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健  刘建  徐卫星 《浙江医学》2016,38(10):697-69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VP的病例资料,其中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12例,同时随机选择15例无腰椎融合术病史、性别匹配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4.0±6.4)岁;骨折均发生在融合节段的近侧椎体,依据AO分型均为A1型骨折,平均BMD(-2.1±0.5)T。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VAS由术前(8.2±1.1)分降至术后1个月(3.0±0.7)分、术后6个月(2.3±0.5)分,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由术前(84.6±6.8)%降至术后1个月(30.6±5.4)%、术后6个月(26.0±4.8)%,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各个时间点VAS、O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融合术后邻椎骨折患者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未发生明显的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伤椎再骨折或其他椎体骨折。结论PVP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骨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接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 TLI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治疗的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滑脱程度(SP)、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手术切口长度4.8~6.5 cm,平均(5.6±0.6)cm;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25±23)min;术中出血量130~550 mL,平均(185±113)mL。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9±5)个月,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从术前(5.07±3.89)分下降至(1.63±1.20)分,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32±2.70)分下降至(1.15±1.01)分。 JOA评分从术前(11.05±3.12)分增至(22.51±4.03)分。腰椎滑脱完全复位28例,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12±1.38) mm增至(10.87±1.45) mm,腰椎前凸角从术前(47.23±16.19)°降至(43.51±14.88)°。结论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能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恢复良好的腰椎前凸角,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根据椎间融合器数目进行分组,即单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纳入至单侧组(n=46),将双侧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纳入至双侧组(n=40)。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术后3月、6月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比较,P<0.05,两组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P>0.05。两组术后3月、6月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比较,P<0.05,两组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比较,P>0.05。单侧组手术时间(187.35±11.23)min、住院时间(14.06±1.56)d均短于双侧组,单侧组手术出血量(306.31±114.95)mL均少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双侧组仅发生1例脑脊液漏。结论PLIF术单侧或双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单侧椎间融合器应用后可显著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81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39例,退变性滑脱(退变组)42例,均接受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滑脱率及融合率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9个月,平均24.8±7.6个月。峡部裂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退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ODI评分、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保持至末次随访时;而两组间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间滑脱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复位丢失率峡部裂组为10.28%,高于退变组的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峡部裂组融合率为92.3%,退变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组硬脊膜撕裂4例,脑脊液漏2例,根性痛加重2例,感染1例。退变组硬脊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两组随访期内均无Cage松动、位移或下沉,椎弓根螺钉无松脱、折弯或断裂等情况。结论:腰椎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与退变性滑脱的疗效相近,均有利于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生理前凸以及提高脊柱融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在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融合.依据椎间融合所采用的材料不同分为无机诱导支架材料组(A组)和减压后自体骨组(B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随访行X片和/或CT检查观察腰椎生理曲度、内固定在位状态和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 ~ 21个月,平均(14.5±4.7)个月.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A组76min~118min,平均(90.6±36.5) min,B组72min~132min,平均(95±32.7)min;术中出血量:A组100~240ml,平均(158.7±78.4) ml,B组115~255ml,平均(170.7±61.5) 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A组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5±1.7)分,术后12个月时改善为(2.5±1.2)分;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3.3±3.6)分,术后12个月为(10.7±2.9)分;JOA评分术前为(9.43±2.55)分,术后12个月为(16.07±1.02)分.B组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1±1.1)分,术后12个月为(2.4±1.7)分;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4.3±4.6)分,术后12个月为(12.7±4.1)分;JOA评分术前为(8.79±3.01)分,术后12个月时改善为(15.01±3.15)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随访在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融合器下沉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X片和/或CT二维重建提示术后12个月所有病例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能够获得同自体骨融合相近的椎间融合效果和临床疗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初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科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48例.其中应用MIS-TLIF技术治疗患者23例,应用PLIF技术治疗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1d及术后1d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并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进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节段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K水平、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少于P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d血清CK水平均低于PLIF组(P<0.05);两组VAS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MIS-TLIF组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但6及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3、6、12个月)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均显示手术效果满意,在随访期内均获得较好的融合.结论 与传统开放PLIF术式相比,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DLSS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冠状位Cobb角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27±3.78)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7.00±0.90)分,ODI评分(70.61±7.29)%,Cobb角(20.58±9.96)°;末次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3.00±0.97)分,ODI评分(31.42±9.22)%,Cobb角(6.12±3.22)°,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72.73% 。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DLS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闫志  荆珏华  钱军  田大胜  陈磊  朱斌 《安徽医学》2016,37(11):1405-1408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早中期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术式分为A组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0例)和B组后路钉棒内固定组(15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表(ODI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35例患者均获随访。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obb角术后为(8.47±1.67)°较术前(13.28±3.12)°减小,VAS评分术后为(2.30±1.10)分较术前(7.10±1.20)分改善,ODI评分术后(13.70±3.50)分较术前(43.80±5.50)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术后(5.37±2.21)°较术前(13.83±4.54)°减小,VAS评分术后(1.90±1.20)分较术前(7.10±1.10)分减少,ODI评分术后(13.90±3.10)分较术前(41.10±5.30)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手术前的Cobb角、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Cobb角矫正及防止丢失上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rankel分级,A组术前D级7例,E级13例,术后D级3例,E级17例,术前B组D级5例,E级10例,术后E级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不做病灶清除,其疗效优于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早中期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患者实施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10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术治疗,比较各年龄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以及ODI指数。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4.84±1.73分,4.92±1.87分和5.03±1.96分,术后分别为2.01±0.51分,1.95±0.42分和1.89±0.46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4.21±1.11分,4.52±1.36分和4.42±1.25分,术后分别为12.52±3.53分,12.49±3.25分和12.75±3.16分,均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前ODI指数分别为54.29±14.76分,55.39±14.75分和54.69±14.87分,术后分别为19.65±6.75分,18.95±7.14分和19.36±6.69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不同年龄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Mast Quadrant系统下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峡部裂或退变型滑脱22例患者,对其实施后路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滑脱部位:L4~L5者10例,L5~S1者12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为(6.8±1.3)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0)min,术中出血量(320±102)ml,住院时间为(10.0±4.0)d,术后切口均呈I/甲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1.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提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出现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经Mast Quadrant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联合不同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L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节段LS合并LSS,将其分为观察组(钽金属cage+自体骨) 31例和对照组(自体骨) 2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卧床休息时间。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度。结果:2组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腰椎前凸角度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度均明显较术前改善(P<0.01)。2组术后BU术前、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腿部V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式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术中首先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采用TLIF方法进行减压,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根据术前、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评价腰椎稳定性及腰椎椎间融合情况,必要时应用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6~48)个月。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3.09±0.66)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2.99±0.60)分及末次随访VAS评分(2.81±0.68)分较术前VAS评分(6.67±1.05)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ODI指数(28.55±6.27)%,术后6个月ODI指数(26.97±6.48)%及末次随访ODI指数(26.73±5.50)%较术前ODI指数(74.32±9.39)%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骨性融合时间平均8.4(3~12)个月,融合率100%。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等,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TLIF术式对于退变性和外伤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满意,复查时骨性融合率高,是一种临床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Min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Ope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Quad-rant后路微创撑开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微创组,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开放组。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2个月、1年、2年进行VAS及ODI评分并记录。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微创组术后VAS、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开放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2周VAS、ODI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 P<0.01)。结论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短期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该项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cement injectable cannulated pedicle screws,CICPs)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Lenke silva分级Ⅲ级或Ⅳ级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病例,比较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病例和常规手术病例在腰椎退变性侧凸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各随访一次,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和下肢痛VAS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 5 dimensions,EQ 5D)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动力位X线片和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定冠状位侧弯Cobb角、矢状位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以及矢状位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评估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 共入组34例病例,其中CICPs组15例,对照组19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例、体重、身高、体重指数、骨密度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CPs组平均骨水泥加强(5.7±2.2)枚螺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CICPs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评定中,两组病例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和EQ 5D量表同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腰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CICPs组3.1±1.3 vs. 对照组 4.4±1.4,P<0.01)和术后1年(CICPs组3.3±1.0 vs. 对照组5.2±1.4,P<0.01),ODI评分术后1年(CICPs组22.7±17.2 vs. 对照组31.4±18.5,P<0.01)和EQ 5D量表术后1年(CICPs组2.9±2.0 vs. 对照组3.5±2.5,P<0.01)CICPs组要低于对照组。影像学参数评定中,两组病例腰椎侧凸的冠状位Cobb角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同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纠正,矢状位腰椎前凸角和胸椎后凸角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同术前相比较术前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腰椎侧凸的冠状位Cobb角术后1年CICPs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CICPs组17.6°±6.9° vs.对照组21.2°±7.2°,P<0.01),腰椎前凸角术后6个月(CICPs组-33.5°±8.8° vs.对照组-28.9°±8.3°,P<0.01)和术后1年(CICPs组-33.0°±8.1° vs.对照组-26.3°±7.4°,P<0.01),胸椎后凸角术后1年CICPs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CICPs组26.4°±8.1 °vs.对照组22.1°±7.3°,P<0.01)。结论: 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侧凸安全有效,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主动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2016年1~6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康复组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康复锻炼,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及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Tergumed)评价法评价患者症状功能、疼痛及腰椎活动度、背伸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腰椎背伸力量和活动度评分由治疗前的(13.64±3.53)分、(359.82±79.64)分、(26.02±5.87)分提高到(24.95±5.18)分、(527.51±102.36)分、(28.47±5.32)分,VAS评分由治疗前的(6.48±1.36)分降低到(0.92±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康复锻炼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腰椎、脊柱功能、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76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采用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进行治疗,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结束时Taillard指数、疼痛评分(VAS)、腰功能评分(LBOS)、腰椎前凸度及椎间隙高度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本组患者优56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92.1%;术后仅发生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例;术后Taillard指数、VAS、LBOS、腰椎前凸度及椎间隙高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访结束后VAS较术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69例(治疗组),与同期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术7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肢疼痛的改善情况;采用腰椎前凸角评价腰椎曲度;椎间植骨融合通过术后腰椎X线片、动力位X线片及薄层三维CT重建检查按照Suk标准判定,同时观察过伸过屈位时植入物的稳定性。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方面,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两组均无感染、神经根损伤及内植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植骨均获得融合或可能融合,治疗组JOA评分由术前的(4.52±1.78)分提高到(12.57±2.96)分、改善率为(76.81±7.20)%,VAS评分由术前的(4.45±1.58)分降至(1.92±0.62)分,腰椎前凸角由(28.50±16.30)°变为(30.20±12.50)°;B组JOA评分由术前的(4.71±1.26)分提高到(12.31±2.85)分、改善率为(73.86±8.60)%,VAS评分由术前的(4.68±1.51)分降至(2.13±1.93)分,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27.50±15.20)°变为(23.90±13.20)°。两组同期JOA评分、改善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腰椎前曲。结论  应用膨胀性融合器行腰椎融合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椎间融合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能够维持腰椎前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75-78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侧方椎体间融合术(LLIF)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行LLIF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阿仑膦酸钠。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腰椎功能障碍评估表(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连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康复质量、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炎、腰椎不稳、腰椎松动、椎间隙感染)。结果 随访6个月,观察组康复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SF-36评分较术前上升,观察组ODI、VAS评分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L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症状,还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