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后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结果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的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探讨PTC对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影像学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8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PTC的结果 ,以手术和病理为金标准 ,分析PTC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可靠性及各种影像检查中其重要价值。结果 胆管显影率 98% ,肝外胆管阻塞部位、原因、准确率 95 %。结论 PTC能准确显示阻塞部位各原因 ,与影像学其他方法B超、CT、螺旋CT胆道造影 (SCTC)、ERCP等检查对比 ,有其重要价值或是其他方法的补充 ,有其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病因及评价超声、腹部CT(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五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l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比较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的准确率。结果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为473例,B超、腹部CT、MRCP、ERCP及PTC对患者梗阻部位的显示率分别为59.6%(257/431),80.9%(106/131),88.8%(326/367),84.2%(64/76),100%(31/31),而梗阻的原因有:Mirrizi综合征、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细胞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炎、术后胆管狭窄、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胰头癌、肿块性胰腺炎。结论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必要时仍需进行其它检查方法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B型超声及P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的CT、B型超声及PCT诊断结果并作对比。结果 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符合率92.2%,B型超声85.9%、PCT87.5%,CT在显示壶腹,胰腺肿瘤及肝门淋巴结转移优于B型超声。结论 CT应作为梗阻性黄疸诊断的首选方法,PTC应作为CT与B型超声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在诊断时除靠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外,近年来,B 超,CT,ERCP 及 PTC 等项检查在某些医院都已开展起来。这些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系直接胆道造影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可行术前引流和减黄治疗。PTCD 应用 PTC 可直接明确梗阻部位、范围、性质和程度,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提高胆道疾病术前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392例胆道疾病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结石术前术中以B超加口服或静脉造影诊断符合率高,胆囊炎以B超为高,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以B超加PTC为高,胆道肿瘤以CT为高.结论 胆道疾病多数可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获得初步诊断,但要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为手术提供可靠的资料,则必须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黄疸临床诊断中比较影像学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比较影像学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阻塞性黄疸经B超(BUS)、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PTC下胆道活检(PTCB)的总体术前诊断率分别为71.1%、82.2%、91.7%、76.5%、83.3%及89.7%。结论BUS可作为阻塞性黄疸诊断的首选筛选性检查,但准确率不及CT、PTC和ERCP、MRCP、PTCB确诊率最高。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检查在胆道梗阻患者的诊断上的优劣。方法:分析89例年龄在12-75岁的胆道梗阻患者的CT、B超,胆道造影资料。结果:对胆管癌,胰头癌,炎性狭窄,肝癌,壶腹癌的诊断,胆道造影与病理的符合率较高,肿大淋巴结的诊断,CT与B超较胆道造影与病理的符合率高,对于梗阻部位,胆道造影,CT与手术的符合率较B超与手术符合率高。结论:胆道造影与CT对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B超的临床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自1984年11月~1987年6月共收治梗阻性黄痘200例,B 超、CT、ERCP、PTC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梗阻性黄疸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最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文章对上述5种方法进行分析后,认为放射线诊断和其它影像诊断方法必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术前PTC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CT检查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方面,术前CT检查、术后病理证实53例患者有明显钙化26例;淋巴结有囊性变22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后病理证实转移者造影模式、造影峰值强度、灌注区、边界、灌注面积同灰阶面积相比、PI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PTC及其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卢文彬 《当代医学》2013,(25):111-11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诊断及US诊断。比较螺旋CT诊断、US诊断对梗阻平面的诊断正确率、对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和对梗阻性黄疸的漏诊及误诊率上的差别。结果螺旋CT在对梗阻平面及梗阻病因上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高于US诊断,且CT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漏诊、误诊率明显低于US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高于US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并将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U—PTC)和常规(X—PTC)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2001年7月~2004年3月间进行的U—PTC(12例)同X一PTC(31例)进行比较。结果二者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但U—PTC较PTC更具有优点。结论PTC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自身的优势,U—PTC较PTC具有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文龙 《中外医疗》2016,(5):181-182
目的:观察研究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对入组病例实施增强扫描以及腹部平扫,然后以彩超扫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超检测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定性以及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急性肠梗阻诊断效果满意,诊断符合率更高于常规B超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与低剂量螺旋CT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小儿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比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检查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78.95%、80.26%,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58%、84.21%、85.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联合超声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68%、97.37%、98.68%,明显高于单一的超声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P<0.05)。结论采用超声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检查小儿肺部疾病,但两者联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CT影像资料,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进行定位、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对照。结果良性梗阻病变79例,其中胆道结石64例,炎性病变1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4例;恶性梗阻病变46例,其中胆管癌25例,胰头癌12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5例。肝癌侵犯肝门区胆管1例。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变显示清晰,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对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将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28例,肝外阻塞性黄疸52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21例,间接诊断6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准确率96.43%,肝外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44例,间接诊断5例,诊断不明3例,诊断准确率94.23%。超声诊断准确76例,诊断不明4例,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对黄疸性质、部位、鉴别等判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姚彬  李国晖 《河北医学》2016,(2):225-228
目的:分析比较B超、CT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了解进展期胃癌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64例进展期胃癌合并转移的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和CT检查,术后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B超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85.0%、72.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9%;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9%、85.0%、72.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4.4%,两者诊断准确率没有差别(χ2=2.23,P ﹥0. 05);B超结合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0%、95.0%、90.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5.3%,高于两者单独使用( P<0.05). 结论:B超与CT检查诊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准确率均较高,但两者结合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两者单独使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薛扬 《中外医疗》2011,30(25):162-163
目的对比探讨B超、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B超、CT与MRCP资料,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58例阻塞性黄疸中,单纯B超、CT或MRCP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3.4%、48.2%和63.7%,而联合应用B超、CT及MRCP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正确率则高达84.4%。结论联合应用3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定性诊断阻塞性黄疸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结合16层螺旋CT扫描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B超和16层螺旋CT对20例肝小血管瘤(〈30mm)进行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3-6个月追踪、回访证实。结果20例肝小血管瘤患者B超检出率为100%,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2例,平扫有3例未发现病灶,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灶并全部给予定性诊断。结论肝小血管瘤大部分表现为B超高信号、CT平扫低密度,超声检出率优于CT平扫,对超声低回声者往往定性困难,而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诊断,二者联合运用能提高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