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2例3眼Terrien's边缘部变性的角膜地形图改变。发现此病角膜地形图呈不对称蝴蝶结形及逆规性散光。此病早期特征为角膜病变处局部屈光度明显大于正常。治疗性表面角膜镜片术是此病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角膜地形图的问世,使人们系统地、精确地了解角膜性 状成为可能。本文参考大量文献,就角膜地形图的构成原理与特性、正常角膜的角膜地形图表现,圆锥形角的筛选及角膜地形图对PRK手术疗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要求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状况,我们对152例患者的我角膜地形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62眼中38眼有异常角膜地形图改变,如不规则散光,丧失辐射性对称和缺少正常角膜的由中心向边缘的逐渐性变扁平。  相似文献   

4.
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测量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角膜塑形术治疗前后角膜曲率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SRK 90 0 0型角膜曲率计和DICONCT 2 0 0型角膜地形图仪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分别测量角膜水平曲率和垂直曲率各 3次 ,取其均值比较。结果 角膜塑形术治疗前 ,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治疗后 ,角膜曲率计测量值 ,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值均低于角膜地形图。结论 角膜塑形术治疗后 ,角膜弯曲度、球面性的改变及其设计理论可能影响角膜地形图的测定结果。给矫正欠佳病例再次配角膜塑形镜时应当用两种方法测量角膜曲率 ,互相参照 ,为再次矫正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H  Wang D  Li Z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53-55,I00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主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和动态。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随诊3个月的62例(122只眼)和随诊6个月的49例(96只眼)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 中央岛型切削是导致术事早期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岛型切削逐渐演变其它类型,角膜中央曲率减爱,视力逐步提高。角膜地形图分析,拟似回退指数(SimK)是反映角膜基质变  相似文献   

6.
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对角膜表面进行地形学检查的仪器不断问世,为角膜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屈光性角膜手术的设计、术中定量以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角膜地形图分析已愈来愈成为眼科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对角膜地形图分析的概况、历史和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角膜厚度值在早期主要应用于协助角膜疾病及青光眼的诊断,随着上世纪90年代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法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强手术的精确性,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更多的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测量角膜厚度。Orbscan角膜地形图、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Precisio角膜地形图等更可形象地展示角膜、前房、晶状体等形态及其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8.
齐艳华  廉井财  邓伟  周德佑  王康孙 《眼科》1997,6(4):195-196
通过对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停镜后进行定期角膜地形图观察,发现戴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变形,如中心区不规则散光、缺乏正常角膜的由中心向周围逐渐变扁平和丧失辐射性对称。停镜后角膜恢复正常形态的时间为2~8周,平均为4.07±1.76周。最长时间为12周。停镜2周左右角膜变化较明显。提示屈光性角膜手术前,对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要定期检查角膜地形图,直至角膜形态恢复正常,才可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2003,21(6):625-627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50例100眼,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这些变化多数于1个月左右恢复,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还应进行角膜地形图的多次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轻、中度近视42例(58只眼)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前、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表明,RK前大多数(76%)的近视眼角膜呈正性非球面性;RK后角膜绝大多数向负性非球面过渡。RK前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67%患者呈对称或不对称的蝴蝶结状;RK后角膜中央变扁区的主要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哑铃状与带状。RK前后角膜平均表面规则指数无显著改变,而角膜平均表面不规则指数则有显著改变。RK使角膜中央及中周部变扁,RK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距光学中心1.140±0.090mm附近。RK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测与分析不仅对RK设计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也使客观定量评估RK效应、使精确RK疗效预测性及有效改进RK质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岛状隆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不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地形图出现岛状隆起与患者各种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连续333例(592只眼)接受PRK治疗病人术后6个月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地形图中出现中央岛状隆起与半岛,双峰岛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双眼再现岛状隆起的比例高于单眼。术后1~3月岛状隆起明显且有不断增加的现象,6月时52.63%的岛状隆起消失。岛状隆起与角膜雾浊无关;双峰岛的隆起度较高,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仪与散瞳验光测得的散光差异。方法以138眼(74例)近视眼为研究对象,角膜地形图仪记录角膜地形图形态、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散瞳后应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结合带状光检影及试镜.确定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所有数据用SigmaSTAT软件包进行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二组总的平均散光度,散瞳组为-1.21±0.9D,角膜地形图组为-1.37±0.63D,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平均散光轴位:散瞳验光组为100.14°±76.4°,角膜地形图组为96.80°±78.0°,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和散瞳验光记录的散光度有差异性,轴位无显著性差异,在设计屈光性手术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104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104眼白内障,其中102眼同期植入人工晶体。64眼作了术前和术后1周角膜地形图对比检查。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85眼占817%。7项角膜地形图分析指标均表明,术后角膜屈光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分析小梁切除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改变,探讨术后引起散光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30例(30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常规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个月作角膜地形图,同时作视力、眼轴及眼压测定。结果角膜地形图改变分3种情况:16只眼角膜变陡峭、5只眼角膜变平坦、9只眼角膜地形图改变不规则,无论是角膜变陡峭还是变平坦均产生循规性散光。结论滤过性手术可产生角膜曲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海泉  彭大伟 《眼科研究》1995,13(3):206-209
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了14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后角膜的屈光改变,发现术后角膜垂直方向的屈光力增加,水平方向的屈光力减少,即产生循规性散光,增加的幅度比减少的幅度大,不但对周边角膜有影响,对中央区也有同样的影响,产生循规性散光可能与缝线及眼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眼球挫伤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4例眼球挫伤后用膜地形图特征。结果表明:挫伤眼的角膜散光较正常眼显著增加,部分既非循规性又非逆规性改变。SRI和SAI值明显升高。角膜曲率半径局限性增大,绝对屈光度减低,愈向周边愈显著。作者认为,挫伤眼的角膜地形图改变可能与角膜组织板层纤维结构和角巩缘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角膜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地形图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晓丽  刘苏冰 《眼科研究》1996,14(3):186-188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22眼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去除接触镜的1天、2周、3周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接触镜可引起角膜的SRI,SAI及形态、屈光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去除接触镜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接触镜引起角膜地形图改变的分析的意义:鉴别临床前期的圆锥角膜,为角膜屈光手术提供真实的角膜形态和手术时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早期角膜地形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振德  陈家祺 《眼科研究》1994,12(3):167-169,F003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白内障术后病人进行角膜表面弯曲度早期改变的观察。31例病人均为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术后第3-5天内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所有病人的角膜地形图变均为蝶形领结状,表明这种术后散光是由于上方,下方角膜的弯曲度变得更为陡峭所致,与术中口的缝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屈率及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 3 5例 (64只眼 )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前表面角膜屈率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地形图。 2 0例 (4 0只眼 )正常人为正常对照。采用TMS 1角膜地形图系统的参数评价角膜表面规则性。比较正常人和配戴角膜接触镜 5年以上患者的全角膜厚度、角膜屈率、表面规则指数 (SRI)、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预测视力(PVA)及角膜地形图图形的差异。结果 :戴镜组病例其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平均时间为 (13 45± 6 42 )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其角膜中央及周边 8个测量区的平均角膜厚度减少 3 0~ 5 0 μm (P <0 0 0 1) ,角膜屈率、最大角膜屈率 (MaxK )及最小角膜屈率 (MinK)明显增加 (P <0 0 1)。两组间角膜散光度无显著性差异。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其TSM 1系统参数中的SRI和SAI值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P <0 0 1) ,PVA值无明显改变 (P =0 15 )。应用两种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所得的角膜屈率地形图及角膜高度地形图的彩色编码图形类型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将导致全角膜厚度减小、角膜屈率增加及角膜表面不规则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地形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及程度。方法:对30例(4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手术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对比分析,根据术前散光状态分为循规性散光组和逆规性散光组。结果:手术后1~2周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手术前相比循规性散光组散光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逆规性散光组术后散光较术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角膜不规则参数(cornea irregular measurement,CIM)及形状参数(shape foctor,SF)也有小波动。手术后3个月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可产生一定程度的手术源性循规性散光,3个月后角膜屈光状态基本回复到术前状态,术后早期散光的产生与眼压的变化、手术切口及缝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