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34.33±4.15)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37.95±7.37)分,81.40%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脑卒中类型、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27.10%。结论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脑卒中类型、社会支持。应根据患者希望水平影响因素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对疾病的缓冲作用,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莘  刚婷婷  韩洋  岳鹏  李冬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56-157,16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与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希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问卷对20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5.19±5.43)分,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社会支持得分为(38.22±8.15)分,高于国内常模;疾病认知水平得分为(71.21±19.42)分,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疾病认知水平对希望水平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提升应从提高对疾病认知水平及社会支持两方面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应利用好患者的希望水平、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和希望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反刍性沉思对其希望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Herth希望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月银川市康复医院和吴忠市康复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06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倦怠量表、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倦怠得分(72.83±14.3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患者文化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 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抑郁是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倦怠需引起关注。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所照顾患者文化程度低和自理能力差的主要照顾者, 并提升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 鼓励其积极应对, 降低其抑郁水平, 以降低主要照顾者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9月1日住院治疗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单数30例为对照组和双数4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及希望水平。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放松训练的情志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自我护理贡献及二元应对水平, 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提升配偶照顾者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贡献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贡献量表、二元应对量表对2023年1—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配偶照顾者自我护理贡献与二元应对的相关性, 筛选影响配偶照顾者自我护理贡献的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92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 男70名, 女122名, 年龄18~59岁。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自我护理贡献总分为(75.43 ± 6.80)分, 二元应对总分为(117.12 ± 9.59)分, 两者呈正相关(r=0.691, P<0.05)。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控制一般资料的影响后, 二元应对能解释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自我护理贡献28.4%的变异(P<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二元应对水平可正向预测其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贡献的质量。医护人员应评估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配偶二元应对水平, 针对性地开展二元干预措施, 以提高配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知信行”干预模式(KA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KAP模式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脑卒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前3天内及出院前3天内采用脑卒中专用自我效能量表(SSEQ)评分、HERTH希望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 QOL)评分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SSEQ评分、HERTH希望量表及SS QOL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KAP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采用聚焦解决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25.65±4.10)分与(25.75±3.6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37.60±5.79)分与(27.34±4.14)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ICU治疗的27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0份, 回收有效问卷266份, 有效回收率为98.52%(266/270)。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量表总分为(73.44±6.73)分, 具备健康素养的患者占33.46%(89/266)。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量表中3个维度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知识和理念。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自评医患沟通情况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及自评医患沟通不好或一般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更需要关注和干预, 应根据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做好其健康教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两组HHI、PTG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和创伤后成长水平,从而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希望水平、心理状态及照顾负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该院肿瘤科收治的行常规性护理的卵巢癌患者家属60人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该院肿瘤科收治的行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的卵巢癌家属58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家庭主要照顾者希望水平、心理状态及照顾负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Herth希望水平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WHOQOL-100)高于对照组, 而观察组干预后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健康稳健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Zarit照顾者负荷量表(Z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卵巢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希望水平, 减轻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及照顾负荷, 从而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耻感和希望水平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赋能教育。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和Herth希望量表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月后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病耻感和希望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SIS)和Herth希望量表得分比较(P0.05);干预2月后,试验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SIS)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Herth希望量表总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赋能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运用,彻底改变传统患者被动参与健康教育方法为主动参与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特点认知和患者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患者病耻感,获得战胜疾病信心和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自护模式和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98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依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护模式和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希望指数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希望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采用基于自护模式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希望水平,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希望、疾病不确定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影响.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PTG得分为(60.54±12.31)分,其中86.4%的患者处于中、低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希望、疾病不确定感与PTG分别呈正、负相关;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希望、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PTG的影响因素,分别可解释PTG得分总变异的9.5%、7.9%.结论 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PTG处于中、低等水平,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患者的希望和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来促进其PTG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银行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影响,探索满足慢性病患者家庭康复需求的途径。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以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家庭照顾者126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护士银行”团队,以护士为主导,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连续6个月围绕家庭护理质量、家庭疾病负担、希望水平的相关领域实施个案管理,同时执行脑卒中项目组—“银行护士”—照顾者三级质量控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家庭护理质量、疾病家庭负担得分、希望水平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家庭照顾者家庭护理质量、希望水平有所提高(P<0.05),疾病家庭负担有所降低(P<0.05)。结论 “银行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干预可有效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促进照顾者提升疾病康复照护能力,实现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减轻家庭疾病负担、提升希望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以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五行音乐疗法,连续干预一个疗程,采用焦虑(SAS)、抑郁(SDS)及Herth希望量表(HHI)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差异及希望水平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总得分较对照组低,希望水平得分及积极行为、行为态度、积极关系三个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干预组SAS、SDS得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希望水平及三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加(均P<0.05);对照组SAS、SDS得分较干预前稍有所下降,希望水平较干预前增加较少(均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减弱或消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脑卒中吸烟患者的吸烟情况和拒烟自我效能现状, 明确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 为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戒烟干预和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试验性研究中横断面调查方法, 选取2021年9—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科入住的1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尼古丁依赖测试量表、烟草危害认知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20.78 ± 6.47)分, 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习惯/成瘾情境、消极/情绪情境和积极/社交情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尼古丁依赖得分和烟草危害认知得分是拒烟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拒烟自我效能水平37.4%的变异量。结论脑卒中吸烟患者的拒烟自我效能水平亟待提高, 帮助患者提高烟草危害认知水平、降低尼古丁依赖水平, 可以提高患者拒烟自我效能水平, 以提高戒烟成功率, 从而降低甚至戒掉吸烟行为导致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智谋的潜在类别, 分析不同智谋类别照顾者的特征差异, 为临床构建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研究标准的308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智谋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横断面调研。结果脑卒中患者照顾者智谋分为低智谋组62.7%(193/308)和高智谋组37.3%(115/308)2个潜在类别。单因素分析显示, 不同潜在类别的脑卒中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长期用药史、合并其他慢性病数目、有无因病发生过并发症以及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每天照顾总时长、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 3.34 ~ 23.62, 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社会支持和照顾者文化程度是照顾者智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智谋具有一定特征性, 医护人员可根据照顾者的智谋特征的不同类别及其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 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智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基于Orem支持教育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及平衡功能[采用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Tinetti、BBS、SS-QOL、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Orem支持教育系统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及平衡功能,提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能(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选取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IMB护理干预, 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71.51±2.31分)高于对照组的(56.43±2.80分), 康复锻炼依从性得分(56.91±1.54分)高于对照组(40.42±1.71分),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得分(17.96±1.82分)高于对照组(14.56±1.8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IMB模型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