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枫蓼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小肠推进实验和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小肠推进率、稀便率及腹泻指数。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枫蓼提取物11.7,23.4和46.8 g·kg-1剂量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定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枫蓼提取物46.8 g·kg-1能抑制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减少番泻叶致腹泻小鼠腹泻次数,降低腹泻率和腹泻指数(P<0.05)。结肠炎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增高(P<0.05),结肠组织中MPO活性、IL-1β、TNF-α、MDA和NO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枫蓼提取物46.8 g·kg-1组小鼠DAI评分降低29.1%(P<0.05);23.4和46.8 g·kg-1组结肠组织中MPO活性、TNF-α、MDA和NO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枫蓼提取物能改善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解痉、止泻、抗炎、抗氧化及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异性Kv1. 3阻滞剂PAP-1抗DSS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AP-1对照组、DSS模型组、DSS+PAP-1组。5%DSS制备结肠炎模型,PAP-1 (3μg·g-1,每天3次,连续7d)腹腔注射给药。进行DAI评分;实验结束行结肠HE染色评分,结肠组织匀浆检测MPO活性及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肠巨噬细胞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结构; q 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和巨噬细胞i NOS、IL-1β及自噬相关标志物表达。结果 PAP-1减少DSS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降低DAI及结肠HI评分(P <0. 05);PAP-1降低结肠MPO活性及促炎因子水平(P <0. 05)。PAP-1降低结肠F4/80表达,使腹腔巨噬细胞及脾巨噬细胞内自噬泡增多;同时,PAP-1降低结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巨噬细胞i NOS、IL-1β及p62表达,升高LC3-Ⅱ及Beclin-1表达(P <0. 05)。结论 PAP-1可能通过减少结肠炎小鼠巨噬细胞自噬受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结肠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荭草苷(isoorientin, ISO)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2%DSS)、美沙拉嗪(5-ASA, 150 mg·kg-1·d-1)+DSS组、低剂量ISO(L-ISO, 10 mg·kg-1·d-1)+DSS组和高剂量ISO(H-ISO, 20 mg·kg-1·d-1)+DSS组,每组各8只。ISO灌胃治疗37 d后采用脊椎脱臼的方式处死小鼠,收集结肠组织并记录其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黏蛋白分泌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DSS组相比,ISO显著改善D...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桐花树根多酚提取物对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与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体系、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对脂质体过氧化活性测定评价桐花树根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桐花树根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为37.75μg·ml-1。桐花树根多酚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清除DPPH的IC50为0.618 mg·ml-1,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为0.0002 mg·ml-1,对脂质体过氧抑制能力的IC50约为0.585 mg·ml-1。结论:桐花树根多酚提取物具有作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抗氧化剂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了陈皮酵素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动物实验遵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规定。C57BL/6小鼠自由饮用3%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 6天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期间灌胃陈皮酵素、陈皮水煎液(均以粗多糖300 mg·kg-1·d-1计)或阳性药5-氨基水杨酸(100 mg·kg-1·d-1),连续9天。收集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 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炎症因子、紧密连接蛋白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od样受体蛋白3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rf2/NLRP3)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显示:陈皮酵素及陈皮水煎液均能明显改善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体重下降、腹泻、血便和结肠缩短;且陈皮酵素显著降低结肠促炎因子,如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CXC...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是否有干预效果以及对结肠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的影响,旨在探讨丹参酮IIA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和DSS+丹参酮IIA干预组,每组10只动物;其中模型组给予3%DSS溶液喂饲7 d,干预组小鼠在给予3%DSS溶液喂饲的同时给予丹参酮IIA(200 mg/kg)腹腔注射,1次/d;期间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染毒7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ITC-dextran)法检测小鼠肠黏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结肠组织Ly6G的表达,并检测MPO活性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第7天时出现体重减轻、便血和腹泻等症状,DAI显著增高。丹参酮IIA干预明显减轻小鼠结肠炎性损伤,表现为干预组小鼠DAI低于D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肠黏膜穿透性亦低于DSS组(P=0.032)。此外,和DSS组相比,丹参酮IIA干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程度明显减少,并伴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丹参酮IIA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活化和减少炎症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体内外试验方法研究蓼大青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考察蓼大青叶体积分数95%甲醇提取液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活性以及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研究蓼大青叶体积分数95%甲醇提取液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及肝匀浆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探讨蓼大青叶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蓼大青叶体积分数95%甲醇提取液质量浓度在251 000 mg·L-1内可有效清除DPPH·,IC50为103.4 mg·L-1;蓼大青叶体积分数95%甲醇提取液质量浓度在251 000 mg·L-1内可有效清除DPPH·,IC50为103.4 mg·L-1;蓼大青叶体积分数95%甲醇提取液质量浓度在25100 mg·L-1内具有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作用;剂量范围在3100 mg·L-1内具有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作用;剂量范围在312 g·kg-1内能减少小鼠血浆中MDA水平,增加T-SOD活性,提高肝匀浆液GSH-Px活性。结论蓼大青叶体积分数95%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和柳氮磺胺吡啶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致Balb/c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效果和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给予3.5% 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测定小鼠DAI指数、脏器指数、血清IL-4、结肠组织匀浆液IL-8的表达水平和小鼠体内CD4+细胞、CD8+细胞、CD4+CD25+细胞的变化,来评价两种药物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结果:给药治疗后,美沙拉嗪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的DAI评分和CMDI评分均降低(P<0.01或者P<0.05),小鼠症状缓解。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减轻,且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抑制病灶部位炎细胞的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SASP组CD3+细胞数增加,CD8+细胞数明显上升,CD4+CD25+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增加,血清中IL-4含量显著上升(P<0.01),组织中IL-8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美沙拉嗪组CD4+细胞数目略有增加,SASP组CD4+细胞数增加比较明显。结论:美沙拉嗪和柳氮磺胺吡啶可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稀便、血便症状;两种药物对UC疾病的治疗可能与提高CD4+细胞水平和IL-4含量及上调CD8+细胞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是否有干预效果以及对结肠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的影响,旨在探讨丹参酮IIA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和DSS+丹参酮IIA干预组,每组10只动物;其中模型组给予3%DSS溶液喂饲7 d,干预组小鼠在给予3%DSS溶液喂饲的同时给予丹参酮IIA(200 mg/kg)腹腔注射,1次/d;期间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染毒7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FITC-dextran)法检测小鼠肠黏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结肠组织Ly6G的表达,并检测MPO活性和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第7天时出现体重减轻、便血和腹泻等症状,DAI显著增高。丹参酮IIA干预明显减轻小鼠结肠炎性损伤,表现为干预组小鼠DAI低于D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肠黏膜穿透性亦低于DSS组(P=0.032)。此外,和DSS组相比,丹参酮IIA干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程度明显减少,并伴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丹参酮IIA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活化和减少炎症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树莓总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考察树莓总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树莓总多酚的工艺条件,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树莓总多酚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 min、液料比20 mL·g(-1),在此条件下,总多酚提取率的质量分数达到0.408%。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表明,树莓总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技术适于提取树莓中的总多酚,优化后的提取工艺高效简便,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脂质体温敏凝胶剂(Bud-Lip-TS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致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昆明小鼠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ud-Lip-TSG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小鼠给药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脏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IL-6、IL-10水平,结肠组织中的TNF-α、IL-10、髓过氧化酶(MPO)水平变化。结果:Bud-Lip-TSG各剂量组小鼠的DAI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脾脏指数降低;结肠长度、结肠湿质量、结肠指数增加;各给药组结肠组织中IL-10显著升高,TNF-α水平、MPO活力显著降低,;Bud-Lip-TSG高剂量组血液中IL-6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Bud-Lip-TSG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增加。结论:Bud-Lip-TSG可改善模型小鼠UC症状,对结肠黏膜有修复作用,可改善炎症因子的表达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明确姜黄素有效治疗肥胖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评价其对结肠炎肥胖小鼠记忆性滤泡性T细胞(memory follicular T cells, mTf)的调控作用。经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批准后,将40只瘦素突变型(ob/o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姜黄素组、模型组和模型+姜黄素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诱导模型组和模型+姜黄素组小鼠建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对照+姜黄素组和模型+姜黄素组小鼠灌胃给予姜黄素(200 mg·kg-1·d-1)。麻醉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结肠长度等情况; HE染色后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记忆性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memory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mTfh)和记忆性滤泡性调节性T细胞(memory 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s, mTfr)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0 (inter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饭树叶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乌饭树叶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用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结果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伴SOD活性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预先给予乌饭树叶醇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小鼠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含量,并升高组织SOD活性。结论乌饭树叶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支持。方法 实验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吗丁啉对照组(12 mg·kg-1)、四逆散对照组(3 g·kg-1)、佛芍颗粒高剂量组(48 g生药·kg-1)、佛芍颗粒中剂量组(24 g生药·kg-1)、佛芍颗粒低剂量组(12 g生药·kg-1)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寒冷刺激结合腹腔注射福尔马林制备寒凝气滞功能性腹痛病证结合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疼痛潜伏期、疼痛时长、疼痛发生率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综合评价佛芍颗粒对功能性腹痛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佛芍颗粒可以明显延长疼痛潜伏期(P<0.05,P<0.01)、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疼痛发生率,减轻小鼠结肠黏膜增生及炎症等。结论 佛芍颗粒可以改善寒冷刺激结合福尔马林诱导的寒凝气滞功能性腹痛病证结合模型小鼠的腹痛,为佛芍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将适应性喂养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联苯双酯)对照组(150 mg·kg-1)、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值(15 mg·kg-1)、中剂量值(30 mg·kg-1)、高剂量组(60 mg·kg-1),给药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四氯化碳或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1。动物模型构造成功后,小鼠禁食不禁水过夜,小鼠眼眶取血,并且颈椎脱臼处死,解剖小鼠取肝脏,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并做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预防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的升高,升高肝脏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CAT、SOD、GSH-Px的活性及其含量,降低过氧化产物MDA、TG的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的肝脏有保护作用。结论: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以及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木樨草素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肠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木樨草素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方法:2,4-二硝基氯苯(DNCB)/乙醇灌肠制作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木樨草素(1、10、50mg·kg~(-1)),考察木樨草素对小鼠结肠黏膜组织形态损伤,以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和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等的影响。结果:DNCB诱发结肠炎后,小鼠出现腹泻、充血、溃疡、肠壁增厚等变化。灌肠给予木樨草素后,对小鼠的腹泻、组织损伤等有显著改善,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和pGE_2的含量。结论:木樨草素抑制炎性浸润、渗出和组织增生,减轻结肠黏膜的病理损害,对实验性动物急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牡荆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DSS)和牡荆素组(4%DSS+牡荆素,50 m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饮用水中加入4%DSS造模,造模同时牡荆素灌胃给药,每天1次,并每天称重和观察血便等症状,直到实验结束。于造模7 d处死小鼠,截取结肠做HE染色并进行组织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ELISA方法检测小鼠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组织病理评分增高,同时结肠匀浆MPO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6和COX-2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牡荆素组小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牡荆素能有效减轻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黄蛰虫丸(DZP)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ZP低(2 g·kg-1)、高剂量组(4 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AOM/DSS诱导小鼠CAC模型,并于造模中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小鼠死亡率,并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小鼠结肠Occludin和ZO-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小鼠结肠ATG5、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检测小鼠结肠中LC3BⅠ/Ⅱ、SQSTM1及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8周灌胃给药,对照组、模型组,DZP低、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40.00%、20.00%、6.67%。与模型组相比,DZP能显著降低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提高小鼠肠道组织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同时,DZP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8及SQSTM1的表达水平,提高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的LC3BⅠ/Ⅱ和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ZP能显著降低CAC模型小鼠的炎症和死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CAC模型小鼠肠道自噬改善肠道紧密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叶俊丽  梁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2):1345-1348,1389
目的:探讨乌饭树叶黄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小鼠体内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80 mg·kg-1·d-1和160 mg·kg-1·d-1乌饭树叶黄酮组,另设有空白对照组。随后各组小鼠连续给予相应药物14 d。末次给药后,各组小鼠经过夜禁食,测其空腹血糖水平,而后收集小鼠血清和胰腺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胰腺组织制备匀浆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并以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糖尿病小鼠经乌饭树叶黄酮干预后空腹血糖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乌饭树叶黄酮受试组的血清胰岛素含量明显比模型对照组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乌饭树叶黄酮组的胰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则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炎症因子TNF-α和IL-6也明显下降。糖尿病小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超微机构改变也在经乌饭树叶黄酮干预后有所改善。结论:乌饭树叶黄酮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该作用可能与其能改善糖尿病小鼠血脂代谢和胰腺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次碱对小鼠溃疡性肠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治疗小鼠急性结肠炎的药效及对豚鼠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2,4-二硝基氯苯(DNCB)/乙醇灌肠制作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经口给予吴茱萸次碱10、30、100 mg·kg-1,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小鼠腹泻,组织形态损伤,结肠组织PGE2含量、MPO活力以及对乙酰胆碱、组胺作用下豚鼠离体肠管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DNCB诱发结肠炎后,小鼠出现腹泻、充血、溃疡、肠壁增厚等变化。经口给予吴茱萸次碱后,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的腹泻、组织损伤,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和PGE2的含量,对乙酰胆碱及组胺作用下豚鼠离体肠管收缩亦表现出显著的对抗作用。结论:吴茱萸次碱可以抑制炎性浸润、渗出和组织增生,减轻结肠黏膜的病理损害和抑制肠道平滑肌运动,对实验性动物急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