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表现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和特征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和邻近组织结构侵犯的情况,以找出它们间的关系。结果:10例中分化成熟型5例(脂肪肉瘤中脂肪瘤样脂肪肉瘤4例,硬化型1例),黏液型2例,多形性2例,1例去分化型。分化成熟型含有大量成熟脂肪,在T1、T2WI像均高或较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楚、信号较均匀。粘液型脂肪肉瘤含大量粘液基质,有少量分化良好、增生的脂肪母细胞,在MRI上无或少量的脂肪信号,信号轻度不均匀。多形性脂肪肉瘤属高度恶性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通常无明显脂肪信号显示,周围组织结构受浸润和水肿,去分化型瘤体体积大,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和特征能反映软组织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累及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初步评估肿瘤的分化及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表现,并与其它四肢软组织肿瘤表现相鉴别。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多位于四肢深部肌肉间隙内;MR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与其它四肢软组织肿瘤可以鉴别。结论:MR可对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41-59岁,中位年龄51岁。结果3例肿瘤发生在大腿,2例在小腿,1例在足部,1例在肩部;6例位置深在,1例位置表浅。与肌肉相比病变在T1WI上主要呈等或稍低信号,6例可见“线”状、“花边”状或“云絮”状高信号;在T2WI上病变与脂肪相比大部分区域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不均匀的显著强化;病变内部可见分隔,边缘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均未侵犯邻近骨骼。结论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在T1WI上主要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并可见脂肪成分所致的“线”状、“花边”状或“云絮”状高信号,在T2WI上则以高于脂肪的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的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低度恶性脂肪肉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软组织病变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来源比较复杂 ,发生率相对较低 ,其MR表现尚有待不断总结。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院行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的MRI表现 ,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患者 9例 ,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5 0岁。患者以局部无痛或痛性肿块就诊 ,病程为 2周~ 8年。 9例均有同期X线平片 ,1例有同期CT片 ,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MR扫描使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机 ,使用体部线圈或膝线圈 ,均行T1WI与T2 WI扫描 ,获取轴位、矢状位与冠状位图像 ,层厚 3~ 6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成人型纤维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例。14例均行 MRI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均发生在表浅软组织内或隆起于皮肤表面,另外9例纤维肉瘤中6例累及深部肌肉,2例同时累及深部肌肉与表浅软组织,7例病灶与周围深筋膜关系密切。14例纤维肉瘤 MRI 表现为T1 WI等高信号,T2 WI混杂信号,10例病灶内见条状低信号分隔,5例见囊变坏死,1例病灶内可见出血,4例伴周围软组织水肿,4例伴发骨转移。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外周强化或"轮辐状"强化。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组织结构特点,有助于提高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MRI诊断。方法:本组经病理证实19 例,男8例,女11 例,平均年龄54.0 岁。CT检查13例,其中CT强化扫描6 例;MRI检查9例。结果:19 例中发生于肾周围8例,其他部位11例。18例单发,1例多发。肿瘤直径> 10cm 18例,< 10cm 1例。肿瘤内含有脂肪组织密度或信号强度者18例,其中1 例呈均匀脂肪改变,17 例脂肪肉瘤内见条、片、块肌肉组织改变;1例呈完全肌肉样改变。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压迫改变10例。结论:腹膜后巨大肿块,含有脂肪密度或信号强度者应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7.
下肢软组织黏液性-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的MR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黏液性-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的MR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下肢软组织黏液性或黏液性-圆细胞型脂肪肉瘤患者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及在T1W I、T2W I、T2脂肪抑制像(SPIR)和静脉注射Gd-DTPA后信号特点。结果肿块均位于下肢深部肌肉间隙内,形态多不规整,边界清楚,平均最大径约为15.2 cm,内部可见排列紊乱的纤维间隔,大部分纤维间隔厚度超过2 mm。T1W I肿块与周围骨骼肌相比呈均匀或不均匀等信号或略高、略低信号,T2W 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增强扫描见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MR可对下肢黏液性-圆细胞型脂肪肉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AS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女5例,男1例,中位年龄(17.67 ±2.63)岁.肿瘤发生位置:上肢1例,大腿4例,小腿1例.MRI显示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晰,肿瘤实质内、肿瘤边缘或周围可见大量蜿蜒迂曲的流空血管.T1 WI和T2 WI均为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病理显示大量多边形肿瘤细胞围成肿瘤巢,呈腺泡样排列,PAS染色阳性,CD34染色显示细胞巢之间的血窦内皮细胞阳性.结论 ASPS为富血供恶性肿瘤,其临床、MRI及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不同病理类型脂肪肉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例分化良好型由>75%的脂肪信号和非脂肪成分组成,后者表现为(2mm的间隔和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5例黏液型中2例主体呈等/长T1、长T2信号,内见间隔和斑片状脂肪信号区;3例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仅1例内见斑片状脂肪信号,部分伴有坏死、出血、轻度骨皮质破坏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去分化型呈以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见结节状脂肪信号,伴邻近肌肉水肿和轻度骨皮质破坏。4例多形型呈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几乎无脂肪,部分伴坏死、出血、邻近肌肉水肿和骨质破坏。行增强扫描的2例黏液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根据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可以推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11.
12.
软组织脂肪瘤与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的MRI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征象在诊断软组织脂肪瘤和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软组织脂肪瘤和8例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资料,比较2类肿瘤在大小、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厚分隔、结节或片状非脂肪成分、边缘及强化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脂肪瘤和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的直径分别为(64±35)和(138±44)mm(t=4.263,P〈0.01),脂肪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94±6)%和(74±9)%(t=5.903,P〈0.01)。3例脂肪瘤和所有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有2个以上厚分隔(P〈0.01);结节或片状非脂肪成分见于4例脂肪瘤和全部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P〈0.01)。行抑脂增强扫描的15例脂肪瘤中,仅有4例显示轻到中度强化,而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中1例呈中度强化,7例呈明显强化(P〈0.01)。脂肪瘤全部边界清楚,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1例边界不清(P〉0.05)。结论MRI有助于鉴别软组织脂肪瘤和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与脂肪瘤相比,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体积多较大,脂肪成分相对较少,多有2个以上的厚分隔以及结节和(或)片状非脂肪成分,且强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脂肪肉瘤CT、MRI表现一例孟令平①陈丽英①王之章②原发性肝脂肪肉瘤极罕见。文献报告不到10例。笔者报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复习文献报告的8例对本病作一分析,重点是CT、MRI表现。病例报告女,41岁。间歇性右上腹隐痛2年,加重半月。曾...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大腿后方有一包块,并逐渐增大。体检:肿块质硬,无红肿、疼痛。实验室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能谱CT 表现:左侧大腿外后侧股二头肌长、短肌区可见一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浅分叶,大小约5.7cm ×6.2cm ×10.1cm ,平扫密度略低于肌肉,与周围肌肉分界欠清;增强动脉期肿块整体迅速明显强化,肿块内见多支弯曲的血管影及线状低密度分隔,动脉期左侧股静脉较对侧早显,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且于静脉期可见包膜样结构强化。CT血管成像(CTA):左侧股深动脉粗大分支、腘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及膝下动脉向肿块供血,肿块内见扭曲的、粗细不均的异常肿瘤血管,静脉期可见多支粗大的引流静脉汇向左侧股静脉及大隐静脉。M RI表现:T1 WI肿块呈稍高信号,T2 WI呈明显高信号,内见星芒状低信号分隔,肿块内及其后上方的皮下和肌间隙受侵并见多根流空血管影;增强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胶质肉瘤的MRI 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MRI 表现及临床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胶质肉瘤均位于左侧幕上半球.在MRI T1WI 上,胶质肉瘤呈不规则低信号3例,等低信号3例,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4例,稍高信号2例,可见囊变坏死及周围明显水肿,增强后4例呈周边明显环形或结节样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呈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重度4例,中度1例,无水肿1例.结论 脑胶质肉瘤大多具有较典型的MRI特征,少数表现亦可多样. 相似文献
16.
17.
管升留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2):82-83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原发于腹膜后间隙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居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占人体全部软组织肉瘤的10-16%。我院近8年来经CT检查和手术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7例,作者就其CT征象及临床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1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浅筋膜深部8例,其中位于大腿4例,小腿3例,上臂1例;浅部病灶2例,其中位于肘关节周皮下1例,髂部皮下脂肪中1例。T1WI均以等信号为主,7例信号不均匀;T2WI以斑片状略高信号为主,9例信号不均匀。8例病灶内有坏死囊变区。5例病灶的少部分边缘可见假包膜。2例病灶内合并出血。2例瘤周有轻度水肿。增强后9例肿瘤实质呈中度不均匀斑片状强化,1例明显强化。结论:四肢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恶性特点,对术前定性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不同病理类型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12例,对其MRI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脂肪肉瘤中,分化良好型5例,占42%,黏液型3例,占25%,去分化型2例,占17%,多形型2例,占17%。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信号为主,压脂后T1WI、T2WI高信号的脂肪信号呈低信号。结论 MRI可明确显示脂肪肉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根据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可以推测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3)
<正>前列腺肉瘤是来源于前列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快,预后差。现总结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前列腺肉瘤的MRI(常规MRI、DWI、MRS)特点,主要是MRS表现,以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年龄28~52岁,平均38岁。以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