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A酸在皮肤科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及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一般认为在体内维A酸主要是通过两类维A酸核受体共6种亚型发挥作用的,在此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受体选择性维A酸的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就是此方面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近期的研究证明维A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非受体依赖途径实现的。因此,维A酸在体内作用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维A酸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介导的。本文综述维A酸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角质蛋白合成的机制 ;受体选择性维A酸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优越性 ;维A酸受体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生素D3受体的关系 ;维A酸受体与某些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维A酸受体将有助于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维A酸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维A酸受体在皮肤生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A酸受体属于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果,在皮肤的分化、增殖、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维A酸受体在皮肤生理中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皮肤中维A酸受体与皮肤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A酸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A酸受体介导的。本文综述维A酸受体在皮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调控角质蛋白合成的机制;受体选择性维A酸药物治疗皮肤病的优越性;维A酸受体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生素D3受体的关系;维A酸受体与某些皮肤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维A酸受体将有助于认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维A酸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用化学药物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维A酸具有明显的癌化学预防作用,具有抗增殖、诱导分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维A酸类化合物通过与受体RAR和RX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不同受体亚型介导的生物学反应各有差异。维A酸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癌前病变及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维A酸类药物与皮肤病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被称为皮肤科治疗学的“第三个里程碑”。对维A酸作用机制的研究了解到维A酸主要经与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 ,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将维A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三类 ,适应症主要有银屑病、痤疱等以及多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维A酸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致畸和胚胎毒性 ,其它不良反应有血脂升高 ,肝功能异常等。  相似文献   

7.
维A酸在皮肤病中的作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局部刺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视黄醛是天然维A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与维A酸相似的生物学活性,而且皮肤对它的耐受性明显优于维A酸。现综述视黄醛在体内及皮肤中的代谢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维A酸受体 (RARα、RARγ、RX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RT PCR法对比研究了 2 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 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维A酸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维A酸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用维A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过程中 ,免疫细胞是否为维A酸的作用靶细胞还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9.
维A酸在皮肤病中的作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局部刺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视黄醛是天然维A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与维A酸相似的生物学活性,而且皮肤对它的耐受性明显优于维A酸。现综述视黄醛在体内及皮肤中的代谢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将维A 酸类药物按其结构分为3 类.维A 酸一般是通过其受体发挥药理作用,但也存在非受体机制.其参与调控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免疫调节,抑制皮脂腺分泌等生物学效应.维A 酸用于银屑病、痤疮、皮肤T 淋巴细胞瘤、皮肤光老化、角化性皮肤病及表皮肿瘤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维A 酸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致畸和胚胎毒性,儿童长期...  相似文献   

11.
维A酸类药物是一类维生素A衍生物,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人体免疫应答,其应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已有多年,疗效确切.维A酸类药物生物学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维A酸受体和维A酸X受体结合,转录辅助活化因子和转录抑制因子参与,诱导基因转录.维A酸受体选择剂和维A酸X受体选择剂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均有效,但联合治疗疗效更明显.维A酸类药物常与光疗、干扰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其联合疗法已成为其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应用的主要方式.维A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对肝功能、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白细胞及生殖系统的影响,外用主要表现为皮肤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维A酸类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作用与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关。综述国外对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 分类、在皮肤中的分布、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维A酸代谢中的双相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助于认识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在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的地位。有助于为科学地应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维A酸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维A酸作用机制及其分子机制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维A酸结合蛋白在维A酸代谢和胞内信号转导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维A酸结合蛋白与维A酸及其他因素之间均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4.
维A酸类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 ,其作用与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关。综述国外对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分类、在皮肤中的分布、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维A酸代谢中的双相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有助于认识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了解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在某些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的地位。有助于为科学地应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评估ECPIRM对小鼠皮肤的红斑、脱屑等刺激反应.方法 10μmol/L ECPIRM和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SCL-1细胞24 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维A酸受体(RARα 、RARβ、RARγ和RX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维A酸受体RAR激活通路的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6A1和他扎罗汀诱导基因1 (TIG1)的mRNA表达变化.BALB/c小鼠剃毛后外涂ECPIRM凝胶,以等摩尔浓度的全反式维A酸乳膏为对照,观察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 ATRA作用后,RARα、RARβ、RARγ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6A1和TIG1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25.49倍和3.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ECPIRM作用后并不增加核受体RARα、RARβ、RARγ及RXRα的蛋白表达;RARα、RARβ、RARγ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靶基因CYP26A1和TIG1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B/c小鼠外用全反式维A酸乳膏后2d出现明显的红斑、脱屑反应,用药5d达高峰.而连续外用0.075%ECPIRM凝胶21d,小鼠一直未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结论 ECPIRM不激活经典的维A酸受体通路,未出现ATRA样皮肤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维A酸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维A酸作用机制及其分子机制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维A酸结合蛋白在维A酸代谢和胞内信号转导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维A酸结合蛋白与维A酸及其他因素之间均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7.
维A酸类药物是一类维生素A衍生物,目前可分为四代,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及分化、调节免疫、抗炎、减少皮脂腺分泌、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皮脂腺疾病、银屑病、角化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及皮肤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维A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生殖系统、骨骼与肌肉、肝功能、血脂的影响及皮肤刺激反应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的基础表达,及芳维A酸氨丁三醇(FY-10)和阿维A酸(acitretin)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的FY-10或acitretin处理不同时间后,用RT-PCR测定各处理组RARα、RARβ、RARγ mRNA水平。结果:HaCaT细胞中RARγ表达最高,RARβ表达量最低;不同浓度的FY-10及acitretin对HaCaT细胞RARα、RARβ、RARγ转录水平无影响,亦不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均表达RARα、RARβ、RARγ,且此三种受体的转录水平不受芳维A酸氨丁三醇及阿维A酸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研究口服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体内雄激素受体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进一步为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 采用放射配体方法测定实验组 (A组 )与对照组 (B组 )外周血雄激素受体 (AR)水平及痤疮患者服药后AR水平。临床疗效与传统常规治疗疗效对比。结果 : 服药后雄激素受体水平 6 0 8± 4 6位点 /细胞 ,较服药前的 72 9± 5 3位点 /细胞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受体与雄激素的亲和力无改变 ,血清睾酮水平也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 口服异维A酸能降低AR水平 ,从而影响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外用维生素A在皮肤科的重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科对全反式维生素A的研究始于60年代,因其不稳定和不良反应,研究转向了其代谢产物-全反式维A酸。随着化妆品工业的发展,目前生产出了稳定的外用维生素A。临床实验证实,它可诱导表皮产生与维A酸类似的有益作用而刺激性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