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3年间在该院产科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的围产期标准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计围产儿出生数28 628例,围产儿死亡率 16.03‰。其中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分别占40.96%,16.12%,42.92%。并采用死亡因素相对危险度(RR)得出主要影响因素。RR依次为早产,畸型,子痫,脐带因素.臀位及过期妊娠。强调防治早产,尽可能避免畸形儿发生,重视脐带因素造成的胎儿宫内窘迫,对过期妊娠实行计划分娩。  相似文献   

2.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水平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作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项评价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宁海县1993~1996年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期间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4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71例(57.26%),死产13例(10.48%),早期新生儿死亡40例(32.26%);孕母平均年龄27.62岁,≥35岁18例(14.52%),孕周28+2~42周,平均孕次2.07次,围产儿平均体重(1949.0±872.67)g。产母是本市户口有87例,非本市户口(流动及暂住)37例;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前5位原因分别是畸形、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产母合并症、早产低体重等。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积极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28周前常规B超筛查发现畸形及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27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以探讨围产儿死因,降低围产儿死亡,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山西省围产儿死亡统一监测方法。以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死亡的围产儿2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41.18‰,死胎占33.44%,死产占30.74%,新生儿死亡34.8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妊娠并发症,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定期行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Ⅰ的标准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围产儿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构成比。结果:11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及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主要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完善孕产期系统保健,提高基层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产儿的死因变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上海某区2006~2011年4家接产医疗机构上报的485例《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登记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疾病和胎盘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和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存在波动;出生缺陷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36周以前和产后7天,脐带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是在孕39周。原因不明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36~41周。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并发症,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宣教和孕前保健宣传与指导,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水平及其主要原因,为制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群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2年10月2005年9月发生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相对危险性是后者的4.5倍。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种类构成与常住人口不同,其死产明显多于后者。导致流动人口发生死产的因素也与常住人口不同,其孕妇因素比例较高。结论:流动人口孕妇各类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罹患率和患病程度有可能高于常住人口,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对降低其围产儿死亡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梅  李健  汪桂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5-208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围产儿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厦门市爱婴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病例1 003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死亡围产儿病例中,死胎756例(75.4%)、死产45例(4.5%)、早期新生儿死亡202例(20.1%)。②围产儿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畸形(25.5%)、早产(9.3%)、窒息(6.3%)、脐带扭转(5.8%)、脐带缠绕(5.8%)。③城市户籍孕产妇平均产检次数为3.52次高于农村户籍孕产妇的2.68次。④≥35岁组中未产检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25~35岁组中产检次数在5次以上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农村孕产妇、年龄过高和过低的孕产妇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88年北京、天津两市城区围产保健监测资料,研究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妊高征对围产儿死亡的粗相对危险度(RR)为2.46;分别控制了与围产儿死亡有关的其它危险因素后,妊高征对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仍大于2。妊高征如与孕妇年龄≤25岁、羊水过多、早产或双胎中的任何一个因素联合后,则对围产儿死亡的危险作用大大升高。  相似文献   

12.
1996~2005年上海市静安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雪华  岳廷棉  应豪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81-2982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1996~2005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2004年后又有所上升;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1996~2005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1997年达高峰,其后逐年下降;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鄞县1991~1997年在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死亡的死胎、死产和死亡新生儿为对象,资料来源于本所档案室和数据库,死亡病例记录按宁波市围产儿死亡调查统一标准执行。登记表内容包括母亲年龄、既往胎产次、产检次数、产检是否符合要求、胎龄、胎儿性别、体重、出生情况、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其中产检是否符合要求一栏以自20周至28周前每4周1次,36周前每2周1次,36周后每周1次为标准,考  相似文献   

14.
15.
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军娟  张丽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755-2756
目的: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广州开发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因分布、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结果: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新生儿窒息、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超过4/5的孕妇没有接受定期产检;高危妊娠使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增加,OR为8.21;二级、一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三方面着手。定期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不同级别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分析椒江区81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9.40‰,其中满28周死胎为59例,占72.84%;死产为3例,占3.7%;7天内新生儿死亡为19例,占23.46%。围产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及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7.
16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 ,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16 0例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围产儿死亡因素及死因构成比。结果 多发畸形、大腹儿等占首位 ,有 85例 ,比例为 5 1 13% ;其次为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及脐带因素、早产、梅毒等。 16 0例围生儿死亡中 ,通过定期产检发现畸形和严重妊娠合并症而终止妊娠引产者 2 1例 ,占 13 12 % ,不定期检查者 4 5例 ,其余94例孕妇均未进行产检 ,导致晚孕畸形死胎或足月分娩后甚至手术产后新生儿死亡 ,或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致死胎、死产等 ,给产妇造成生理、心理创伤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结论 严格认真的围产期保健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最佳手段 ,加强围产期保健 ,及时诊断处理各种胎儿畸形及妊娠合并症 ,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减少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海鸣  毛红芳  曹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57-5958
目的:分析嘉定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总数随着逐年围产儿增多而呈逐年小幅上升,10年围产儿死亡4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485‰。以外来人员明显,占总数的86.30%,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1);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胎儿畸形、不明原因等。结论:做好优生优育的一级预防工作,通过四级网络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实行外来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2002~2006年度5年间津南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产妇管理及辖区各产院分娩的孕产妇总数和围产儿死亡数,对5年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16 693例围产儿,死亡181例,平均死亡率10.84‰;死因前4位依次为死胎72例、畸形54例、早产20例、新生儿窒息16例;高危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正常孕产妇。结论:围产儿病死率的下降是围产保健、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和新生儿医学发展的共同结果。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提高产儿科质量管理、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抢救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