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抛物线飞行与航天运动病王林杰童伯伦航天初期航天员发生运动病比例较大,航天运动病症状的程度、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会给航天员的工作和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种种假说都认为,其发生与对前庭的刺激有关,因此研究失重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对航天运动病易感性的预测、防...  相似文献   

2.
空间运动病的发生一直是困扰着载人航天的重要医学问题。由于空间运动病是人体对空间特殊环境的一种适应,涉及面较广,也使空间运动病的研究不同于空间中心肺系统的研究。采用主观观察及定性实验方法和手段更多一些,定量的观察方法由于刺激手段受到空间特殊环境的限制,样本量较少,很难将问题精确定位。本文综述了苏美科学家在空间中关于前庭功能和空间运动病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以期对我国的载人航天提供一些参考,有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保证空间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既往运动病易感性水平对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病易感量表筛选58名不同运动病易感的健康志愿者,采用垂直轴旋转刺激(每秒钟60°顺时针旋转)使身体旋转,以恶心评定量表、恶心问卷和旋转耐受时间为指标观察不同易感者的症状程度和旋转耐受时间的差异。结果既往运动病易感组童年期运动病易感得分、成年期运动病易感得分、运动病易感总分均高于非易感组(P<0.01)。运动病易感组和非易感组旋转耐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易感组旋转前、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 min、30 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均高于非易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易感组恶心问卷总分、消化道不适得分、情绪困扰得分高于非易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既往运动病易感性与旋转耐受时间不相关;与旋转前、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 min3、0 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恶心问卷总分、躯体不适得分、消化道不适得分和情绪困扰得分呈显著相关。结论既往运动病易感性影响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可作为试验性运动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常猕猴运动病易感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观察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及个体差异,选用了三种水平旋转速度与几种不同的旋转方式,组合成5组刺激参数在电动旋转仪上进行实验,每次连续观察60min,按照我们提出的猕猴运动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旋转速度中,以200°/s 所诱发的运动病症状最重,其次为150°/s,而以90°/s 最轻。在旋转方式方面,则以变向旋转+定时急停所诱发的症状最重,其次为定向旋转+定时急停,而以定向旋转+连续不停最轻。虽然所有10只猕猴在较强的刺激条件下都出现了症状,但其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即使采用最强的刺激作用60min,所有猕猴都没有出现呕吐,看来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较低。这对于使用猕猴在轨道飞行中进行空间生物医学实验研究,有很大的方便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心率变异性与运动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运动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出海实习学员运动病的发生情况 ,将学员分为运动病组和对照组各 2 0人 ,采集安静状态下的 5 2 0次窦性心搏 ,应用心率变异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运动病组时域指标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NN)、相邻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 MSSD)、相邻 RR间期相差大于 5 0 m s占总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 (PNN50 )、HRV指数(HRVI)和频域指标低频 (L F)、高频 (HF)、总功率谱密度 (T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RR间期平均值 (MRR)、极低频 (VL F)、低频与高频的比值 (L F/ HF)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对运动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影响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与运动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心率变异性检测可以作为运动病易感性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运动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很大,并且显然具有遗传性,但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仍然不清楚。本文的目的是对运动病易感性的各种遗传学证据进行回顾。方法这里用到了以下几种方法:定性/理论的,计算机和纸质文献检索,对于定量资料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重新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讲很显然,从鱼类到人类的进化树上,运动病是被保留下来的。这些旁证包括: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和动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东莨菪碱油膏制剂的抗运动病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家兔水平旋转性和一侧迷路破坏后眼震模型观察东莨菪碱油膏对眼震参数的影响。结果:经皮给予东莨菪碱油膏对眼震慢相速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后15分钟开始显效,作用维持4小时以上,各剂量组间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与东莨菪碱贴膏比较,该剂型更具起效快之特点。结论:东莨菪碱油膏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运动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1受体在大鼠脑干前庭核的表达及其在运动病发生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200g~250g,雌雄各半)依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对照组,不接受运动刺激和抗运动病药物;B:仅暴露运动刺激组;C:仅接受抗运动病药物组(H,受体阻断剂盐酸异丙嗪,0.25mg/只,腹腔注射);D:接受运动刺激和抗运动病药物组。通过旋转摆动复合运动刺激诱使大鼠发生运动病,以出现对糖精水的厌饮症状作为运动病发病指标。测定运动刺激后及暴露其他相应实验因素后45min内各组小鼠0.15%糖精水的饮用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脑干前庭核H。受体的分布;蛋白印迹法分析大鼠前庭核层面脑干组织H1受体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运动刺激和异丙嗪对H1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平均糖精水饮用量有明显差异(F=346.82,P〈0.01)。运动刺激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丙嗪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与对照组相近(P〉O.05)。应用异丙嗪后接受运动刺激组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多于运动刺激组(P〈O.01),但仍明显少于对照组及异丙嗪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脑干前庭核表达有H1受体,运动刺激可使其表达增加,但未受到异丙嗪的明显抑制。蛋白印迹法分析显示,大鼠前庭核层面脑干组织有H1受体蛋白的表达,运动刺激亦使其表达增加,异丙嗪对其表达增加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旋转摆动复合运动刺激可有效地诱发大鼠发生运动病。大鼠脑干前庭核存在有H1受体,运动刺激可使其表达增加。异丙嗪具有一定的抗运动病作用,但对运动刺激所诱发的大鼠脑干前庭核H1受体表达增加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组胺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而非通过影响H1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11.
用头低倾斜位(-10°)模拟失重时的心血管效应,观察和比较了16名健康青年被试者分别在平卧和头低位两种体位下,平行秋千摆动诱发运动病易感性的差别及头低位1h期间的反应症状;在实验前、中、后测试了心输出量、心率和血压。结果表明,头低位下的秋千运动病易感性比平卧位明显增高(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头低位1h期间,有56%的被试者出现头部不适反应症状,秋千运动病易感性的增高比没有头部不适症状的被试者更为显著。可以认为,在头低位倾斜时的运动病试验可以暴露那些对体液头向转移适应性差,从而影响运动病易感性的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晕宁的抗运动病效果并比较抗晕宁与茶苯海明抗运动病作用的强弱。方法给大鼠旋转刺激(频率为0.05Hz,峰速240°/s^2),诱发异嗜高岭土行为和条件性厌食症,按高岭土摄食量和对糖精水的厌饮行为判定运动病轻重程度。灌胃给药,观察各给药组对大鼠异嗜高岭土行为的抑制情况以及旋转刺激前及刺激后连续3d各24h内对0.15%糖精水的饮用量。结果抗晕宁各组大鼠,经旋转刺激后高岭土摄入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抗晕宁能促进糖精水的饮用,而茶苯海明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抗晕宁用于对抗运动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桌面式、液晶式、投影式及头戴式4种显示设备在虚拟训练中的显示效果。方法 利用虚拟吊装训练作为实验任务,选取客观绩效、生理特征和主观体验作为评估指标,综合对比4种设备共6种显示模式的虚拟训练效能。 结果 头戴式显示设备在虚拟训练中的综合评估最优,并且在客观绩效、生理特征、主观沉浸感这3项指标中得分最高,但伴随最严重的仿真病症状; 液晶式和投影式显示设备的3D显示模式比2D显示模式在虚拟训练中的评估结果更优; 显示设备的屏幕尺寸对于虚拟训练的效能影响作用不明显。结论 4种显示设备中头戴式显示设备在虚拟训练中的显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运动病评定标准的科学性,采用红外热象仪及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分别测试了60名健康男性青年,在电动秋千摆动刺激前、秋千实验后即刻、休息20min后,三次的面部皮肤温度及微循环血流量,将测试数据与肉眼观察判断的面色苍白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随着苍白症状的出现,面部皮肤温度下降,微循环血流量减少,肉眼观察的苍白程度与这两项指标变化不完全一致。表明肉眼观察面色苍白分度虽然简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面部皮肤温度或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来判断苍白程度,可以排除主观因素和外部影响,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1名健康男性青年(19—24岁)秋千诱发运动病过程中自发脑电连续记录并进行了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出现运动病症状后,11名被试者脑电图都有显著改变。其中8人以脑前部(额、中央)θ频段(4.0~7.75Hz)的积分值显著上升为主,并且其变化与运动病症状得分(SS)有一致性趋势,但其α频段(8.0~11.75Hz)积分值没有显著性下降。这8人中有5人出现了θ节律性爆发;另外3人则以脑后部(枕、顶)α频段的显著下降为主,其变化与SS值没有明显的一致性,θ频段没有显著性改变。脑电θ及α节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运动病症状的程度。脑电图的上述变化结合运动病时出现的困倦、四肢无力等症状可以推测,运动病发生时大脑网状结构和皮层的兴奋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运动病的中枢及外周递质能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绕垂直轴交替加速,减速旋转刺激诱发大鼠运动病的模型,测定了大鼠间脑和延桥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紧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以及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同时测定了外周血液中乙酰胆碱,NA和A的含量及红血球AchE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太空减压病的发病率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太空减压病同高空减压病进行比较,阐明太空减压病应由高空减压病独立出来的必要性。太空减压病与高空减压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相同,但引起发病率有不同的规律(包括影响因素等)和各自独特的特征。为了得对太空减压病有一个系统明确的认识,利于更有效地制定预防方案和建立学科,太空减压病应成为独立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8.
视动刺激和头动对运动病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26名被试者在偏转、滚转和翻转视动刺激及其与相应头动的交互作用下诱发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并分析了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翻转视动刺激诱发的运动病最重,偏转视动刺激诱发的最轻,滚转视动刺激诱发的居中;但偏转视动错觉最强,翻转视动错觉最弱,滚转视动错觉居中。这是由于耳石器官对三种视动刺激的限制作用不同及造成的矛盾冲突大小不同的结果。偏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或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强组合,显著地加重运动病症状;翻转视动刺激与翻转、滚转或偏转头动的组合,以及同轴的滚转视动否则激与滚转头动的组合是一种弱组合,均显著地减轻运动病症状。在强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起作用,视前庭矛盾冲突大,对运动病激厉作用强;弱组合中伪Coriolis效应不起作用,矛盾冲突小,激厉作用弱。前者,头动是刺激因素;后者,头动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