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3年间在该院产科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的围产期标准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计围产儿出生数28 628例,围产儿死亡率 16.03‰。其中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分别占40.96%,16.12%,42.92%。并采用死亡因素相对危险度(RR)得出主要影响因素。RR依次为早产,畸型,子痫,脐带因素.臀位及过期妊娠。强调防治早产,尽可能避免畸形儿发生,重视脐带因素造成的胎儿宫内窘迫,对过期妊娠实行计划分娩。  相似文献   

2.
245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可能影响围产儿死亡的10项常见暴露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以1994~2002年在广州市荔湾区分娩的52687例产妇和53324例围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别计算10项暴露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结果】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出生缺陷(RR=155.48,PAR%=46.50%)、低出生体重(RR=46.93,PAR%=68.98%)、早产(RR=46.33,PAR%=70.83%)、新生儿窒息(RR=35.14,PAR%=59.40%)、多胎(RR=7.61,PAR%=6.52%)、胎位异常(RR=5.60,PAR%=16.64%)、产妇户籍在外地(RR=2.03,PAR%=19.38%)和阴道难产(RR=1.79,PAR%=7.84%),孕妇年龄和胎儿性别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不大。【结论】今后在提高围产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围产保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期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山市2002~2007年间315例围产儿死亡资料。结果:6年围产儿死亡率8.43‰,围产儿死亡因素中,导致死胎死产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母亲因素。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是新生儿疾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常规产前筛查和监护,预防早产,并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7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分析有完整资料的2000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近10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对2000至2006年有完整资料的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近10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达发达国家水平;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重点是预防、治疗胎儿畸形、脐带异常、早产、重度妊高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公明地区近1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0年围产儿死亡率18.6‰,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19.7‰,高于常住人口2.5‰,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类型前3位为死胎(50.40%)、早期新生儿死亡(24.19%)和死产(14.11%).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畸形、胎盘异常、脐带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原因不明死胎、出生窒息及院外分娩等.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时诊断处理各种畸形及妊娠期合并症,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动态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7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丰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4.90‰,其中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21.55‰,高于常住人口12.36‰,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3.53,P<0.001).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畸形、出生窒息、脐带及胎盘因素始终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前4位原因.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重视图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时效性,及时诊断处理各种畸形,减少妊娠28周以上畸形儿的出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关健词]围产儿死亡率;死亡类型;死因;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6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 ,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16 0例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围产儿死亡因素及死因构成比。结果 多发畸形、大腹儿等占首位 ,有 85例 ,比例为 5 1 13% ;其次为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及脐带因素、早产、梅毒等。 16 0例围生儿死亡中 ,通过定期产检发现畸形和严重妊娠合并症而终止妊娠引产者 2 1例 ,占 13 12 % ,不定期检查者 4 5例 ,其余94例孕妇均未进行产检 ,导致晚孕畸形死胎或足月分娩后甚至手术产后新生儿死亡 ,或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致死胎、死产等 ,给产妇造成生理、心理创伤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结论 严格认真的围产期保健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最佳手段 ,加强围产期保健 ,及时诊断处理各种胎儿畸形及妊娠合并症 ,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减少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水平。方法对2000~2006年的229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6.14‰,前5位死因依次为先天性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结论加强健康教育与围产期保健,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监护,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27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以探讨围产儿死因,降低围产儿死亡,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山西省围产儿死亡统一监测方法。以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死亡的围产儿2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41.18‰,死胎占33.44%,死产占30.74%,新生儿死亡34.8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妊娠并发症,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定期行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26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与围产保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玮  杨梅  吴庚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10-21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对1998~2002年的269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4.17‰,前5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先天性畸形、早产、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常丽梅  陈叙  洪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07-10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梅  李健  汪桂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5-208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围产儿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厦门市爱婴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病例1 003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死亡围产儿病例中,死胎756例(75.4%)、死产45例(4.5%)、早期新生儿死亡202例(20.1%)。②围产儿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畸形(25.5%)、早产(9.3%)、窒息(6.3%)、脐带扭转(5.8%)、脐带缠绕(5.8%)。③城市户籍孕产妇平均产检次数为3.52次高于农村户籍孕产妇的2.68次。④≥35岁组中未产检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25~35岁组中产检次数在5次以上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农村孕产妇、年龄过高和过低的孕产妇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过期妊娠与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福建省22所省、地(市)、县医院一年中出生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共监测围产儿36744例,其中过期妊娠3284例,58例有出生缺陷,过期妊娠发生率为8.94%,其中出生缺陷发生率17.66%,以≥44周组为高;过期妊娠中巨大儿占6.94%,是足月产巨大儿的2倍.出生低体重儿占2.41%,后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达63.20‰。过期妊娠围产儿死亡113例.死亡率34.41‰,是足月产儿死亡率(17.78‰)的1.94倍,死亡的直接原因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因素等占30.97%,畸形致死29例占25.68%。过期妊娠者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高,巨大儿比例高而致手术产率增高、围产儿死亡率高,胎儿体重随过期妊周增高而有下降趋势,于胎儿不利。提示对妊娠过期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脐带因素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总结通州区10年死亡围产儿共582例,其中特别分析了因脐带因素死亡的101例围产儿资料。对死亡类别、地点、脐带异常的具体情况、宫内发育情况及产前检查和预测均加以分析。结果:这类围产儿孕周和体重范围较大,死亡地点以家中和路途中为主,产前预测率极低,仅为23.73%。脐带结构发育异常组的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明显高于脐带血流受阻组,前者的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带因素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提高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对有胎儿宫内发育不良者应积极做脐带B超检查,以利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市 1 996~ 2 0 0 0年 2 671例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死因分析 ,结果显示南京市 1 996~ 2 0 0 0年围产儿死亡率呈总体下降趋势 ;围产儿死亡主要危险因素为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早产、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新生儿肺炎等。建议采取干预措施 ,降低窒息的发生和死亡 ,有效预防早产 ,做好出生缺陷的病因预防和早诊断 ,以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孔栋玲  范继青  裘谨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5-1826
目的:了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3年6月间围产儿死亡病例207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围产儿病死率为3.09%,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构成分别为35.75%、26.09%、38.16%。早产、胎儿畸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35岁以下孕妇新生儿死亡占首位,35岁以上孕妇以宫内死胎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及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有效治疗妊娠并发症,以及提高新生儿抢救水平,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