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发多种病症,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其中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要求手术室护士对梅毒感染手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防传播扩散,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我院从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对18例梅毒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疾病的流行状态往往也随之变化。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对伊春地区梅毒感染状况作一调查,笔者对1999年~2006年连续八年间的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分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是指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侵犯骨骼系统时称为骨梅毒作者收集2005年4月—2010年9月间诊断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2例,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1964年梅毒基本消灭,1979年首个发现病例,从1987年数百例到2006年174 506例,梅毒近年呈现了最严重的流行态势。笔者对郑州地区113 541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梅毒(syphilis)是经典性病的一种,属于慢性性传播疾病(sexaully transmited disease,STD),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pallidum,TP)感染所致,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1905年由法国科学家Schaudinn和Hoffman发现并报道,通过人类黏膜或有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病人感染性病灶而传播,不但引起全身性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还传播给下一代。梅毒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相同,大量的研究表明梅毒可大大增加感染和传播成人艾滋病和胎传艾滋病的危险性。长期来,对梅毒的病原体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许多检测TP和TP抗体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TP的研究工作,使得快速、灵敏、特异的梅毒诊断方法不断更新完善,有利于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及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对梅毒疫苗的探索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1964年梅毒基本消灭,1979年首个发现病例,从1987年数百例到2006年174 506例,梅毒近年呈现了最严重的流行态势。笔者对郑州地区113 541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梅毒实验室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了确立早期梅毒诊断指标及寻找指导临床梅毒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本研究采用目前临床上检测梅毒常用的RPR试验、TPPA试验及先进的免疫印迹(WB)法,来分别检测3种不同抗体即拟心磷脂抗体、苍白螺旋体菌体抗体及特异性抗原抗体,为临床早期梅毒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5年来诊治的梅毒患者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梅毒在住院病人中的存在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14例梅毒患者中有显性梅毒28例、先天梅毒5例、后天隐性梅毒163例、先天隐性梅毒1例、神经梅毒17例;住院患者中梅毒病人数逐年增多:隐性梅毒在大于6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较其他年龄段多;隐性梅毒分布于外科、内科、皮肤科、妇科等9个科室。神经梅毒则分布于神经科、皮肤科。结论:住院病人中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隐性梅毒在住院患者中数量最多、分布较广。因此。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是及早发现隐性梅毒并防止其传播及减少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家港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经过性接触和母婴垂直途径传播,但不慎输注了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制品也是传染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输血安全,避免梅毒在输血中的传播,笔者对张家港市1085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梅毒筛查,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2008年浙江省永嘉县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得意  胡永卫 《疾病监测》2009,24(11):832-834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永嘉县2004-2008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探讨导致该县5年来梅毒报告发病率大幅增长的因素。 方法利用传染病监测系统导出永嘉县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梅毒数据资料,使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永嘉县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为主,占95.61%,其中Ⅰ期梅毒发病最高,占51.16%,且逐年上升。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已婚者占77.35%;传染途径主要是非婚性接触。结论永嘉县梅毒发病趋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培训和监测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传播性疾病。患梅毒的产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晚期流产、早产、死产或分娩先天梅毒儿。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梅毒的疫情发展速度,已超过了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其他性病。为了解妊娠梅毒的治疗及其对胎儿的影响,笔者对46例妊娠梅毒患者进行了治疗及追踪观察,并对其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组对1998年8月~2004年8月间,到皮肤科就诊的277例梅毒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早期潜伏梅毒26例,一期梅毒58例,二期梅毒192例,三期梅毒1例。RPR及TPHA全部呈阳性。治疗1年后,272例血清较阴,5例仍为阳性(即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13.
1997-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梅毒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付志智  吴秀玲  邓革红 《疾病监测》2008,23(10):616-61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11年来(1997-200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方法 对1997-2007年梅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7-2007年广西共报告梅毒病例92 17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80/10万,1997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2.88/10万,2007年最高为48.20/10万;梅毒病例Ⅰ期42 827例,占46.46%,Ⅱ期23 481例,占25.47%,Ⅲ期364例,占0.39%;胎传梅毒3747例,占4.07%;隐性梅毒21 760例,占23.61%。发病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居多,占62.54%。结论 广西是梅毒和艾滋病的高发地区,梅毒发病女性略高于男性,低年龄组女性病例远高于男性病例,梅毒已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相似文献   

14.
梅毒合并妊娠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妊娠期感染梅毒,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严重危害下一代健康。1年中我院妇产科共诊治梅毒患者87例,其中妊娠期梅毒11例(12.6%),后者占同期我科孕妇总数的0.11%。梅毒血浆快速反应素(RPR)检验有助于妊娠期梅毒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并加强孕期,产程,产后及新生儿各期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抗梅毒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998-2007年浙江省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浙江省1998-2007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 方法 对浙江省1998-2007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浙江省共报告梅毒131 408例,报告发病率由1998年的12.49/10万上升至2007年的58.88/10万,年均增幅为18.80%;近年来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78∶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非婚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结论 梅毒疫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6.
亳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而输注含梅毒螺旋体的血制品也是传染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有资料显示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输血安全,笔者对毫州地区2005年1月~2007年12月18922名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入侵导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经性传播,梅毒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青霉素是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孕妇合并神经梅毒相对少见,但同时又为青霉素过敏者更加罕见。本院神经内科自2000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神经梅毒患者12例,其中1例为青霉素过敏孕妇,因其治疗和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危害极大。梅毒螺旋体可感染胎盘及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早产、先天梅毒儿。严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我院自2000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5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市梅毒阳性无偿献血者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性疾病检测指标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梅毒阳性率却逐年上升,且成为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为了解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况及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笔者对1999-2004年7月以来11104例初次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者的性别、血型、年龄、职业等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梅毒的致病因子为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性传播或从母体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流行,妊娠期梅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妊娠期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或胎儿感染梅毒,影响优生、优育。本院从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4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