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磁共振技术在磁体系统、成像方法、脉冲序列等方面的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提出了成像时间、图像分辨率及方便用户操作是磁共振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0.35T磁共振系统上心脏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心脏成像的可行性及技术和方法.方法:将高场系统上的心脏成像序列和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用于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显示.结果:在硬件、软件优化设计的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获得的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结论:在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等高级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主要的医学成像方法之一,具有图像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以及信息量大等优点。论述了超导磁共振磁体系统、射频系统、梯度系统、计算机系统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对超导磁共振设备的选型给出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詹伟国 《医疗装备》2004,17(4):15-15
磁共振并行成像技术在临床磁共振成像设备上的实现和广泛应用是磁共振成像技术近几年来重大成就之一。它利用来自一组射频接收线圈阵列的空间信息来替代常规需要梯度磁场才能提供的信息,从而大幅度缩短成像时间。本文概述了该技术的实现方法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其诊断的精度是非常高的。从磁共振呈现系统的组成来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除了梯度场线圈、恒场磁体以及射频场线圈之外,还包括计算机系统、分光计系统和成像系统磁共振系统在技术上对CT起到了补充的作用,一些CT不能显示的病变,使用磁共振系统就能够显示出来,在对患者的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系统可以对疾病准确诊断。但是,对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具体应用中,会出现系统故障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诊断质量,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本论文针对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故障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具有诊断精确、性能稳定以及机动性和环境适应性强的车载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设备,保障应急医疗任务的完成。方法:运用相关专业技术,通过磁共振系统及车载系统布局设计,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基于开放型永磁核磁设备进行研制。结果:本研究从车载式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研发,具有磁通会聚的恒定磁场技术、磁场反馈主动磁场稳定技术以及流线型射频发射技术等多项技术创新,采用多通道采集和多轨迹扫描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快速成像,保证图像清晰,实现了固定式开放型永磁磁共振系统的功能要求。结论:车载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应急现场救治诊断的便捷性与准确性,达到快速、高效处理野外突发事件医疗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经直肠的射频线圈,以增加前列腺图像的信噪比,提高磁共振诊断的效率。方法:通过电路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制作了磁共振体腔线圈的模型。结果:使用该磁共振体腔模型,对所设计的线圈和商用的TORSO线圈进行了模拟人体环境的MR成像。结论:对2种成像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磁共振体腔线圈可以大大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进而提高用综合信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3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最终完成全脊柱图像。结果133例均能直观、准确地获得椎管内脊髓、椎体结构等的连续图像。结论应用3.01"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可以全面地观察脊髓及脊柱多发性疾病,很好地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及临近组织和结构被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对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Total Spine MR Imaging)技术在诊断脊柱与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3.0T(MAGNETOM Trio A Tim System)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进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30例患者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分析。结果 30例中除2例因图像粘合不理想,另28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骨性脊柱、椎间盘及脊髓连续全脊柱MR图像,30例中磁共振成像显示脊柱转移14例、退变及突出8例、骨折及脱位6例、正常2例。结论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使图像质量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的高分辨力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优化。方法查阅文献总结乳腺癌的各种MR功能代谢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结果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乳腺图像,磁共振无创、无辐射易于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接受。结论乳腺癌各种功能性MRI的合理配合,能够实现对乳腺癌的全面评估,比其它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舌象分析仪,该分析仪主要用于解决目前传统中医舌象诊断过程中存在的主客观误差等问题。方法: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架构,以专门设计的舌图像采集装置与通用计算机为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运用,完成舌图像的采集控制、舌图像校正预处理、舌图像分割以及舌图像特征分析识别等功能。结果:通过一定量样本的学习训练,舌型特征的识别准确率接近90%。结论:舌象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舌诊的客观性分析,该设备可应用于中医舌诊的临床与教学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克服颅脑CT立体定向手术中软组织分辨率低的不足,而MR立体定向手术的禁忌症较多,探索在脑CT立体定向手术中辅以MR模拟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5粒鱼肝油丸置入西瓜的不同深处,在MR机上做2mm断层扫描,在CT机上做1mm断层扫描。利用软件进行CT/MR图像配准,测量5个鱼肝油检测点的CT的坐标和MR的坐标,分析检测点CT实测坐标与MR的指示坐标的误差。结果:MR的模拟坐标和CT实际坐标误差<2mm,利用软件配准在MR图像上进行CT立体定向的模拟可视化是可行的。结论: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技术,CT/MR联合定位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R/DSA-3D fusion软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例脑血管病患者行MR检查和DSA检查后用fusion软件进行图像融合成像。结果:其中6例融合图像能很好的显示脑血管病变的部位,能明确病变组织和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3例融合后显示不理想。结论:MR/DSA-3D fusion软件融合成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精确性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不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而且容易产生各种图像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从硬件设备的质量控制、使用过程的风险防范、严格的规章制度等几方面,就高场磁共振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管理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璋  胡佑伦 《医疗设备信息》2004,19(7):10-12,20
为了提高活体细胞的显微图像分辨率虽然有多种方法,然而至今还未找到一种公认的处理所有活体细胞图像方法。本文采用伪彩色处理与多种图像处理方法结合处理50幅原始图像,并比较处理前后的卵母细胞图像,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加以处理,探讨处理活体细胞是否能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及系统是否适用于活体细胞的图像处理,为今后临床和科研研究活体细胞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影像科PACS/RIS的架构、软硬件配置与系统运行特点,使该系统能保障临床工作更J惯利地进行,,方法:通过对PACS/RIS的软硬件分析及应用实践,总结系统运行情况,并结合日常维护保障工作的经验对系统的优缺点进行讨论。结果:PACS/RIS运行比较稳定.偶尔出现故障,达到了影像及患者信息在临床科室间充分共享的要求。结论:PACS/RIS是全面解决医院影像数字化存档与通信的综合系统,对医院的信息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MRI伪影的产生机理及采取相应补偿技术并判断是否有效。使用1.0T和1.5T的MRI扫描患者或水模,从改善外界环境、校正软硬件、修改参数或训练患者等角度采取各种补偿技术消除伪影。使伪影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多数图像质量改善明显。通过相应补偿技术,多数伪影可以完全消除,有些伪影仅能减少或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一个自动化操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诊疗质量、辅助临床决策。方法:按照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标准,采用多线程图像数据传输技术及网络集群分布存储技术等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建立一套适合于医院超声科使用的信息系统。结果:经过数年的改进和完善,其信息系统运行正常,改善了诊疗质量、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结论:超声影像传输系统的应用能够优化科室的业务流程、提升诊疗质量,规范超声诊断,提高临床会诊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放射科PACS工作站等软、硬件的配置,提高医学图像的显示质量。单机双显配置结合适宜的软、硬件配置可以提高PACS中医学影像的显示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全景矩阵成像技术MR全脊柱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号矩阵成像(Total Image Matrix)技术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在诊断脊柱及脊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75例可疑脊柱及脊髓病变者行全脊柱成像,并对病变局部行高分辨力成像。结果:75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椎管内全段脊髓、全部脊椎及周围韧带的连续全脊柱MR图像,75例中MRI全脊柱成像显示15例正常,41例脊柱病变,19例脊髓病变。结论:全景矩阵成像技术MR全脊柱成像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好,定位、定性准确性高,解决了大范围、高分辨力的脊柱成像难题,对脊枉、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