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小鼠肠道不同部位的病理学改变及肠屏障功能变化。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 24 h组、ANP 48 h组, 每组6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2 μl/g建立ANP模型, 假手术组仅进行插管手术操作。观察记录小鼠生存情况,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胰腺、肠道组织病理形态, 并进行病理学评分。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结果假手术组、ANP 24 h组、ANP 48 h组存活率分别为100%、36.4%、25.0%;胰腺病理评分分别为(0.67±0.82)、(10.58±0.64)、(8.81±1.55)分;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479.14±86.42)、(5998.72±2096.31)、(3055.43±2336.5)U/L, 脂肪酶水平分别为(18.56±3.84)、(558.20±559.65)、(112.58±94.91)U/L, ANP组胰腺...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正常小鼠胰腺导管类器官培养体系, 初步探讨胰腺导管类器官的形态学及生理功能。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胰腺组织, 应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并收集胰腺导管, 用基质胶包埋后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胰腺导管类器官的形态结构;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类器官的标志物表达及定位;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类器官离子通道和抗菌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成功建立了可以稳定传代10代的小鼠胰腺导管类器官, 类器官呈球样生长, 形成管腔样结构, 内部的空腔与胰腺导管组织的管腔相对应。胰腺导管类器官稳定表达祖细胞标志物SOX9及导管上皮细胞标志物KRT19, 均定位于上皮细胞, 不表达淀粉酶;稳定表达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离子通道Clcn1、Kcnma1、CFTR、Slc12a5、Slc26a3、Slc26a6及Scnn1a, 低表达Ano1, 不表达Clcn3、Kcna1、Kcna2、Kcnd3、Kcnh1、Atp12a、Slc4a4、Slc9a1、Slc12a2及Slc26a11, 其中CFTR在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高表达抗菌肽Reg3a、CRAMP及糖...  相似文献   

3.
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CCM)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 发病率为0.16%~0.5%。CCM可以散发性和家族性形式存在, 后者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其发病与CCM1、CCM2和CCM3基因突变有关, 这些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是发生脑部病变的基础。为了探索CCM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治疗靶点, 已构建多种CCM动物模型, 为CCM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提供了帮助。然而, 每种CCM模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小鼠是最常用于构建CCM模型的动物。因此, 文章归纳了目前小鼠CCM模型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AP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对AP有了更新的认识, 本研究检索了2021年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 随着AP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对AP有了更新的认识, 本文对国际上AP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确诊28 d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诊24 h内的血相关免疫学指标, 包括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免疫球蛋白G4水平;血炎症指标降钙素原、白蛋白水平及入院24 h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确诊28 d时患者的生存及并发症状况。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绘制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CD3+、CD4+T淋巴细胞预测SAP预后的价值。结果 90例SAP患者中男性居多(65.6%), 病因以胆源性为主(56.7%), 高脂血症性次之(35.6%)。确诊28 d时存活85例(94.4%), 其中39例痊愈, 纳入预后良好组;46例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PD)对SAP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合并大量腹水的SAP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3 d内是否行腹腔穿刺引流(APD)分为APD组(56例)和非APD组(51例)。APD组再根据穿刺时是否已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分为ACS亚组(29例)与非ACS亚组(2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入院后1~3 d腹腔内压及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趋势、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升阶梯治疗情况、出院或死亡情况等。结果 APD组与非APD组患者的腹腔内压分别为(18.6±5.6)、(13.7±4.2) mmHg(1 mmHg=0.133 kPa), APD组较非APD组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非APD组比较, APD组SIRS持续时间更短[3(2, 4)d比4(3, 6)d, P=0.029]。入院后1~3 dAPD组腹腔内压分别为(18.6±5.6)、(16.4±4.7)、(13.5±3.9) mmHg...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AP)的营养支持治疗一直以来存在诸多争议。结合现有临床指南、多项研究和meta分析的观点,提出较统一的建议:除肠内营养受到限制或不能满足患者最低热量需求外,应尽力避免使用肠外营养。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可尽早开放饮食;中度重症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建议尽早实施肠内营养。鼻空肠管是较常选用的肠内营养方式。肠内营养剂成分和输注方式要个体化选择。规范对AP的营养支持治疗尚需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活化和持续浸润是AP胰腺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中性粒细胞在AP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聚焦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募集、浸润、迁移、逆向迁移及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等在AP中的作用, 为未来精准靶向中性粒细胞治疗AP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由肠道微生物及其基因组和生存环境共同构成, 其异常改变与全身各类炎症、肿瘤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 肠道微生态异常改变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关系研究不断增多, 引起临床重视。胰腺炎症可能并发或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 反之肠道微生态紊乱又可能加重胰腺炎症反应, 增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风险, 甚至诱发胰腺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肠道微生态参与调控胰腺疾病的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胰腺腺泡细胞死亡是AP早期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多种细胞死亡如坏死、焦亡、坏死性凋亡, 细胞内容物的释放, 触发了免疫炎症反应, 促使AP的重症化演变, 因此腺泡细胞死亡方式是决定AP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胰腺腺泡细胞死亡及其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开展深入的探讨, 旨在探索阻断病理进程的关键分子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SAP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KP)感染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发生KP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84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LASSO)进行降维处理, 将LASSO回归模型优化后得到的特征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能力。结果 109例SAP患者分离出KP 25株, 其中21株(84.0%)显示出泛耐药、多重耐药现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20个风险因素(SOFA评分、APECHEⅡ评分、Ranson评分、MCTS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禁食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侵袭性操作次数、是否有外科干预、是否行ERCP术、高级别抗生素使用种类、胃肠功能障碍、凝血异常、代谢性酸中毒、胰腺坏死、腹腔出血、腹腔高压、ICU住院时间、住...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镇痛因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及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作用被指南推荐为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镇痛方式之一。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高质量证据来证明其有效性, 对于其机制尚缺乏一定的了解。本文对硬膜外镇痛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脏器功能不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诱发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AP的常见病因包括胆石症、饮酒、高脂血症等, 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胰蛋白酶学说、细胞损伤机制、微循环障碍、溶酶体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钙超载、自噬受损、内质网应激等。本文通过总结、梳理AP免疫调控中的关键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根据AP发病特点, 探索精准诊疗的预警标志物和干预靶标。  相似文献   

14.
肠道细菌与AP的发病密切相关, 其中肠道细菌对机体免疫的调控是关键。肠道细菌可通过其本身结构成分和代谢物激活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诱导下游炎症反应, 或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效应因子, 从而参与AP的发病。本文主要对肠道细菌通过调控机体免疫参与AP发病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以及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6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 168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AP病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AP严重程度的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结果 4 168例AP患者病因包括胆源性2 060例(49.4%),高三酰甘油血症608例(14.6%),特发性579例(13.9%),酒精性399例(9.6%),过度进食256例(6.1%)和其他病因266例(6.4%)。男性患者胆源性AP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9.2%(917/2 340)比62.5%(1 143/1 828)],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酒精性AP、过度进食性AP和其他病因AP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17.4%(406/2 340)比11.1%(202/1 828),14.9%(349/2 340)比2.7%(50/1 828),7.6%(178/2 340)比4.3%(78/1 828),7.1%(165/2 340)比5.5%(101/1 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应用吸附型滤器oXiris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救治SAP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5例应用吸附型滤器oXiris行CRRT治疗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患者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指标及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接受oXiris治疗前, 3例患者出现胰腺坏死感染, 5例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和急性肾损伤。使用oXiris行CRRT治疗24 h后, 患者血白细胞[(13.4±5.0)×109/L比(25.8±10.0)×109/L]、CRP[(149.6±68.3) mg/L比(289.0±129.4) mg/L]和降钙素原[3.7(1.4, 17.7)ng/ml比12.2(3.2, 62.9)ng/ml]等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血流动力学情况好转, 心率[(107.4±9.5) bpm/min比(143.4±9.7) bpm/min]降低, 平均动脉压[(87±5 )mmHg比(73±13)mmHg, 1 mmHg=0.133 kPa]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急性期救治取得较大进展,更多的SAP患者进入恢复期,但胰腺假性囊肿和感染性胰腺坏死仍是恢复期SAP治疗过程中需面对的难题。现报道一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SAP患者的多学科协作诊治过程。该SAP患者恢复期出现感染性胰腺坏死,给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胰腺假性囊肿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胃镜下经金属支架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但术后合并出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2次危象,最终经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18.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管理的相关证据, 获取文献1 630篇, 通过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 最终纳入12篇文献, 包括指南6篇, 临床决策1篇, 专家共识1篇, 系统评价4篇。通过对证据的提取整合, 形成了液体复苏时机、补液原则、补液速度、液体选择、监测频率、液体复苏目标、液体复苏禁忌证、联合干预等8个类别。从中推荐了11条证据, 其中8条A级推荐, 3条B级推荐, 为临床实施急性胰腺炎液体复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例年轻女性,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后2个月的恢复期出现肝功能损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明显升高,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细胞胞浆抗体(SLA)持续阳性,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肝活检提示肝小叶和界板炎症,激素治疗有效,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根据病程先后,发病机制,考虑HNL诱发AIH。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多肽类物质, 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抗菌肽与多种胰腺疾病有关, 其在胰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人体内常见抗菌肽在胰腺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