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青  滕红  尹鲁皖  马明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17-318,F0003
目的探讨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胃癌、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和2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中的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中p73、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8%、54.76%,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07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p73、p53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及32例胃炎组织hMSH2、P53的表达。[结果]胃癌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79.37%)明显高于胃炎组(53.13%)(P〈0.05);胃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88.89%)明显高于胃炎组(21.88%)(P〈0.05)。hMSH2蛋白在高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及黏液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82.76%和80.0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9.66%和73.33%,两者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MSH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及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洪瑜  季峰  王群燕 《浙江医学》2006,28(12):963-966,96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研究survivin mRNA在46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ELISA技术定量检测上述标本中survivin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Envision法定性检测46例胃癌标本、114例胃炎及癌前病变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46例胃癌组织的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为32.6%,46例相应正常组织为1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胃癌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浓度(75.27—358.44pg/ml)显著高于正常组(0—161.23pg/ml)(P〈0.05)。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30%)、萎缩性胃炎(14.7%)、胃黏膜肠化组织(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不典型增生(60%)、胃癌组织(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survivin mRNA、蛋白表达阳性率及浓度在不同性别、肿瘤长径、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提示与胃癌发生有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提示survivin可能在肿瘤的形成阶段起作用,与胃癌发展侵袭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TEN、caspase-3、p7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73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caspase-3、p73的表达情况。结果(1)PTEN和caspas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7%(29/73)和219%(16/73);p73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9.3%(36/73);(2)PTEN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增多、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P〈005或001),青年组比中老年组低表达(P〈0.05);(3)caspase-3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P〈0.05或001);(4)p73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5)胃癌组织中PTEN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73与PTEN、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TEN、caspase-3、p7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均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癌前病变、正常黏膜p53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食管鳞癌、18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食管正常上皮p53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及轻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癌p53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黏膜与轻度不典型增生之间、重度不典型增生与食管鳞癌p53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与鳞癌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正常黏膜与轻度不典型增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与食管鳞癌ki-67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ki-67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不典型增生与食管鳞癌、中-高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ki-67高表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ki-6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53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在食管鳞癌的早期阶段;联合检测P53与ki-67作为筛选癌前高危个体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丽英  秦玉彩  尹希  马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197-2199,2203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家族(TF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胃镜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基本正常或轻度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正常胃黏膜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30例(肠上皮化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患者40例(胃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受检者的手术标本中TFF1、TFF2和TFF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FF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FF1、TFF2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二者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减趋势(P〈0.05);TFF3在正常胃黏膜没有表达,而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在胃癌组织中,TFF1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胃癌(73.7%与38.1%,P〈0.05),而TFF2在中高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90.5%与47.4%,P〈0.01),二者均与胃癌是否发生浆膜浸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TFF3在有浆膜浸润、伴淋巴结转移和分期较晚(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7%、88.9%和95.0%]显著高于无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的胃癌组织(37.5%、46.2%和55.0%,P〈0.01),但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TFF1、TFF2和TFF3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82.1%和85.7%]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织[分别为25.0%、41.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F1和TFF2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以及TFF3的表达逐渐增多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FF1和TFF2可能是胃癌抑制因子,其表达减少可能使胃癌恶性程度增加;TFF3可能与胃癌浸润转移有关,其表达增多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16、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种物质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在各组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阳性程度则不同(P〈0.05):TopoⅡ在低分化腺癌和黏液细胞癌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P〈0.05)。抑癌基因产物p16、p53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的状态与肿瘤耐药性可能有关,p53阳性的肿瘤可能对化疗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P53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研究p53和ras癌基因表达产物(p53蛋白和ras蛋白)在胃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对22例浅性胃炎,2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0例早期胃癌标本进行p53和p2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线性胃炎中两种蛋白均为阴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两种蛋白阳性率非常接近,其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差异性显著,(P<0.05)p53和p21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在重度不典型增生(76.0%)和早期胃癌(70.0%)中,均高于两组中p53蛋白单项阳性率(40.0%和36.7%),和两组中p53和p21蛋白同时阳性率(24.0%和26.7%),其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重度不典型增生在p53和ras基因表达水平上接近早期胃癌,二种基因表达产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cdysoneless(EC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Real-timePCR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ECD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ECD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CD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CR结果显示ECDmRNA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增高。100例胃癌组织中54例(占54.0%)ECD蛋白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D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CD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8±1.9)月,显著低于阴性组的(45.2±1.9)月(P〈0.01);ECD表达阳性组的五年生存率为24.1鬈(13/54),低于阴性组的50.0%(23/4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Lauren分型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而ECD表达不能作为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F=-0.212)。结论:ECD在胃癌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且其高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p73和p51在胃癌中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新成员p73和p51基因的两个转录本p51A、p51B基因转录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32例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胃粘膜组织p73,p51A 及p51B基因转录水平。结果:32例胃癌组织有17例p73表达阳性,相对应的正常胃组织仅有2例表达阳性,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的p73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51A、p51B基因在32例标本的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胃组织呈低水平表达,其中胃癌组织中p51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也无关(P>0.05),而p51B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p73、p51A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p73、p51A的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100例胃标本中检出的68例胃腺囊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胃腺囊检出率在胃癌组(92%)与胃溃疡组(44%)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胃癌组中有26.92%胃腺囊伴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胃癌组中异型胃腺囊占80.43%,并可见与癌移行;胃溃疡组中无一例异型胃腺囊.结果表明,异型胃腺囊与胃癌密切相关,将其作为癌前病变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胃溃疡及胃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规律,探讨胃溃疡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从CSG→CAG→Dys→GC过程中,无论在非溃疡组,还是在溃疡组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在非溃疡各组中灰度值CSG57.64±4.44、CAG55.05±6.97、Dys48.59±4.16;在溃疡各组中灰度值CSG58.25±5.54、CAG53.95±3.48、Dys48.91±4.63;在胃癌中32.25±4.13。Survivin表达在非溃疡组和溃疡组所对应的胃黏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①Survivin基因表达可作为在胃黏膜由浅表向萎缩、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有用指标。②胃溃疡的癌变实质上是溃疡边缘背景病变萎缩、不典型增生的癌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胃癌、胃淋巴瘤中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EBV感染可能与胃肿瘤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109例胃癌和30例胃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确定EBV在胃癌和胃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EBER阳性存在于胃癌细胞核和胃淋巴瘤细胞核内。胃癌组织中EBER阳性率为11.0%(12例/109例),胃淋巴瘤组织中EBER阳性率为30.0%(9例/30例)。胃淋巴瘤EBV阳性率高于胃癌(P=0.022)。但EB病毒感染在病人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某些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胃癌的发生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小RNA(miRNA)分子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miRNA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从miRNA表达谱研究、miRNA与表观遗传相互调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miRNA等方面揭示了mi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miRNA在血液中有高稳定性,循环miRNA无创诊断胃癌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of the stomach in a Melbourne series showed no improvement over a 20-year period. Of 246 patients, 8.1% survived for a period of five years, and 4.8% survived for 10 years after presentation. A further plea is made to establish a "100%" register of cancer.  相似文献   

19.
MicroRNA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麾  徐岩 《医学综述》2009,15(5):670-672
microRNAs作为一类长22~28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主要通过碱基互补方式特异性与靶mRNA的3′UTR结合,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促进靶基因降解,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调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证明,microRNAs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直接参与人类多种肿瘤(胃癌、乳腺癌、肺癌等)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microRNAs的发现、形成、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并着重介绍了microRNAs在胃癌的形成、侵袭、转移和多药耐药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0.
PTEN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EN基因编码酪氨酸磷酸酶,在生长因子的细胞信号传递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PTEN基因突变导致其磷酸酶活性剧降,细胞恶性增殖能力增强、细胞游走性增加并抑制细胞凋亡。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移植瘤和肿瘤细胞系中都发现有PTEN突变、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其间的差异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