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所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健康和生育功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作为子宫腔整复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以恢复子宫正常解剖结构及功能为目的,但术后复发仍是妇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防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主要有屏障治疗、激素治疗和羊膜疗法等,其他的治疗选择,如干细胞疗法、阿司匹林、富血小板血浆、西地那非等治疗尚处于研究当中。目前尚无防治术后再粘连的最佳治疗方案,如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宫腔粘连(IUA)对女性的身体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宫腔镜手术能恢复宫腔正常形态,但不能修复子宫内膜,从而造成再粘连的发生。有研究显示,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的患者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为3.1%~23.5%。雌激素能促进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的增殖,促进内膜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尽快修复创面、形成子宫壁的功能性分离,有利于新生内膜的生长。因此,IUA术后多应用雌激素预防再粘连发生,但目前关于雌激素的用法、用量并不十分统一,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宫腔粘连是导致不孕症的妇科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育龄期女性生育功能及心理健康,妊娠期宫腔操作是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宫腔操作机会增加而升高。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是治疗的标准术式,轻度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好,但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高。预防宫腔粘连的方法众多,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口服雌激素、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等,现尚无统一标准。宫腔粘连治疗多采用TCRA+防粘连材料+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方案,效果较单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好。  相似文献   

4.
子宫是妊娠建立与维持的必要器官,子宫内膜损伤将导致不孕和反复流产。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损伤的最常见形式,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宫腔形态与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和容受性,以改善妊娠结局。目前,以宫腔镜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特别是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仍很高。文章阐述了宫腔粘连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雌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宫腔镜诊治中心就诊的90例宫腔重度粘连行粘连分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雌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组30例、阴道组30例、皮肤组30例,口服组给予戊酸雌二醇4 mg/d口服,阴道组17-β雌二醇1 mg/d阴道给药,皮肤组经皮肤给予雌二醇缓释凝胶5 mg/d,均21天为一个人工周期。用药后5天加服黄体酮胶囊200 mg/d,应用2个人工周期后复查宫腔镜,比较术后雌激素血药浓度、月经恢复、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雌激素血药浓度口服组(193.47±67.34 pmol/L)、阴道组(206.72±90.77 pmol/L)及皮肤组(211.62±82.24 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雌激素血药浓度口服组(558.00±145.59 pmol/L)、阴道组(3579.74±1447.16 pmol/L)、皮肤组(614.11±154.52 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雌激素血药浓度口服组(548.56±175.72 pmol/L)、阴道组(4630.60±1046.87 pmol/L)、皮肤组(603.46±194.24 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第3周阴道组雌激素血药浓度均高于口服组、皮肤组(P0.05)。3组术后月经恢复、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雌激素血药浓度高于口服和皮肤用药途径。雌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于我院行宫腔粘连治疗的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所有病人分成参考组、实验组,每组各49例。参考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了宫腔粘连分离术与雌激素联合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实验组相比较高,差异明显,P=0.0000;参考组月经改善率和实验组相比较低,差异明显,P=0.0000。结论在宫腔粘连治疗中,可采取宫腔粘连分离术、雌激素联合治疗方式,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7.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导致月经改变并影响生育。宫腔粘连电切术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宫腔形态,但术后如何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预防粘连复发,并获得生育仍是一大难题。子宫内膜基底层损失导致内膜硬化和粘连形成,影响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由于子宫肌层纤维化影响性激素到内膜组织的转运影响子宫内膜生长。因此,术后采用各种方法促进内膜血流,监测内膜厚度,为有生育要求患者的妊娠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复发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腔镜电切术后1月复查发现再发宫腔粘连的患者65例,其中40例轻度粘连、25例重度粘连。患者均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毕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继续口服戊酸雌二醇周期治疗。术后2~3月复查宫腔镜同时再次分离粘连,进行疗效评价。术后3月期间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术后3月,轻度和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4%。轻度粘连组术后第2月与第3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组的组间不同时间段内膜厚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宫腔复发粘连可作为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术后的辅助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手术分离宫腔粘连后再粘连发生率高.综合文献表明,临床上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的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扩张宫腔法:放置宫内节育器是常用的传统方法,但其有效性尚无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证明;球囊扩张法常用Foly球囊和三角球囊,其疗效确切;扩宫棒定期扩宫法及反复宫腔镜检查对致密粘连有效,但可行性尚存争议.其次,促子宫内膜再生修复法:术后辅以雌孕激素周期或雌激素连续疗法等,但重型宫腔粘连对雌激素的反应较差;新鲜羊膜覆盖球囊的方法等获得一定效果,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估.还有采用透明质酸或医用几丁糖等构建支持屏障可有效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另外,抗感染及改善子宫肌层微循环等已受到重视,但需更多资料来证实.总之,临床上多采取综合方法来治疗宫腔再粘连,但各种治疗手段都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宫腔镜分离粘连手术对于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6例宫腔粘连患者,根据宫腔粘连累及宫腔范围不同分为A组(范围1/3~2/3)与B组(范围2/3以上),每组23例。两组均采取宫腔镜分离粘连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腔粘连情况、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宫腔粘连评分、月经量、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B组,月经量多于B组,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B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分离粘连手术对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宫腔粘连程度越严重,对患者的宫腔分离及月经量、子宫的体积、子宫内膜的厚度恢复就越困难,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1.
宫腔粘连(IUA)是妇科常见疾病,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的高复发率是治疗难点之一。宫内节育器(IUCD)和球囊常用于预防术后粘连复发。目前临床上常用的IUCD有Lippes环和宫型环,球囊主要有Foley球囊和Cook球囊,但较常用的防粘连装置仍存在一些问题,如IUCD与子宫腔的贴合度不佳,球囊可能影响子宫内膜血供甚至引起逆行感染等。对于预防宫腔粘连所用装置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指南,现阶段专门用于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很少,且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宫腔粘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均经宫腔镜下机械性粘连分离术及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术,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结果:67例宫腔粘连中轻度粘连24例,中度粘连25例,重度粘连18例。46例1次手术成功重建宫腔,21例2次手术。术后88.1%宫腔形态正常,79.1%月经恢复正常,输卵管通畅率72.1%。术后妊娠率50.7%,活产率85.3%。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对于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宫腔重建微创、有效。术中注意保护子宫内膜;疏通阻塞的输卵管对提高妊娠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宫腔粘连(IUA)是因各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近年,IUA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宫腔镜技术的持续发展,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粘连易复发,因此术后粘连的预防尤为关键。本文较全面地总结IUA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各种方法,为临床预防术后粘连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创伤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层脱落和损伤导致子宫壁相互黏着形成的粘连。临床表现为闭经或月经较少、周期性腹痛、继发性不孕与妊娠异常。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法。但  相似文献   

15.
宫腔粘连是继发于子宫内膜损伤,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力的疾病,是子宫性不孕症的重要病因。文章系统回顾宫腔粘连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重点从生育力保护角度讨论宫腔粘连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宫腔粘连(IUA)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损伤,导致宫腔肌壁相互粘连。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量减少或闭经,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可导致不孕和复发性流产。IUA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IUA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高,治疗方案选择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关于IUA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IUA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反应与生殖预后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宫腔镜中心确诊并接受以TCRA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UA中度114例,IUA重度49例;每组内术...  相似文献   

18.
宫腔粘连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其病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研究等方法揭示了宫腔粘连的高危因素为:妊娠后清宫术、剖宫产术后、滋养细胞疾病清宫术、苗勒管畸形、生殖道结核感染、诊断性刮宫、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产后出血子宫压迫性缝合等,这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思路。而医学工作者不断创新宫腔粘连治疗方法,从手术治疗、预防粘连再次发生、促子宫内膜再生治疗、术后再次评估治疗效果四方面进行科学研究,探寻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优策略。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并成功妊娠的病例报道,为宫腔粘连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与不孕和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临床常表现为宫腔粘连,恢复宫腔形态、促进子宫内膜功能重建是治疗的主要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妊娠的关系,探讨有效治疗方案,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提供妊娠指导和管理策略,希望有助于实现对女性生育力的保护,最终提高患者妊娠率及活产率。  相似文献   

20.
宫腔粘连术后目前临床常用雌激素等药物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血流;用羊膜、透明质酸等生物屏障或材料、宫内节育器或球囊等物理屏障来预防再粘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粘连复发,改善了生殖预后,但对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有限;一些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新型治疗方法如干细胞、外泌体结合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物理治疗等尚在研究阶段,其常规应用于临床尚需深入研究以明确其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