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MPR、CPR处理,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并与手术病理、ERCP结果对照。结果 63例梗阻性黄疸中,CT定位均与手术、ERCP结果一致;良性病变38例,正确诊断35例;恶性病变25例,正确诊断23例。64排螺旋CT扫描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2%。结论 64排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9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T检查,对照组患者使用B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根据研究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其诊断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诊断,其诊断率为88.88%,观察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病情的过程中采用螺旋CT诊断,其诊断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病例行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后,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0%(20/25),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22/2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轴俺图像的补充,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内外胆管梗阻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层厚和间隔为5mm~10mm,增强扫描增厚和间隔为5mm,对原始数据进行层厚为2.5mm,间隔为1.25mm重建,传入工作站进行MPR、SCTC处理,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0%。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5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梗阻因素中恶性黄疸占91.5%,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呈“软藤征”、“鼠尾征”,胆总管多突然“截断”,梗阻部可见低密度肿块、结节,延迟强化明显,良性梗阻胆总管多渐进性狭窄。结论螺旋CT是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恶性肿瘤是导致胆道梗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TSE序列采集、MIP法三重建,并与US、CT、ERCP/PTC及手术和病理相对照。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优于US(P<0.05),与CT、ERCP/TPC无显著差异;MRCP结合常规MRI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9.7%,优于US(P<0.025),与CT、ERCP/PIC无显著差异。结论:MRCP安全、简便、无创伤,在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是诊断性ERCP/PTC的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进行CPR和MPR处理,评价患者的胆管梗阻定位以及定性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CT诊断均符合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其中有4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45例患者为正确诊断;33例患者为恶性病变,30例患者为正确诊断。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为100%(90/90),定性准确率为93.8%(75/80)。结论64排螺旋CT的处理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对梗阻性黄疸进行准确的定位,且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83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腹部多层螺旋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MSCT强大的后处理功能(MRP、MIP等)和多种重建方法,对阑尾大小、形态、位置及盲肠周围改变进行观察、分析,并把CT征象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83例中有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将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28例,肝外阻塞性黄疸52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21例,间接诊断6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准确率96.43%,肝外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44例,间接诊断5例,诊断不明3例,诊断准确率94.23%。超声诊断准确76例,诊断不明4例,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对黄疸性质、部位、鉴别等判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阻塞性黄疸的CT表现,探讨了不同病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的CT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低位胆管梗阻性黄疸病变的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低位梗阻性病变的CT、MRI及MRCP表现。结果良性梗阻性病变CT的诊断准确率77%,MRI及MRCP为54%;恶性梗阻性病变CT的诊断准确率为58%,MRI及MRCP为84%。结论CT具有良好的密度对比度,是诊断良性病变如结石等所致低位胆管梗阻性病变的重要方法。MRI不仅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并且具有多技术手段、多层面的成像优势,结合MRCP能直观显示低位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位置、形态,更有利于恶性病变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低张螺旋CT扫描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47例胃癌患者,扫描前10min肌注654-210-20mg后。即饮水或1.5%-2.0%的泛影葡胺800-1200ml。所有患者行螺旋CT常规扫描。其中39例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入76%安其格拉芬80-90ml行增强扫描。结果:47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胃癌的部位,范围、大小、周围组织侵犯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病灶表现为局限或广泛不规则胃壁增厚,僵直,胃腔缩小及软组织肿块。结论:胃癌患者应常规行低张螺旋CT检查,与其他检查互为补充,提供完整的资料,有助于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性复习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48例阻塞性黄疸,肯定肝胆核素扫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胆道结石常表现为不完全梗阻;胆道肿瘤则多为完全梗阻;胆囊始终不显影和胆道通畅,为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输尿管梗阻病例(其中输尿管结石19例,炎性狭窄10例,输尿管肿瘤8例,其他先天性异常5例)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结果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7.6%,明显优于B超检查(74.3%和60.0%)和IVU检查(67.7%和61.3%)。结论16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