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对缓和医疗照护服务的认知和态度, 并探究阻碍或促进急诊发展缓和医疗照护的因素, 以期为急诊缓和医疗照护服务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21年3—6月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11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归纳出3个主题, 分别为:急诊患者及家属经常陷入决策困境;急诊护理人员对缓和医疗照护的接受程度较高, 但在急诊环境中实施存在阻碍因素;急诊缓和医疗照护的实施方法需进一步探究, 急诊护理人员对缓和医疗照护培训的参与意愿较高。结论急诊缓和医疗照护需考虑急诊工作环境的特点, 探究适宜的实施方法;可增加缓和医疗照护相关培训, 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缓和医疗照护素养, 为生命受限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现状, 并对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2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姑息照护结局量表及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6份, 回收有效问卷216份, 有效回收率为95.58%。结果 21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评分为(17.84±4.37)分, 症状负担评分为(40.27±15.95)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结局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居住方式、心功能分级和心力衰竭症状负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质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居住方式、心功能分级和症状负担是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议临床护理工作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照护的服务内容。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13名缓和医疗照护、社区、心血管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研究共转录55 204字。共提取缓和医疗照护服务内容的分析单元525个,最终提炼出躯体照护、心理支持、灵性照护、沟通教育、亲属支持、社会支持6个主题。结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心力衰竭患者缓和医疗照护服务内容是推动其实践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展至终末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安宁疗护能够提高疾病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 缓解患者症状负担, 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本文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评估工具进行综述, 具体介绍评估工具的内容、信效度、优劣势, 并对现有的安宁疗护措施进行总结, 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 构建适用于我国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宁疗护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识别并明确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是早期开展姑息照护的首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7种心力衰竭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的开发、条目、效用进行综述与对比分析,以期为后续制定我国规范化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护需求评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准入评估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明确国内外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准入评估指标及对应的评估标准或评估工具。方法以范围综述方法为框架,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 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纳入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准入评估相关的原始研究及综述,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文献整合结果显示, 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准入评估指标包括疾病进展、患者需求、医疗资源利用及医疗机构情况4个类别, 包含患者预计生存期、心脏功能、高危生物标志物、运动状态、并发症与合并症、晚期治疗、患者主观意愿、复杂症状缓解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多次非计划入院、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机构软硬件资源12个评估指标及对应的评估标准或评估工具。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准入评估指标内容全面, 但部分指标评估标准不明确, 整体缺乏共识。未来研究者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遴选敏感性较好的评价指标, 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准入评估标准, 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疗理念的更新,缓和医疗已成为生命终末期患者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缓和医疗伦理学相关研究,旨在梳理缓和医疗中5个关键的伦理学问题,包括讲真话、预立照护计划、维生干预的使用、缓和镇静、安乐死和协助死亡与缓和医疗的关系,为缓和医疗实践提供了伦理学视角,以期帮助从事缓和医疗的专业人员加深认知,更好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高质量照护,同时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有利于减少终末期患者过度治疗,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视频决策辅助能有效传递临终决策信息, 已成为安宁疗护发展较好国家和地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其应用类型及效果进行总结, 并对我国构建和使用相关工具提出建议, 为视频决策辅助在我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宁疗护的加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患者终末期生命质量问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因透析相关并发症、共病负担及认知障碍, 生命质量低下,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节约有限医疗资源。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现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概述、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讨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必要性、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现状及阻碍推广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以期为今后在我国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更好地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缓和医疗照护体系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缓和医疗照护体系。比较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卧床时间和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缓和医疗照护体系应用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能够改善护理效果,降低投诉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标准化照护模式应用于临床救治后心力衰竭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危重患者78例, 根据患者入院后病例末尾数的奇偶数情况展开分组, 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案, 研究组开展标准化照护模式。①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的生活质量, 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作为工具, 对两组患者展开测评。②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的血压与心跳频次。③以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作为工具,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跳频次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照护模式应用于临床救治后心力衰竭危重患者, 能稳定患者各项基础性生命体征, 且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病情易反复,症状负担重,且猝死风险高,往往面临与个人意愿不符的医疗决策,因此对其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尤为重要。该文综述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概念、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必要性、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应用的形式及效果、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存在的挑战及建议,以期为我国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及安宁疗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晓琳  莫福琴  陈冬兰  王毅  覃宇铭 《全科护理》2020,18(14):1665-1669
[目的]了解老年鼻咽癌病人家庭照护者对缓和医疗需求的现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鼻咽癌病人的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家庭照护者的一般资料及对缓和医疗的需求情况,分析影响家庭照护者对缓和医疗需求因素。[结果]老年鼻咽癌病人家庭照护者对缓和医疗需求总分为(89.11±14.78)分,其中以照护者精神心理需求的得分指标最高;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照护经验及与病人关系是影响家庭照护者对缓和医疗需求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鼻咽癌病人家庭照护者对缓和医疗需求程度高,且需求愿望与照护者年龄、有无照护经验及与病人关系有关,应具有针对性进行专业知识宣教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态,优化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疾病症状及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患者开展症状评估有利于判断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情况, 同时可为患者症状管理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前列腺癌症状评估工具进行综述, 包括各评估工具测评内容、信效度、评分方法、应用现状及评价等, 旨在为前列腺癌患者症状评估工具的选择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缓和医疗,一直以来主要存在两方面争议:一是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范围是否应扩大,二是缓和医疗的介入时机是否应提前。目前对于上述争议已达成的基本共识包括:缓和医疗照护对象应扩大至身患严重疾病、遭受重大痛苦的所有年龄段患者;缓和医疗应早期整合至严重疾病的治疗全过程。然而,缓和医疗照护对象范围的扩大及介入时机的提前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亟待制定新的战略计划并加以实施,以加快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缓和医疗发展之路。重新认识缓和医疗照护对象及介入时机,有助于加快我国缓和医疗的发展。本文从缓和医疗发展史、定义更新、现有证据及研究进展三方面,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该两大焦点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缓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照护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姑息照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外相关文献,从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角度,阐述姑息照护模式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结果 描述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转诊姑息照护机构的评估工具,包括预后评估工具、惊讶问题工具,以及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分析了不同姑息照护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结局的影响,以及姑息照护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发展面临的阻碍.结论 当前研究探索了适合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模式及应用、转诊筛查/需求评估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有待研究何种姑息照护措施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优选,开发、应用适合我国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的居家照护体验,为提升照护者居家照护能力、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Psycl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5月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居家照护体验的相关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法整合文献结果。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38个明确的研究结果,归纳为10个新的类别,汇总成以下3个整合结果。改变生活常态:挑战、压力、冲突;缺乏外界支持:知识、资源、期望;获得积极感受:认同、获益、成长。结论 护理工作者应当重视并关注心力衰竭患者照护者的负担、压力以及需求,给予照护者专业支持和情感支持,提升其照护胜任力,进而提高照护者的居家照护质量,最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支持性照护需求的定义、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内容及影响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 并结合研究现状对宫颈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以期为宫颈癌患者提供科学、系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影响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对识别和管理症状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评估工具的基本特征、测试人群、信效度、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分析各评估工具的优势和劣势, 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并研制本土化测评工具, 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为空白。因缓和医疗学科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医疗工作者仍缺乏对缓和医疗理念的认识和具体实践能力,导致我国重病、终末期患者的照护品质堪忧。缓和医疗融入卫生健康体系需逐步有序开展,通过统一定义与原则、发布国家及地方政策、倡导相关实践、开展医学生教育、发展基层缓和医疗网络、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标准,以及强调本土化发展,帮助人们在疾病终末期避免接受徒劳或失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