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12)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年第46卷第7期发表的"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与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一文内容有误, 第676页表7第4行第4列(即瑞舒伐他汀的CPIC)"未提及"改为"A级";表注中加入"A级指有处方推荐意见, 换药或改变剂量高度有效安全"。第678页表9中, 第3和第5行的第2列"E2/E2, E3/E3, E2/E4"均改为"E2/E2, E3/E3, E2/E4, E2/E3"。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2.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年1月6日第30卷第1期2-6页刊载的《新时期护理研究的范畴、选题与科研伦理思考》一文中"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U)"应为:"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相似文献
3.
4.
临床医生进行诊疗时, 常应用泪道冲洗器进行冲洗, 检查泪道是否通畅。目前临床应用的泪道冲洗器针头仅可确定患者泪道发生堵塞的大概位置, 但无法探知具体位置, 并且由于鼻泪管与泪总管之间的生理弧度, 导致硬质针头无法伸入鼻泪管直接朝向堵塞处冲洗, 对泪道堵塞的冲洗效果不理想。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种泪道冲洗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期间, 由于呼吸机短缺, 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连接T型雾化器进行高流量氧疗、雾化和气道湿化, 效果显著。但T型雾化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其储存液体较少、作业时间短、增加医护劳动量、降低劳动工作效率;气道湿化液无法加温, 可导致患者呛咳及气道不适。由此笔者设计出一种新型医疗雾化器, 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负压引流球是外科常用引流装置。传统引流球固定方式为"双固定":一用胶布将引流管粘贴在患者伤口敷料上;二用防滑夹将引流球体夹于病服上。传统固定方式引流球易随人体活动而晃动, 随引流液逐渐积累, 引流球因重力牵扯还易致引流管滑脱。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设计一款引流球固定装置, 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34)
开口训练能有效防治头颈部肿瘤患者因放疗导致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水肿、细胞破坏及纤维化而造成的张口受限。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楔形硬橡皮块、阶梯形木块等辅助张口训练工具缺少精准测量开口度、受力程度以及训练记录等功能。因此, 笔者设计了一种可以辅助口腔撑开及开口康复的训练装置,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康复理念的加强, 早期活动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床旁轮椅端坐属于早期活动方式的一种, 由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重、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特点,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床旁端坐活动时, 辅助患者由卧床转移到轮椅端坐的过程中, 容易导致患者引流管移位、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设计了适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移动软垫,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1)
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伴随着新年钟声, 我们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硕果累累的2022年, 满怀热情地迎来光明灿烂、充满希望的2023年。 相似文献
13.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2,(1)
本指南适用于开展产前筛查技术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产前筛查机构)通过超声技术对胎儿进行常见严重先天性缺陷筛查, 包括胎儿主要解剖结构检查及相关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需要进行紧急处理来挽救生命。全球每年有百万患者发生OHCA, OHCA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和预后在全球范围内差异很大[1]。尽管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及复苏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OHCA的出院生存率仍仅有6%左右[2]。在资源有限的医院中, 如何使用最低成本产生最大复苏效果是及其重要的。预测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避免对可能具有治疗前景的患者不恰当的终止治疗, 同时也避免对无救治前景的患者进行过多无谓治疗。准确评估预后是提高救治效率、改善预后、维持患者尊严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方法[3]。 相似文献
16.
17.
病例1, 患儿男, 28 d, 因"发热咳嗽15 d"于2022年5月20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患儿起病以来咳嗽逐渐加剧, 咳嗽时有痰, 伴气促, 无呼吸困难。患儿入院时体格检查:体质量4.7 kg, 体温36.6℃, 心率142次/分, 呼吸42次/分。双肺呼吸音粗, 无明显减弱或增强, 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16.96×109/L, 淋巴细胞6.5×109/L。胸部增强CT显示:右肺上叶后段软组织密度灶, CT值22~46 HU, 病灶中度不均匀强化, 右上叶支气管受压狭窄改变, 考虑原发性肿瘤可能, 胸膜肺母细胞瘤可能(图1)。查甲胎蛋白438.5 μg/L, 癌胚抗原1.0 μg/L,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 mlU/ml。痰培养及血培养皆为阴性。患儿入院后每日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针(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3038)30 mg/kg, 治疗后患儿咳嗽明显好转, 复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于入院后7 d转入心胸外科治疗。2022年6月1日行胸腔镜下探查+右肺上叶切除术, 术中见右肺上叶局部与胸部粘连, 可见少许滋养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1)
11月30日接到《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老师的信息:"我刊2022年将开设急诊叙事医学栏目, 特向您约稿。"看到这条信息我异常兴奋, 终于在国内急诊最权威的学术期刊开展了叙事医学栏目。按理说从医这些年, 不管是学术文章, 还是人文文章都写作并发表了一些, 不应对发表一篇文章欣喜若狂。但这次意义不同, 以前写的文章都是各归其主, 医学研究收录到专业学术期刊, 叙事与人文收录到医学人文领域杂志。两个领域的期刊彼此没有交集, 看专业, 找不到人文;学人文, 漏掉了专业。实际作为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 既要懂技术, 又应知人文, 因为医学是人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5)
人对听故事有先天的敏感, 人对故事的喜爱是发自骨子里的。故事让人有依靠感, 使精神不再孤单;故事拉近人的距离, 使彼此心灵相通;故事促进合作, 让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牢靠。虽说同一件事的背景是相同的, 但叙述方式多种多样, 每一个医疗事件就变得独一无二, 这使医院成了产生故事的"数据库"。那么作为叙事医学如何表现出它的故事性? 相似文献
20.
赵斌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12)
对死亡这这个词识别起来不复杂, 甚至许多人会用英文来表述, 这是从字面的角度看死亡。至于死亡这回事, 不需要学习, 从小孩子到老人也都有不同的认知。但任何人都不能亲身经历, 现身说法谈死亡, 因为生者不知死, 逝者不知死, 所以死亡是一个什么感受, 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迷。再者死亡就预示着从这个世界消失, 美景看不到了, 美食尝不到了, 亲情感受不到了, 这就使活着的人不想谈, 也不敢谈死亡。可换一个角度来讲, 死亡对人生意义这么重大, 如果糊里糊涂地面对, 除了带来躯体的痛苦, 还要面临心理的焦虑, 更有愧于来世一场。从这个意义上看, 人人都要对死亡有认识。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认知,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认知,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认知, 患者有患者的认知, 回避是不聪明的, 也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