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联合脉络舒通丸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 年3 月—12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行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4 例,分为氨甲环酸联合脉络舒通丸组(n =42)、单用氨甲环酸组(n =40)及对照组(n =32)。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 天的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患肢周径变化、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 联合组及单用氨甲环酸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联合组及单用氨甲环素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患肢周径变化显著低于单用氨甲环素组及对照组,联合组及单用氨甲环素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后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及脉络舒通丸能有效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肢消肿,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中浸润氨甲环酸对减少腰椎手术术后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本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拟行腰椎后路双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分别用氨甲环酸对切口局部进行浸润;对照组术中切口不使用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术后对比引流量、血红蛋白、总失血量、输血例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输血者、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T、APTT、D-二聚体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浸润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腰椎手术术后出血,减少输血量,且并无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氨甲环酸(TXA)对腰椎手术患者减少术后失血的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腰椎后路双节段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按止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在关闭切口前将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TXA后置于腰椎显露伤口中,对照组不放止血海绵浸润TX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总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PT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双节段减压融合术中局部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引流时间,且不会增加DVT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给药和手术切口内局部给药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静脉给药组于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20mg/kg氨甲环酸注射液;局部给药组于缝合切口前向切口内注入20mg/kg氨甲环酸注射液;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例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例数。比较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给药组和局部给药组术后引流管的出血量减少(P0.01),且局部给药组的输血比例更低,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更高(P0.05)。3组的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给药组的TEG参数α角和MA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甲环酸静脉给药和局部给药均可减少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且局部使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切口内局部应用对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2月81例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初次行腰椎后路单节段及双节段融合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39例,对照组(B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组术毕后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100 m L:1 g),B组不使用,术后夹闭引流管2 h。比较术后24小时及总引流量,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病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术前血液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病例。结论术毕切口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术后引流量、失血量、输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146例,其中对照组80例、实验组66例,实验组术后1 d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输血患者例数、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感染、肺栓塞、死亡病例。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静脉滴注联合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失血,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能否有效减少脊柱结核围手术期出血及相关不良事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一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氨甲环酸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氨甲环酸治疗组(大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全身抗结核治疗2~3周后行一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小剂量组静脉泵注含1 mg/k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50 mL,大剂量组泵注含15 mg/k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50 mL,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均于术前30 min开始泵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容,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时间、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小剂量组和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及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生假关节形成,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落等情况。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可降低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20 min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将15 mg/kg稀释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将氨甲环酸0.5 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注入股骨髓腔,进行局部治疗。比较两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两组血栓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与对照组(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对降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血细胞丢失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氨甲环酸组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5 mg/kg,对照组术前应用0.9%氯化钠,所有的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然后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术中及术后两组的出血量,观察应用氨甲环酸的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氨甲环酸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术后12 h内,两组无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单剂量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失血,并且无明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单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降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前瞻性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 mg/kg 氨甲环酸)和安慰剂组(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予引流管临时夹闭4 h。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术后24 h D-二聚体值、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7 d下肢静脉超声筛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77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氨甲环酸组39例,安慰剂组38例;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均匹配。术后12 h引流量为(142.6±202.1) ml(氨甲环酸组)和(257.4±245.3) ml(安慰剂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685.4±40.3) ml (氨甲环酸组)和(834.3±200.0) ml (安慰剂组)、总失血量为(962.2±286.2) ml (氨甲环酸组)和(1 168.4±455.4) ml (安慰剂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为(104.0±12.7) g/L(氨甲环酸组)和(96.0±13.4) g/L(安慰剂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为(11.8±1.5) mg/L(氨甲环酸组)和(22.1±3.4) mg/L(安慰剂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氨甲环酸组(2.6%,1/39)低于安慰剂组(18.4%,7/38)。术后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3%(4/39),安慰剂为7.9%(3/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术后第7天出现1例症状性肺栓塞。结论 TKA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按15 mg/kg单次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 h,可有效、安全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术中未使用氨甲环酸和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术中使用氨甲环酸。C组: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和自体血回输。通过对3组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数值的比较,统计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总量、异体血输血率,记录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并发症的数据,分析氨甲环酸、氨甲环酸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和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氨甲环酸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的总输入量和异体血输血率。结论围手术期总出血量在1000ml左右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使大约65%的需要异体血输血的患者避免异体血输血,有效节约血液资源,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术后出血量,评估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因重度退变性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5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78例在手术松止血带前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0.5 g+50 m L生理盐水(氨甲环酸组),76例患者注射50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引流管常规夹闭2 h,评估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显性失血量、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红蛋白降低程度、术后输血率、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1周内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显性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术后输血率、膝关节周围皮肤瘀斑的面积及下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结合短期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腰椎手术患者切口引流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6例在手术切口关闭之前采用含氨甲环酸1.0 g(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混合液浸泡切口,对照组44例切口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浸泡。分别记录2组术后切口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第1、3、5天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术前3 h和术后3 h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术后5 ~ 7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 h和48 h引流量分别为(25.8±12.2)mL和(18.5±9.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2±95.4)mL和(75.6±4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输血例数分别为5例和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输血量为(1.3±0.4)U,少于对照组的(2.4±0.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未输血患者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3 h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PT、APTT、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5 ~ 7 d,2组患者均未见DVT形成。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腰椎手术后切口引流量和输血量,但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的差异。方法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5例分为4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A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0 mg/kg氨甲环酸(B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20mg/k氨甲环酸(C组),对照组55例,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Hb)波动水平、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波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术后引流量、Hb波动水平、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较B组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失血量和改善术后Hb水平,A、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水平,与静滴10 mg/kg氨甲环酸相比,静滴1 g或20 mg/kg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Hb水平,且不增加不良事件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TKA手术中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对术后出血影响及安全评估。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因膝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的手术30例,没有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关节腔的手术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注射溶有1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灌注20mL生理盐水。手术后闭合引流4h,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24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同时评估手术后两组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24h引流量、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减少出血,可能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静脉使用单剂量氨甲环酸对失血量、输血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其中氨甲环酸组61例,于术前单剂量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健康对照组3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性别、输血比例、手术时间、住院日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327±187)ml低于健康对照组(514±342)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1);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449±186)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233)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1);氨甲环酸组输血率6.5%(4/61)低于健康对照组22.8%(8/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5,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10 d髋关节Harris评分(51±7)分高于健康对照组(47±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P0.01);氨甲环酸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1±9)分,与健康对照组(70±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05)。结论对于初次单侧THA术前单剂量使用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降低输血率,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但对后期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拟探究氨甲环酸联合蔗糖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180例。随机分配到氨甲环酸联合铁剂组(联合组)、氨甲环酸组和铁剂组。记录置换入院时、手术前1天,手术后1、3、5d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患者数。同时计算术前血容量、总失血量。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岁。所有术前基本资料,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铁剂组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氨甲环酸组(P0.05)。联合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联合组术后输血、总失血量显著低于氨甲环酸组和铁剂组(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氨甲环酸联和铁剂可以有效提高围术期血红蛋白浓度,减少总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云南白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4—2017-05完成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氨甲环酸与云南白药,对照组单纯应用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中输血量、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后1、4、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肺炎,对照组出现2例肺炎、1例创面水肿、1例切口感染,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手术前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的效果较单一应用氨甲环酸的治疗效果更优,能减少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的波动,更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给药途径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7月期间在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79例,其中41例术中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局部粉剂给药(A组),38例术中采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给药(B组).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失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引流管拔除时机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2例,男42例,女140例;年龄(68.1±7.1)岁(范围60~7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氨甲环酸1组45例、氨甲环酸2组46例、氨甲环酸3组46例和非氨甲环酸组45例,分别于术后12 h、18 h、24 h、24 h拔除引流管。氨甲环酸1~3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非氨甲环酸组术后仅以100 ml生理盐水关节腔内局部灌注。比较四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关节肿胀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差异。结果氨甲环酸1~3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5.5±34.3) ml、(189.4±72.3) ml、(215.3±93.4) ml,少于非氨甲环酸组的(351.3±113.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P=0.005),其中氨甲环酸1组术后引流量少于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