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及IL-34、IL-36的表达及与该病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住院患者38例为ALI组,正常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d1及d7血液标本,应用Real Time 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LR4 mRNA,应用ELISA法检测IL-34、IL-36。结果 d7 ALI组外周血PBMC TLR4mRNA及IL-34、IL-36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同患者治疗前水平(P均0.001),治疗前ALI外周血PBMC TLR4mRNA及IL-34、IL-3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相关分析表明,IL-34浓度均与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及IL-36浓度呈正相关(r=0.5746及0.968,P0.05),IL-36浓度与外周血PBMC TLR4 mRNA浓度不相关(r=-0.0679)。脓毒症患者治疗前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957和0.901。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取949、IL-34取88.10ng/ml、IL-36取1.03ng/ml为截断值,诊断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0.73%、77%及84%。结论以ALI为表现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BMC TLR4 mRNA及IL-34、IL-36的含量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监测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可以对脓毒症病情诊断及评估做出一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Toll样受体(TLR)4在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中的表达,探讨HMGB1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活动期RA患者38例和非活动期RA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组26名.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BMC中HMGB1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MGBI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上TLR4的表达.结果 ①活动期RA组PBMC中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血清中HMGB1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活动期RA患者[分别为2.63与0.71.0.93和(10.2±1.2)与(7.5+1.8),(8.3±1.8)ng/ml,P<0.01.②活动期RA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3+淋巴细胞上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非活动期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③血清中HMGB1蛋白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及关节X线分期均呈正相关,亦与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PBMC具有合成和分泌HMGB1蛋白的功能,并部分通过与TLR4结合激活炎症反应,加重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B细胞激活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SS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唇腺组织中BAFF、APRIL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 pSS患者的血清BAFF高于健康对照组[(7.4±3.9)ng/ml和(3.7±1.1)ng/ml,P<0.01]、血清APRIL高于健康对照组[(26±15)ng/ml和(16±15)ng/ml,P=0.039];且血清BAFF与IgG浓度、红细胞沉降率(ESR)、总球蛋白水平、抗核抗体(ANA)滴度相关(r=0.490,0.402,0.429,0.406,P<0.05),血清APRIL与ESR、唇腺淋巴细胞灶数相关(P<0.05),两者均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046.0.541,P<0.05).pSS患者唇腺组织BAFF和APRIL蛋白表达在淋巴细胞浸润区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PBMC的BAFF mRNA表达相对量低于对照组[(0.023±0.024)和(0.245±0.188),P<0.01],APRIL mRNA表达相对量均低于对照组[(0.047±0.035)和(0.130±0.097),P=0.002].血清BAFF与APRIL水平呈正相关(r=0.534,P=0.002).结论 pSS患者BAFF和APRIL在血清、唇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区表达异常增高并与临床指标相关,提示该系统可能参与pSS的发病过程;PBMC的BAFF、APRIL mRNA表达相对量的降低提示血清BAFF、APRIL蛋白的分泌产生和调节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背景:内毒素受体在内毒素、细胞因子等介导的炎性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毒素受体的表达变化与慢性炎症反应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Toll样受体(TLR)4/抗人CD14单抗,以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PBMC内毒素受体TLR4和CD14蛋白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毒素受体TLR4 mRNA、CD14 mRNA和信号转导分子MyD88 mRNA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PBMC内毒素受体TLR4和CD1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PBMC内毒素受体TLR4 mRNA、CD14 mRNA和信号转导分子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也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10和TNF-α水平,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高内毒素水平患者内毒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内毒素水平患者(P<0.05),细胞因子水平也较低内毒素水平者增高。结论:肝硬化患者PBMC内毒素受体的表达明显上调,与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在AIT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发Graves病(GD)组30例、初发桥本甲状腺炎(HT)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25+Treg占CD4+的百分比,RT-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PBMC中FOXP3 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含量。结果初发GD、初发HT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初发GD、初发HT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CD4+CD25+Treg、FOXP3及TGF-β1可能参与了AITD的发生、发展过程,Treg数量减少或FOXP3表达不足可反馈性引起血清TGF-β1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浆miR-155表达量,评价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2例胰腺癌、61例慢性胰腺炎(CP)及36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标本,抽提血浆RNA,应用实时PCR检测miR-155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miR-155表达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胰腺癌、CP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miR-155表达量分别为5.41±3.14、2.59±2.49和0.77±1.17,胰腺癌血浆miR-155表达量显著高于CP及正常对照组(P<0.01).胰腺癌血浆miR-155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323,P=0.01).经ROC分析,胰腺癌对正常对照组的AUC为0.943(95%CI0.902~0.98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83.3%;胰腺癌对CP的AUC为0.762(95%CI0.678~0.84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5%和73.8%;胰腺癌对正常对照组+CP组的AUC为0.829(95%CI0.767~0.89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9%和84.5%.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浆miR-155表达量显著升高,对胰腺癌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2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PBMC中CD2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D28的阳性表达率为20.6%,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70.0%),差异非常显著(P<0.001);活动期SLE组CD28的平均表达水平(0.19±0.2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3±0.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CD28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作用,CD28mRNA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外周血CD28+T细胞凋亡增加或迁移到炎症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真真  陈德伟 《心脏杂志》2014,26(4):456-45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CD44的表达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正常对照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的PBMC表面CD44 mRNA进行检测,并以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1UAP和AMI组PBMC表面CD44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AMI组PBMC表面CD44 mRNA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3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MC表面CD44 mR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BMC表面CD44表达的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自身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水平,探讨MMP-1及TIMP-1基因表达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分别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MMP-1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双抗体央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MMP-1及TIMI-1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行肝组织穿刺活检,行纤维化程度分期(S).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并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PBMC中MMP-1 mRNA及TIMP-1 mRNA呈低水平表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MMP-1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IM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48±0.80)lg拷贝/μL,血清TIMP-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8.29±58.58)μg/L.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各期之间MMP-1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M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60,P=0.111;χ~2=7.898,P=0.211);从S1~S4,TIMP-1 mRNA表达水平依次为(1.67±0.84)、(3.48±2.08)、(5.86±3.47)及(8.14±6.48)lg拷贝/μL,血清TIMP-1水平依次为(233.73±64.84)、(262.10μ71.12)、(301.15μ62.74)及(381.15±152.75)μg/L,各期之间TIMP-1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TI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0,P=0.002;χ~2=12.209,P=0.007).PBMC中TIMI-1 mRNA、血清TIMP-1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0.752.P<0.01;r=0.530,P=0.008).结论 PBMC中TIMP-1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TIMP-1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PBMC中TIMP-1 mRNA及血清TIMP-1可以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新指标,尤其PBMC中TIMP-1 mRNA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3例的脑胶质瘤和其瘤周正常组织中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的表达.结果:Per1、Per2在瘤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均<0.01).认为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的表达紊乱可能是脑胶质瘤产生-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CD 4CD 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UC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UC患者33例,对照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 4CD 25T细胞阳性率.用RT-PCR检测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浓度.结果 UC患者CD 4CD 25T细胞占CD 4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指数及血沉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0和-0.572,P值均<0.01).UC患者Foxp3 mRNA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IL-10和TGF-β的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CD 4CD 25 调节性T细胞明显降低,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这类细胞可能在UC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Foxp3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CD 4CD 25 T细胞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CD40是免疫应答中的共刺激分子,通过与其配体CD40L结合,参与介导免疫调节信号。研究显示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外周血和体液可溶性CD40(sCD40)水平异常增高。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入院早期血清sCD40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2例住院AP患者(MAP 44例,SAP 28例),以ELISA法检测入院24h内血清sCD40水平,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以ROC曲线评价早期血清sCD40对AP以及AP相关急性肺损伤(ALI)的诊断效能。结果:AP组入院24 h内血清sCD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SAP组又高于MAP组,并与入院24 h内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3,P=0.000)。血清sCD40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最佳诊断界值为≥29.45 pg/mL;预测AP相关ALI的AUC为0.808,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PACHEⅡ评分(AUC=0.733)、Ranson评分(AUC=0.648)和血清CRP(AUC=0.625),最佳诊断界值为≥47.96 pg/mL。结论:早期检测血清sCD40有助于早期识别AP、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测AP相关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克罗恩病(CD)患者外周血miR-125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83例CD患者,根据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分为缓解组(64例,CDAI≤4分)和活动组(119例,CDAI>4分),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对CD患者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与疾病活动度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对CD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对活动期C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缓解组和活动组的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缓解组相比,活动组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CD患者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活动期CD的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miR-125a相对表达量预测活动期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95%CI:0.793~0.899),敏感度为69.92%,特异度为80.06%,准确度为79.14%,截断值为1.20。结论CD患者外周血miR-125a水平与CD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miR-125a有潜力作为评估CD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自噬现象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方法 以初诊及新发作的活动性SLE患者20例为病例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并利用贴壁法除去单核细胞.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PBMC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LC3)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TEM发现活动性SLE患者PBMC中存在自噬现象;Beclinl和MAPLC3 mRNA在活动性SLE患者表达量均增高,且分别较RA组和健康对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PBMC存在自噬现象,且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和RA组增强,这可能与SLE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5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1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hTERT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TERT mRN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7.953,P<0.05).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TNM分期相关(t'/t=2.334,2.149,2.460,均P<0.05)hTERT mRNA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1,诊断界值为Ct≤32.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克服了传统PCR只能定性检测而不能定量检测的缺-点: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微转移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6,(12)
目的评价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HCC、31例肝硬化患者,基线时收集外周血及肝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P73的表达量,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肝组织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ROC曲线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HCC组GPC3、GP73测量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GPC3诊断HCC的截断值9.3μg/L,ROC曲线下面积(AUC)=0.956,灵敏度为89.74%,特异度为96.77%,阳性预测值为97.2%,阴性预测值为88.2%,阳性似然比(+LR)27.82,阴性似然比(-LR)0.11;GP73诊断HCC的截断值77.68 ng/mL,AUC=0.937,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83.87%,阳性预测值为87.8%,阴性预测值为89.7%,+LR:5.72,-LR:0.092。结论 GPC3、GP73在HCC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且灵敏度显著优于常规AFP,GPC3、GP73的特异度与常规AFP相近,因此GPC3、GP73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较好、可靠的HCC无创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初次诊断的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血清中DcR3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BAS-ELI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103例IIP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DcR3水平和外周血PBMC中DcR3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IIP组血DcR3水平[(3.825 2±1.421 8)ng/dl]高于正常对照组[(1.007 9±0.479 3 ng/dl)](P<0.01);IIP组患者PBMC中DcR3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0.421±0.076)高于正常对照组(0.213±0.067 )(P<0.05).结论 检测血清DcR3水平有助于诊断早期II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HBV-ACLF患者和9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离PBMCs,采用RT-PCR法检测PBMC IP-10和COX-2m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结果 HBV-ACLF组血清IFN-γ及PBMC IP-10 mRNA和COX-2 mRNA水平分别为(59.3±7.9)ng/L、(0.9±0.1)和(1.6±0.2),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35.8±6.2)ng/L、(0.6±0.1)和(0.5±0.1),P<0.05】;HBV-ACLF患者PBMC IP-10和COX-2水平与血清HBsAg水平呈负相关(r=-0.828,P<0.05;r=-0.795,P<0.05);29例死亡组血清IFN-γ及PBMC IP-10 mRNA和COX-2 mRNA水平分别为(67.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 mRNA的转录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RT-PCR和Dot-Blot法定量检测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GF-β1 mRNA的转录量,并分析其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临床糖尿病肾病者明显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和无糖尿病肾病者(P<0.01).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的量与UAER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者.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DN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及孤独核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BMC中IL-17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患者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较Ⅰ期患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参与NSCLC的发生,Th17相关指标对NSCLC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