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指子宫内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组织学上以内膜间质中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其临床症状轻微且不典型,易被忽视。研究发现CE与异常子宫出血、宫腔粘连、不孕症、体外受精(IVF)反复植入失败以及复发性流产等妇科生殖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诊断CE的传统方法有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微生物培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用CD138可特异性标记内膜间质中的浆细胞,从而提高CE的诊断率。另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膜中的病原体有助于CE的诊断;血液和内膜中的特异性微小RNA(miRNAs)有可能成为CE的分子诊断标记物。目前,CE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CE的治疗首选抗生素,可选择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药物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治愈率高。CE治愈可改善不孕症、IVF反复植入失败以及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指子宫内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组织学上以内膜间质中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其临床症状轻微且不典型,易被忽视。研究发现CE与异常子宫出血、宫腔粘连、不孕症、体外受精(IVF)反复植入失败以及复发性流产等妇科生殖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诊断CE的传统方法有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微生物培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用CD138可特异性标记内膜间质中的浆细胞,从而提高CE的诊断率。另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膜中的病原体有助于CE的诊断;血液和内膜中的特异性微小RNA(miRNAs)有可能成为CE的分子诊断标记物。目前,CE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CE的治疗首选抗生素,可选择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药物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治愈率高。CE治愈可改善不孕症、IVF反复植入失败以及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克罗米芬组(c组)、克罗米芬+戌酸雌二醇组(CE组)和克罗米芬+戌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CEA组)各20例,观察3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排卵后7d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结果CE组和CEA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排卵后7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组(P〈0.05);CEA组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低于c组和CE组(P〈0.05);CEA组患者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和CE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子宫内膜的发育,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反复着床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496例RIF患者, 在下次冻融胚胎助孕前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组织活检。依据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共纳入患者494例, 分为CE治愈组(CD138强阳性经抗生素治疗后转阴, n=103)、可疑CE组(CD138弱阳性, n=76)、非CE组(CD138阴性, n=230)、对照组(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 未进行CE组织病理学筛查, n=85), 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宫腔镜术后首次FET的妊娠结局。结果 RIF人群中CE的发病率为25.5%(105/411), 宫腔镜诊断CE的灵敏度为55.2%, 特异度为83.0%。CE患者在经过1个周期抗生素治疗后转阴率为86.7%(91/...  相似文献   

5.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一种以病原体感染为主要病因的子宫内膜慢性、持续性炎症,与不孕及辅助生殖助孕的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CE患者的妊娠结局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但仍有部分持续性CE患者的病因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CE子宫内膜的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病理过程。CE的免疫状态改变主要表现为以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uNK细胞)、巨噬细胞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细胞和以B细胞、CD4+T细胞为代表的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数量改变,CD4+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异常。综述CE免疫状态改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免疫角度加深对CE的病理特征和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内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特征,为子宫内膜癌临床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诊刮或手术后子宫内膜、子宫肌瘤病理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月经期异常阴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无异常阴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子宫内膜恶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病理各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生育期与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病理各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率高于生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是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异常阴道出血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比率增加,异常阴道出血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绝经过渡期易发生病理改变并出现子宫内膜癌率高于生育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检查子宫内膜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21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为CE组(n=119)和无CE的对照组(n=91),比较两组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情况,以及3D-PDA检查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VI、FI、VFI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子宫内膜厚度、Ⅱ型及Ⅲ型血流占比、VI、FI、VFI均小于对照组,内膜回声不均匀占比、Ⅰ型血流占比均多于对照组(t/χ2值介于-2.831~89.249之间,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均匀性、VI、FI、VFI五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42,灵敏度87.90%,特异度为7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及阿司匹林对氯米芬诱导排卵中增殖期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C组)、氯米芬+雌激素组(CE组)、氯米芬+雌激素+阿司匹林组(CEA组),每组各15例.观察四组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C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比其他三组薄,增殖晚期子宫内膜厚度≥8mm率、A型子宫内膜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CE组A型子宫内膜率低于自然周期组和CEA组(P<0.05).C组、CE组和CEA组成熟卵泡直径≥15mm的卵泡数量[分别为(1.56±0.64)、(1.52±0.70)、(1.61±0.67)个]高于自然周期组[(1.01±0.25)个](P<0.05).子宫动脉血流砒Cc组(0.93±0.07)和CE组(0.95±0.04)显著大于自然周期组(0.81±0.05)和CEA组(0.83±0.03)(P<0.05).结论 小剂量雌激素能改善氯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时,通过增加子宫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导致继发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育龄期女性中RSA的发病率为1%~5%。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子宫内膜的持续性炎症,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白带与月经量增多,盆腔区域隐痛及痛经等,因此容易被忽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CE的金标准,CE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存在浆细胞。在常规HE染色的基础上增加CD138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CE的检出率。新的研究发现,CE可能是导致RSA的原因之一,通过抗生素治疗CE后,可以改善RSA患者再次妊娠的结局。可见CE对于孕育方面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重视RSA妇女中CE的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导致继发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育龄期女性中RSA的发病率为1%~5%。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子宫内膜的持续性炎症,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白带与月经量增多,盆腔区域隐痛及痛经等,因此容易被忽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CE的金标准,CE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存在浆细胞。在常规HE染色的基础上增加CD138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CE的检出率。新的研究发现,CE可能是导致RSA的原因之一,通过抗生素治疗CE后,可以改善RSA患者再次妊娠的结局。可见CE对于孕育方面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重视RSA妇女中CE的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子宫内膜厚度与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80例进行分组研究。常规对照组70例,应用孕三烯酮治疗; GnRH-a组70例,应用GnRH-a治疗;米非司酮组70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用药组70例,应用GnRH-a及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前和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治疗后激素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总体有效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物与其余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GnRH-a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相关性激素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取我院9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观察组(48例患者在宫腔镜检查后再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阴性患者有3例、阳性患者有45例,检出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87.5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再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病理检查,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存在种类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群体,构成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向外通过阴道口与外界相通,生殖道内定植微生物参与调节生殖道稳态、代谢、炎症及免疫防御等生理病理过程,其微生物群组成(种类或数量)异常,可能与女性不孕不育相关疾病密切相关。笔者拟就女性不孕不育相关疾病患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慢性子宫内膜炎(CE)、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子宫腺肌病等患者的生殖道微生物组成异常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对50例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的PCOS患者行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A组),治疗前后进行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析及胰岛素受体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半定量分析,以50例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的PCOS患者行达英-35治疗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变化及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①A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患者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增生症的子宫内膜全部转变为正常增生期内膜。B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患者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B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A、B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表达分析,A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胰岛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表达有显著改变(P<0.01),具体表现为15例增生症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腺体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减弱,而在间质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无显著改变,B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胰岛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子宫内膜组织学为增生症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发现在子宫内膜的腺细胞上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间质细胞上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使部分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与胰岛素受体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 (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 l, MUM1)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RIF患者资料112例。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 取子宫内膜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MUM1、CD138阳性表达情况, 比较子宫内膜MUM1和CD138阳性表达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宫腔镜检查联合MUM1与联合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CE的一致性;采用四格表法比较MUM1和CD138诊断CE的灵敏度。结果 112例RIF患者宫腔镜检查诊断CE共55例, 检出率为49.11%。子宫内膜MUM1阳性表达率高于CD138[52.68%(59/112)比41.07%(46/112), P<0.001];宫腔镜检查联合MUM1与联合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CE的Kappa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中的总体疗效,为后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1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组问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具体情况均优于传统开腹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549-255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患者生殖内分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研究组采用子宫内膜微创术及人工授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指标、子宫内膜指标、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及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和内膜分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RI、PI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分型佳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血流分型、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回声分型以A型、B型为主,PDI血流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经子宫内膜微创术治疗后,生殖内分泌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5):587-58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对息肉复发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不作任何处理,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给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异常子宫出血、息肉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异常子宫出血改善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64.29%(P <0.05);观察组的息肉复发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8.57%(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降低息肉复发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组40例(联合治疗组)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40例(单独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0.0%(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5.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17.5%(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性疾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目前关于CE的诊断和治疗尚不统一,研究CE的致炎机制有助于完善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炎症通路如Toll样受体通路和NOD样受体通路的异常激活是导致CE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免疫细胞代谢改变、微小RNA失调和DNA甲基化模式改变等机制也可通过相关通路介导炎性介质生成,参与CE的发生发展。综述CE的致炎机制,为深入认识CE的病理生理改变,寻求更规范有效的诊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