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甲乙两地为试点,甲地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原为61.0%,经过积极防治,已12年未查见钉螺,居民粪检未再查到病人;乙地居民患病率原为27.3%,已3年未查见钉螺,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至0.7%;甲地流行程度原较乙地为重,但防治效果较乙地为佳。1979年和1980年连续两年,用环卵  相似文献   

2.
华漕实验区地处上海西郊,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解放初期河岸钉螺密布,历史有螺面积42万平方公尺,粪检普查阳性率56.0%。经过多年积极防治,螺、病情逐年下降,1970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螺情仅有个别残存螺点出现,粪检阳性率降至2.1%。经过巩固扫尾,1977年市组织考核验收,宣布消灭血吸虫病。此后转入监察,以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仪征市钉螺与血吸虫病病情相关情况,探讨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比较2002-2011年仪征市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变化情况;流行村人群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以及家畜粪检阳性率变化情况。对螺情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血吸虫病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性钉螺面积与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例与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面积与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 = 0.732,0.678,0.774,P 均< 0.05)。结论 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必须消灭感染性钉螺,压缩有螺面积,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1983~1987年对血吸虫病重、中、轻度流行生产队组成的庄埠村,采取清查和消灭感染性钉螺,粪检阳性者並予吡喹酮治疗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第3年已基本控制传播.采取每年普查钉螺及巩固性灭螺消灭残存钉螺;每年粪检及抗体检测查清残存病人及可疑患者並予治疗.到1987年考核未再发现钉螺,粪检全部阴性,连续3年未发现新阳性者;COP全部转阴.表明庄埠村的血吸虫病经5年防治已达到阻断传播终止流行.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有7个区县、47个乡镇,286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42万多人。据防治初期调查,居民平均粪检阳性率为20.89%,耕牛平均粪检阳性率为20.4%,钉螺感染率为1.8-2.33%,调查野生动物26种,有17种感染血吸虫,属山丘型血吸虫病重疫区。自1950年开展防治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查出钉螺面积33185673m2,病人69686人(其中晚期病人2614人、急血1640人),病牛10956头次。经过40多年的积极防治,1978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1993年达到消灭标准,全…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疫情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原有血吸虫病疫区11个县、3个农场,有钉螺面积1.0078亿m2,84859个病人,7700头病牛,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5年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为了总结经验,加深对消灭血吸虫病的认识,现将1974-1994年疫情动态观察结果报道如下。疫情动态1螺情1974年达到基本消灭时有螺面积为558979m2;1980年下降为31956m2;1984年仅发现2个螺点,面积为1568m2;1985-1991年末发现钉螺;1992年发现1个螺点,有螺面积2000m2;1993-1994年未查到活钉螺。2病情2.11974、1980、1984年粪检阳性率分别为2.20%(1167/5…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探索高邮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 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高 邮市1970-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 对不同阶段血吸虫病防治与流行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结果 在血吸虫病疫 情控制 (1970-1975年)、 传播控制 (1976-1994年)、 传播阻断 (1995-2009年) 阶段的第1年, 人群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分 别为4.20%、 0.80%、 0, 牛粪检阳性率分别为3.00%、 0.51%、 0。1984年人群粪检阳性率下降至0.04%, 较1970年下降了 99.05%。1970-1980年人畜血吸虫粪检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 (r = 0.67, P < 0.05)。1985年后未查出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 人和病牛。1970-2009年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 结论 结论 高邮市在不同防治阶段坚持综合治理, 虽有螺情反复, 但 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下降, 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江苏省10个县99个大队血吸虫病防治的考核结果。99个大队1980年的居民粪检阳性率和有螺面积,分别较1970年下降了93.93%和98.83%;用指数曲线分析两者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24.43%和35.90%。1980年的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为1.09%,91%的大队未查到10岁以下儿童病人。钉螺的平均密度已下降为每平方市尺0.0095只,仅在2个大队发现感染性钉螺。以上结果说明在这些社、队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是显著的。 考核中发现尚存在着少数病情、螺情较重、流行尚未完全控制的大队。在未治病人中,晚期、夹杂症病人比例较高;残留的钉螺环境呈现“少、散、难以查出”等特点。要达到消灭血吸虫病,必须继续努力。 本文还分析了10岁以下儿童皮试、粪检在考核防治效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市泌湖乡义燕村有10个村民小组,725人,原是血吸虫病重疫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94人,1952年粪检阳性率为73.16%(229/313)。1979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1年起粪检未查到血吸虫病人。1985年通过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91年8月对该村进行COPT调查,当地8足岁以上居民列为应检对象,计570人,实检530人,受检率达93%。抽取耳垂血,用常规COPT凹玻片法检查。干卵由浙江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定点的加善县凤桐乡卫生院提供。环沉率≥3%为阳性。调查结果:1 实检530人中,COPT阳性60人,阳性率为11.32%。其中无血吸虫病史者257人,COPT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和传播阻断 (传阻) 地区达标前、 后的疫情演变规律, 为控制血吸虫 病及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安徽省已达血吸虫病传阻的天长市、 达传阻后疫情回升的太湖县和达传 控疫情回升的广德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控年为基点, 收集各县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分析比较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标前、 后病情与螺情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天长市钉螺分布于局部湖 滩, 传控年有螺面积3.54 hm2 , 2008年消灭钉螺; 除1993年发生58例急性感染外, 其他年份无粪检阳性者, 人群血检阳性 率维持在0~1.55%的低水平。太湖县达传控的1971年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0.06%, 1983年达传阻前连续3 年无螺, 传阻12年后疫情回升, 发生血吸虫集体感染73例; 有螺面积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91%, 之后钉螺面积 持续上升;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5.65%, 耕牛粪检阳性率多>1%。广德县达传控年的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的1.90%, 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达传控后5年曾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 疫情出现回升。天长市人群血检阳性率、 太 湖县人群和耕牛粪检阳性率, 与当地有螺面积均呈正相关 (r=0.582, 0.401, 0.596, P均<0.05)。结论 结论 控制钉螺是实现 血吸虫病传播达标和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因素, 应加快研究建立有效的螺情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经费投入和防治费用的关联性,为优化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陵县为研究区,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法分析当地2006-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路径递归模型分析经费投入与防治费用对当地疫情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 2006-2013年,江陵县人群校正感染率、耕牛存栏数与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77.42%、76.34%和19.43%;钉螺感染率与人群血检、粪检阳性率及耕牛感染率均呈显著相关,且与耕牛感染率呈直线回归关系(P均0.05)。各级投入与人群血检和粪检阳性率、耕牛和钉螺感染率,以及各类费用与人群粪检阳性率、耕牛和钉螺感染率的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各类费用与人群血检阳性率回归模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人群血检阳性率、人群粪检阳性率、耕牛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的分别为县级投入、综合治理费用、人工费用与查治病费用、国家级投入与查治病费用(P均0.05)。结论 2006-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各级投入、防治费用均有关联;各疫情指标相互显著相关的现象提示应开展综合性监测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中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的规律,以其作为监测指标。我们观察了一个村的环卵沉淀试验(COP)的逐年变化。 观察方法 新荡村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21836m~2;历史病人1291人,占总人口的74.0%。1972年起无螺,1970年粪检阳性率61.5%,至1978  相似文献   

13.
青浦县原为全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全县25个乡(镇、场)中有23个乡(镇、场)流行血吸虫病。防治初期,居民卖位阳性率45.90%,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19.20%。累计血吸虫病人15.7万余人。累计有螺面积7429.7万m’。钉螺平均密度15.76只/框(每框0.tim勺,钉螺感染率8.88%。经过20多年的积极防治,干1972年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3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4—1995年进行了为期12年的监测工作。不同防治阶段的措施与效果1试点阶段(1951-1957年)成立防治机构,培训1防治人员,开展血防宣传活动,进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中、远期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安徽枞阳县1998~2009年疫情以及水文、气象资料.研究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宿主的分布以及人群血吸虫感染的中、远期影响。结果钉螺密度在2000~2004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01年最高3.0375只/0.11m^2,之后基本呈波动下降趋势:灾后人群IHA和粪检阳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HA阳性率于1999年达到最高水平31.63%(593/1875)。粪检阳性率于2001年达到最高水平31.78%(41/129),之后基本呈下降趋势,至2007年粪检阳性率趋于平稳。结论洪涝灾害短期内可引起钉螺的扩散及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升高.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远期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中、远期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安徽枞阳县1998~2009年疫情以及水文、气象资料.研究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宿主的分布以及人群血吸虫感染的中、远期影响。结果钉螺密度在2000~2004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01年最高3.0375只/0.11m^2,之后基本呈波动下降趋势:灾后人群IHA和粪检阳性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HA阳性率于1999年达到最高水平31.63%(593/1875)。粪检阳性率于2001年达到最高水平31.78%(41/129),之后基本呈下降趋势,至2007年粪检阳性率趋于平稳。结论洪涝灾害短期内可引起钉螺的扩散及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升高.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远期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变化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21年在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开展血吸虫病人畜病情、钉螺、风险因素等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于重龙镇等5个镇的7个行政村,2017年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2012—2021年共调查钉螺4 019 599 m2,2018年查出钉螺,钉螺面积300m2,其他年度的监测均未发现钉螺孳生。10年间共检查重点人群7587人次,血清阳性率在0.84%~8.40%之间,平均血清阳性率为3.40%;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例;共检查耕牛3467头次,未发现血吸虫病牛。风险因素监测未发现输入性钉螺。结论 资中县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应继续开展多形式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防止血吸虫传染源和钉螺的输入。  相似文献   

17.
198 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高山峡谷地区的总管田村发现流行血吸虫病。 1982年粪检查病人群阳性率为 6 2 .2 % ,牛群阳性率为 16 .1% ,钉螺感染率为 0 .12 %。 1982年起在该村采取单纯人、畜同步用吡喹酮化疗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 ,每年粪检查病 ,对查出的病人、病畜用吡喹酮化疗 ,不灭螺 ,而连续 10年进行定期观察钉螺的分布和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 ,1987年起无血吸虫病人 ,1988年起无感染性钉螺 ,1989年起无血吸虫病畜。而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989~ 1991年调查 ,该村已终止血吸虫病流行。 2 0 0 0年 9月对该村再次作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1年全省螺情、病情以及监测点的疫情进行对比,纵向分析.结果有螺面积2001年较2000年下降了11.1%,但钉螺自然感染率(0.66%)和感染螺密度有明显上升;粪检阳性率2001年(3.47%)较2000年(3.88%)有所下降(P<0.05);两年耕牛粪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一、二层监测村粪阳率两年相比无差异,三层村由0.47%降至0.结论钉螺面积下降缓慢,病情稳中有降,疫情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要求,在全市11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11个监测点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2.97%(97/3 26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0.52%(12/2 298),粪检阳性率为0。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查出有螺面积147.295 3 hm2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需加强监测工作,以巩固现有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0.
泰和县属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马市和栖龙2个公社、14个大队、48个自然村,钉螺面积3 852 443m~2,平均密度24只/市尺,居民粪检阳性率平均为17.1%,累计查出病人2 231人,病牛22头。1956年开展大规模防治工作,螺情、病情逐年下降,1958年即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指标。最近20多年来,继续坚持复查、复灭,复治,不断提高防治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