Amplatzer封堵器;主要观察项目:堵封前明确缺损的大小、房间隔残留的大小、残留边缘的厚度及整个房间隔的长度;封堵过程中监测导丝和输送鞘管的位置、指导封堵器左房盘片位置的调整;封堵后了解有无封堵器周围及房间隔残留漏,确定二、三尖瓣活动是否正常。结果:第1例的缺损较小1次放置即封堵成功;第2例在放置过程中发现另1约1.2mm的缺损位于下腔静脉侧残留房间隔内,同时较薄的部分房间隔不能挂住右房盘片,致使第1次放置后下腔静脉侧左房盘片与房间隔之间的角度较大,没能封住小的缺损,收回右房盘片,调整角度,第2次放置成功。手术耗时1.0-1.5h。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无明显的异常反应。术后1周复查,右心房、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结论:超声监测下房间隔缺损经右心导管封堵术患者痛苦小,效果确实,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封堵易成功,术后恢复快,适合在我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0例ASD患者应用TTE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用TTE术前检查ASD大小8~36(25.0±6.8)mm,选用Amplatzer封堵器大小为12~40(28.2±7.0)mm。TTE测量ASD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r=0.94,P<0.01)。硬缘ASD的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1~6mm。软缘ASD通常不考虑摆动较大部分为有效缘而予以去除,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7~13mm。随访6个月封堵器牢固,无脱落及残余分流。结论 TTE术前检查及术中指导ASD封堵是一种可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9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室间隔缺损(YSD)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8例ASD封堵成功,1例因缺损口太大,封堵器无法固定而失败。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例VSD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VS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超声心动图在胸骨旁多个切面测量10例VSD的最大直径,确定VSD部位及其周围关系,VSD封堵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及疗效评价.结果:10例VSD中主动脉瓣下VSD 3例,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窦瘤形成;膜部VSD 5例中3例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形成,其中2例为单孔型,1例为筛孔型;肌部VSD 2例.8例采用Amplatzer VSD封堵器、1例较小VSD用Coil弹簧圈封堵成功,另1例VSDФ>1.2cm Amplatzer封堵失败.结论:TTE可确定VSD封堵适应证,术中正确引导封堵器的放置,在小儿VSD经心导管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阴海霞  刘爱玲  周爱香  陈伟   《放射学实践》2013,28(6):689-69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比房间隔继发孔缺损封堵前后心腔的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房间隔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共35例,分别在术前2d、术后3d、术后1、3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观察右房横径(RAD1)、右房长径(RAD2)、右室前后径(RVD1)、右室横径(RVD2)、左房前后径(LAD1)、左房横径(LAD2)、左房长径(LAD3)、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1)及左室横径(LVD2)、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术后1、3和6个月RAD1、RAD2、RVD1、RVD2逐渐减小,LAD1、LAD2、LAD3、LVD1及LVD2逐渐恢复正常大小,EF%、FS%、SV逐渐增加,以术后3d、术后1及3个月为著。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不仅可以纠正错误的血流动力学,而且可以有效的使术后各心腔大小及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在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了术中TEE检查。结果:术中TEE检查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及时观察冠脉旁路术中室壁运动改变、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状态、胸主动脉层的破口位置和数目及人工血管吻合口情况、连续实时监测术中心功能状态、及时检出术中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术中TEE检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于封堵术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28例VSD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1个月较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EDDEFFS(P<0.05),EDV(P<0.001)ESV(P<0.05)SV(P<0.001)EF,FS无明显变化;封堵术后6个月,6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较,,,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VSD封堵术能够有效的改善VSD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 3~ 8(4 .31± 1.35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 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 3~ 8(4 .6 3± 1.5 9)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 1~ 6 (3.31± 1.19)mm。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 4~ 16 (6 .19± 1.91)mm。 14例封堵器到位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示无分流 ,2例少量分流。术后 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非对称型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自行研制的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先心病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1例,年龄2~60岁,平均(18±11)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2mm,平均(5.39±2.11)mm。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细腰型封堵器。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7d。出院前、术后1、6个月和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4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2.0~10.8mm,平均(5.04±1.71)mm。所用封堵器腰部直径为4~12mm,平均(7.27±2.30)mm。37例患者术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无残余分流,4例示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经胸心脏超声,3例残余分流消失,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封堵器放置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随访期间未恢复,并发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心电监护示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1周后恢复。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同期成功封堵。X线透视时间8~50min,平均(13.60±5.14)min,操作时间30~150min,平均(66.14±20.70)min。随访1~17个月,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和溶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弥补了以往封堵器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方面的不足,该封堵器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自制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应用自制双盘形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闭合膜部VSD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VSD患者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 3~ 17mm ,平均 (4 .76± 2 .96 )mm。应用 7~ 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 4~ 2 0mm ,平均(6 .6 8± 2 .76 )mm ,封堵后 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 5d。出院前 ,术后 1、6个月和 1年定期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96例中 191例患者封堵成功 ,成功率 97.4 %。未成功的 5例中 ,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VSD处 ,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 ,而放弃封堵治疗。 180例术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封堵 ,1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少量分流 ,1个月后超声复查 ,8例完全封堵 ,其余 3例仍存在微量分流。并发右房室瓣少量返流 3例。术中并发短暂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 5和 12例 ,2例并发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放置后 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随访期间未恢复。 4例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周后恢复。封堵器放置后脱落 1例 ,经圈套器取出 ,并完成封堵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 4例、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同时成功封堵。X线透视时间 5~ 6 0min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继发孔型房中隔缺损(ASD)、膜周部室中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符合条件的28例继发孔型ASD,2例膜周部VSD患者,测量ASD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的关系,VSD的大小位置,在TFE引导下,以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DSA下以造影测量VSD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封堵器,经导管堵闭ASD和VSD.结果 术前TEE所测的ASD直径11mm~36mm,术中TTE测得ASD的最大伸展径14mm~38mm.前者均小于后者,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14mm~40mm,28例中,除1例术中转为外科手术治疗,1例未封堵外,余26例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24h、3个月、6个月TTE随访复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2例VSD术前TEE测量的直径分别为9mm,15mm,术中造影测得的大小为10mm,15mm,两者高度相关。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VSD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术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婴儿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 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TE筛选27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经TTE引导进行封堵术.结果 2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24例无残余分流,3例残余分流(〈2mm),术后1个月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在ASD介入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1月至2 0 0 5年4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16例VSD施行封堵术。患者年龄3.5~4 1(13.98±11.0 5 )岁,体重12 .5~5 9(32 .1±17.5 9)kg。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回声中断3.7~9mm(5 .34±1.75mm)。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 术中造影示漏斗部嵴内型2例,膜部14例。13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2例分别采用6 8mm、4 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另外8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0 (7±2 .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 .8~9(3.1±2 .2 )mm ,10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11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 .5cm s的2mm的残余分流。3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缺损、操作粗暴损伤右房室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儿童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5例PMVSD患儿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 ;术后 2 4h、1、3、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电图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 2 .5~ 8.3mm ,平均 (5 .0± 2 .4 )mm ;选用 4~ 10mm ,平均 (7.4± 3.2 )mmAmplatzer封堵器堵闭PMVSD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全部患儿术后即刻造影检查无残余分流 ;术后 2 4h、1、3及 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位置良好 ,无残余分流 ,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律失常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