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硬化症是一类以骨密度增高,破骨细胞吸收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遗传性骨病,根据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化症(ADO)、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骨硬化症(ARO)和罕见X连锁遗传骨硬化症(XLO)。本文对该病的临床分型和致病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MODY)是 2型糖尿病中的一种异质性单基因疾病 ,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随着基因定位克隆和候选克隆等技术的发展 ,多个 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特定缺陷基因及其标记位点已被阐明。讨论了肝细胞核转移因子 (HNF) 4α、葡萄糖激酶 (GCK)、HNF 1α、胰岛素启动因子 (IPF) 1的基因缺陷和有关MODY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散发事件及外环境监测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型和PFGE型,追踪菌株的来源和变迁,探讨本地区O139群霍乱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139群菌株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软件Bio Numerics Version4.0对分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O139群菌株中存在2种致病相关基因型,即A型和C型,18株感染者相关菌株中,除1株外,均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10株珠江水分离株均为致病相关基因C型。28株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20个不同的PFGE型,归为4个聚类群(Ⅰ、Ⅱ、Ⅲ、Ⅳ群)。珠江水中O139群菌株存在PFGE克隆型的多样性。O139群暴发中分离的菌株PFGE型相同或相近,O139群散发疫情中的病例分离株与部分暴发株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PFGE型。结论分子分型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分析O139群霍乱菌株的流行特点,致病相关基因分型可代替噬菌体-生物分型来判断和区分O139群霍乱弧菌的流行株与非流行株,从而为霍乱的预防、控制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罕见骨骼疾病是一类主要累及骨骼系统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目前已发现的罕见骨病达400余种。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罕见骨病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揭示骨代谢重要调控通路的致病基因,这对于阐明该类骨病及复杂骨病如骨质疏松症的分子遗传机制、推动其靶向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罕见骨病的研究现状,揭示其与复杂骨病的重要关联,为骨代谢或其他疾病的诊治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有核细胞内的顶复门原虫(Apicomplexan),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Toxoplasma属下仅此一个虫种,但对其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弓形虫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或微卫星标记分型,已从野生动物、家养禽畜和人体分离虫株中发现了232个基因型。其中,北美的弓形虫基因型以typeⅡ、typeⅢ和type12(主要见于野生动物)为主;欧洲以typeⅡ、typeⅢ和typeⅠ为主;非洲以typeⅡ和typeⅢ为主。以上称为原型克隆谱系。但南美的弓形虫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BrⅠ、BrⅡ、BrⅢ和BrⅣ型等。近年研究发现,我国流行的弓形虫优势基因型为Chinese 1型(Toxo DB#9)。该型虫株兼具有原型谱系虫株关键效应分子的多态性。本文综述了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在内的基因型、宿主免疫应答及其致病特点,为深入研究基因型/效应分子相关的致病机制,以及弓形虫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心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类原发性心肌疾病。目前D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仅以对症为主,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基因突变及遗传因素所致DCM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常见的与DCM发病相关的基因有TTN、LMNA、SCN5A、MYBPC3、PLN、TNNT2等,它们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但具体的致病机制仍未明晰。为进一步明确各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建立DCM早期诊断、精准靶向治疗和评估预后的医疗模式提供可能,该文对DCM常见的致病基因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因素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遗传易感性是参与CAD发生的重要因素。发现CAD致病或易感基因、研究其功能及在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3个汉族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并探讨导致同一突变不同表型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123个汉族OI家系(包括以往研究的117个家系)中存在表型不一的家系比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SNa Pshot分型技术检测21个家系先证者及其表型不一家系成员的血液和口腔黏膜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中COL1A1和COL1A2基因21个SNP位点的分型,从而检查体细胞样本的嵌合率。同时检测2个存在COL1A2基因同一突变(c. 1009GA)家系的甲基化程度差异。结果在123个OI家系中,21个(17. 1%)家系存在表型不一,仅1例先证者的父亲显示体细胞基因镶嵌,其血液中有43. 1%突变等位基因,口腔上皮细胞有39. 6%的突变等位基因。在2个存在COL1A2基因同一突变(c. 1009GA)的家系中,2例先证者的甲基化程度均高于其母亲。结论国人OI家系内COL1A1和COL1A2基因同一突变发生不同表型的比率为17%。在这21个表型不一的家系中只有1例(4. 8%)先证者的父亲存在体细胞镶嵌。甲基化程度可能与表型严重程度有关。在遗传咨询时,对先证者无临床表型的家属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名脆骨病,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主要特征,由重要的骨基质蛋白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编码基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突变所致~([1-2])。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5 000~20 000~([3])。青少年型和家族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致病突变明确的家系中通过产前遗传诊断来阻断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y cardiomyopathy,HCM)的代际传递,减少HCM患者数量。方法对分别携带MYH7基因Arg663Ser和Arg453His致病突变的2例HCM患者进行家系分析,通过Sanger测序检测致病突变位点,通过毛细管电泳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及及连锁分析。在17-20周行羊穿术采集羊水,羊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遗传检测。结果MYH7基因Arg663Ser和Arg453His突变在各自家系中与HCM家系共分离,为所在家系的致病突变。我们选择了杂合度高的6个位于MYH7基因附近的STR(D14S50、D14S283、D14S990、D14S972、D14S64和D14S264)进行分型检测,确认在第一个家系中D14S50的173bp长度等位基因和D14S990的151bp长度等位基因与Arg663Ser突变连锁。在第二个家系中,D14S50的169bp长度等位基因和D14S283的145bp长度等位基因与Arg453His突变连锁。羊水DNA的Sanger测序和STR分型均显示2例胚胎均未携带MYH7基因致病突变。新生儿脐带血的复检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产前遗传诊断能够在孕早期明确诊断胎儿是否携带家族HCM致病突变,为咨询者夫妇提供合理的遗传咨询依据,对阻断HCM在家系中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基因看高血压和内分泌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 ,高血压与内分泌关系密切已是不争的事实。除肾脏疾病外 ,嗜铬细胞瘤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 )的发病机制虽未阐明 ,但以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为代表的内分泌机制 ,在血压调节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一些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病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和对EH、糖尿病和肥胖等多基因遗传病候选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 ,使我们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探索高血压与这些内分泌疾病间的共同遗传背景 ,阐明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外界有害气体、粉尘等环境因素有关,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可能涉及COPD发病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ADAM) 33基因中4个位点(T1、S1、Q-1、S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态性与COPD的关系,为COPD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0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点、散发事件和环境监测分离的稻叶型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探讨该稻叶型霍乱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噬菌体生物分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菌株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应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采用软件BioNumerics Version4.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州地区稻叶型霍乱菌株中存在3种致病相关基因型:A、B和C型。98%感染者分离株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45%环境分离株为C型。82株菌分为39个不同的PFGE型。各年份稻叶型暴发与散发事件中均存在具有PFGE分型特征一致的菌株,而环境中菌株则存在多种不同的PFGE型,来源不同地区分离株也均有相似的分型特征。结论:噬菌体一生物分型、致病相关基因分型和PFGE分型存在一定的关联规律性,分子分型可为分析霍乱疫情和预警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Alstr(o)m综合征是一种隐性的单基因细胞纤毛遗传性疾病,由ALMS1基因突变引起,其典型特征为视锥-杆体细胞营养不良、听力损失、儿童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成年期身材矮小、心肌病和进行性肺、肝、肾功能障碍.ALMS1基因缺陷包括插入、删除和无义突变,导致蛋白质截短.ALMS1蛋白位于所有受疾病影响的纤毛细胞中心体、基底部和细胞溶质组织.具有维护纤毛功能和结构的作用,另外在细胞内运输、纤毛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分化等方面也发挥作用.但ALMS1确切的致病机制不明.Alstr(o)m综合征不同年龄阶段临床特征不同,初步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但确诊依赖于ALMS1基因检测.目前,Alstr(o)m综合征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治疗措施局限于临床症状的对症处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必须继续研究疾病的分子致病机制,进而明确基因治疗靶点,开辟个性化治疗道路.  相似文献   

15.
妊娠糖尿病(GDM)主要指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异常.GDM与非妊娠期的糖尿病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慢性炎性反应等.而且,GDM病史是女性产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深入了解GDM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软骨发育不全(ACH)是一种由于软骨内骨化缺陷所致的发育异常,临床上以四肢短、躯干相对正常、巨头、脊柱胸腰段后凸、椎管狭窄为特征,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本文就ACH致病基因FGFR3的结构、功能、致病机制、产前诊断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制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友山  陶志强  潘丽娟  王英 《内科》2007,2(4):619-62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对于Hp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Hp可以通过诱发炎症、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诱导粘膜上皮增殖和凋亡异常及其代谢产物包括一些酶类、毒素和蛋白直接损害粘膜引发疾病。本文就Hp致病机制及其相关疾病作一综述。1Hp致病机制1.1Hp菌株Hp的典型形态为S型、C型或海鸥状弯曲,在疾病的复发和传播方面起重要作用。感染Hp后有的患者无症状,有的发展成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可能与Hp菌株不同有关。Hp菌株可分为两大类:(1)Ⅰ型菌株,高毒力株含有细胞毒素…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其分型包括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背景下进行性胰岛素分泌缺陷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以上[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羊种布鲁菌的等位基因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及遗传学特征,为动物间和人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布鲁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对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布鲁菌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技术对两株布鲁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参考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及序列型(STs),分析与两株菌ST型与各种型布鲁菌代表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来自贵州省山羊的两株布鲁菌株经BCSP31-PCR鉴定为布鲁菌属细菌,AMOS-PCR将其鉴定为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显示,两株菌的9个等位基因序列型为ST8型,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7、ST9~ST12、ST34和ST35遗传关系最近。结论贵州省2010年分离的2株布鲁菌分离株均为ST8型布鲁菌,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型遗传关系最近,结果为贵州省人间和动物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症(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PDD)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TGFB1的突变类型。方法纳入1例自幼起病男童,主要表现为步态摇摆,采集患儿病史,测量骨骼相关生化指标及骨密度,完善骨骼影像学检查。采用直接Sanger测序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TGFB1基因突变。结果患儿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骨密度显著降低(股骨颈0.406 g/cm~2,Z值-3.9;腰椎2-4 0.490 g/cm~2,Z值-0.4)。骨骼X线片提示患儿四肢长骨骨皮质局部增厚、硬化,骨小梁粗乱,骨髓腔狭窄,颅底及骨盆局部骨质增厚、硬化。基因检测提示患儿存在TGFB1第4外显子c.652CT(p.R218C)杂合错义突变,父母均未发现携带该突变。给予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随访观察中。结论骨转换增快,骨皮质局部增厚、硬化,骨小梁粗乱,相应髓腔狭窄是PDD的典型临床特点。TGFB1基因c.652CT(p.R218C)突变是PDD致病原因之一。对PDD表型及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此罕见骨骼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