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对继K液以后发展起来的4种角膜中期保存液(CPTES液、CSM液、Dexsol液、Optisol液)的保存机理、成分、保存效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这些保存液由于硫酸软骨素的加入使保存时间延长,并有效地维持正常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4.
马挺  银勇  王养政  朱斌良  汪玲 《眼科研究》2003,21(5):556-556
为提高角膜移植供体质量,我院自1996年起对Optisol保存液进行研究,对其成分进行改良称改良Optisol保存液,并对其保存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角膜保存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介绍角膜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非活性保存是一种防腐保存,常用的脱水干燥剂有变色硅胶、分子筛、无水氯化钙以及甘油,而它只能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活性保存就能使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达到70%以上,可用于穿透角膜移植术。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活性保存分为短期、中期与长期3类。短期保存是将全眼球消毒无菌处理后湿房4℃保存。中期保存一般采用角膜片组织营养液4℃保存,最常用培养液为M-K液。本院眼库在1980年代初研究使用改进的RPMI1640营养液,对人角膜有效保存时间4—5d,最长7d,并且于临床穿透角膜移植效果满意。近年国外报导改进出几种其他角膜保存液,以提高组织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间,如K-SOK、CSM、Dexsol和Optisol。以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用于临床角膜移植一般在保存4周内、最长保存至7周。临床效果包括角膜透明率,内皮细胞密度,植片厚度及脱水情况优于其他保存方法。长期保存此法由Caopella和Kaufman(1972年)首先详细报告其临床应用。本院眼科在1980年代中期已经成功地将人角膜冷冻保存,最长保存时间为1a以上,并用于临床穿透角膜移植,获满意疗效。但其保存过程中所需费用昂贵,一般眼库和基层医院难于开展这项工作。鉴于此,本院眼库近年又研究一冷冻保存方法-全眼球甘油冷冻保存。该方法既克服了竞用经济  相似文献   

6.
张新晨 《眼科研究》1998,16(4):321-324
自MK液问世以来,角膜中期保存法一直为美国眼库最常用的角膜活性保存方法。随着保存液成分的改进,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保存效果逐渐提高。对有关角膜保存液的组成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基础液、高分子物质、抗生素、抗氧化剂等在保存液中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孙庚  杨清导 《眼科研究》1992,10(2):76-78,T008
用未除去小分子的纯化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配成简化K 液,(SimplifiedK-Solution,SK 液),保存兔角膜。对保存后的角膜和用此角膜作角膜移植手术后的角膜植片进行电镜和角膜厚度观察。以MK 液作对照。结果表明,术后短期内SK 液组植片的水肿消退较MK 液组者快,内皮细胞密度也较高。说明SK 液保存的角膜在移植手术后其功能恢复较MK 液者快。  相似文献   

8.
角膜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应用含有硫酸软骨素的K-液保存角膜发表后,近几年来,含有硫酸软骨素的各种保存基质相继问世。本就CSM、Dexsol、Optisol的主要成分,保存效果等进行了综述,并且还就角膜供体保存过程生长因子的应用,及近年角膜内皮移植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10.
角膜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现代眼科学的发展,角膜保存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使角膜保存质量提高,保存时间明显延长。本文复习了目前常用的各种角膜保存方法,同时对角膜保存的热点问题:角膜保存的免疫原性,细胞凋亡,角膜内皮、上皮细胞的保护,需氧量,污染控制等方面作了综述,最后,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娅  李辰 《眼科》1996,5(2):112-115
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细胞活性染料Dio,PI对高钾角膜保存液保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存活与K液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高钾保存液组保存5、7、9、11天的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均高于K液组(P〈0.05),(2)含钾离子浓度在12.15mM的高钾保存液角膜内皮细胞存活高于其它高钾组(P〈0.05),提示低温状态下高钾角保存液对延长角膜内皮细胞的存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尽管角膜保存技术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目前角膜保存过程中,仍可见到许多并发症的报告:如植片永久性上皮缺失、微生物感染和植片原发性衰竭等。因此,角膜保存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文在复习目前常用的各种角膜保存方法的同时,对保护角膜内皮、上皮、角膜缘干细胞和预防感染等影响未来保存方法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保存的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四项定量指标的变化.方法应用非接触式眼库镜及计算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定量分析系统对42只(84片)实验兔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四项指标(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六棱细胞比率、变异系数)定量分析,并同时检测内皮细胞活性率,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改良K3液组与K液对照组保存5天时,四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10天时,四项指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K3液组及K液组分别与正常兔组进行比较改良K液组在保存10天时,四项指标与正常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K液对照组在保存7、10天时,四项指标与正常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K3液组在保存10天时,内皮细胞活性率在93.36±1.96%,而四项指标与正常兔组差异已有显著性.K液对照组在保存7、10天时,内皮细胞活性率分别为90.84±1.9%,79.8±4.48%,四项指标均与正常兔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完整的评价角膜植片的活性,单纯依靠既往的内皮细胞活性率测定是不全面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同时结合四项定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能确保供体角膜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角膜中期保存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材料与方法1 角膜中期保存液 :采用M K液 ,M K 表皮生长因子(EGF ,德国产品 )液和Optisol液。2 实验动物与角膜保存 :纯种新西兰白兔 10只 ,雌雄兼有 ,体重 2 0~ 2 5kg ,处死后立即摘出眼球共 2 0只 ,随机取 2个角膜片 ,用 4%的多聚甲醛固定作为正常对照。剩余的 18个角膜片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个角膜片。按常规角膜中期保存方法 ,分别置于M K液、M K EGF液和Optisol液内 ,4℃冰箱保存。3 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缺口生物素 dUTP标记法(TdTmediatedbiotindUTPnick …  相似文献   

15.
徐智勇  赵敏 《眼科研究》2002,20(3):272-275
角膜保存方法分为活性保存和非活性保存;活性保存包括湿房保存、中期保存液保存、器官培养和深低温和膜保存;非活性保存有干燥保存、冷漠保存和角膜镜片保存等方法;按保存的时间又分为短期、中期、中长期和较长期保存。近年来围绕保持尸眼角膜结构功能完整和延长角膜保存时间的基础和临床已有较多的研究进展。就角膜保存的方法、保存角膜的代谢、细胞凋亡、免疫原性、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EC) 是保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有很大关系,保持供体角膜正常的自净状态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目前有多种经典的角膜保存方法,明显延长了角膜保存的时间,提高了供体角膜的质量.本文将就供体角膜的保存方法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决定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不断地进行着离子转运,从而维持角膜的正常水合状态,这种由离子转运所产生的电位差(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直接反映着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测定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评价角膜保存液的保存效果。方法使用Ussing灌流小室分别测定了新鲜兔去上皮角膜片和保存于MK液、K液和高钾保存液不同时间的兔去上皮角膜片的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结果新鲜兔角膜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值是0.4~0.5±0.1mV;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3种保存液所保存的角膜片电位值均出现下降,二者呈线性关系。当保存至d12时,高钾保存液所保存的角膜其电位值最接近新鲜角膜。结论高钾保存液维持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作用优于MK液和K液。  相似文献   

19.
深低温角膜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低温冷冻保存法是目前保存供体角膜时间最长的保存方法,其保存效果与新鲜组织无异,故越来越受到研究的关注。本旨在对该保存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角膜保存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角膜保存的关键是保存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因此关于角膜保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的。近年来随着眼库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针对各种保存方法中对内皮细胞的有利及有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角膜保存质量有较大提高,时间也明显延长。对于一些原来认为是非活性保存的方法,现在也认为能保存一部分内皮细胞活性,有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获得成功的报道。现就角膜保存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