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42例糖尿病孕母,胰岛素依赖型2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19例.分娩55例围产儿:早产40%,巨大儿52%,畸形9%,死胎18%。低血糖症68%,病死率40%.胰岛素依赖型孕母空腹血糖 15.8±4.9mmol/L,明显高于非胰岛素依赖组8.5±2.7mmol/L,其围产儿在早产、畸形及病死率两组差异显著.孕母合理治疗与否,其围产儿死胎、畸形和病死率均有明显差异。提出及早控制孕母高血糖是改善围产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抗性淀粉干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抗性淀粉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B组),每组20例。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第Ⅰ阶段(试验前4周)A组患者为干预组(食用抗性淀粉30g/d),B组为对照组;第Ⅱ阶段(试验后4周)A组为对照组,B组为干预组。于每阶段的首日、末日,检测患者血糖(FBG、PBG,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TC、TG,酶法)、血胰岛素(FINS,放射免疫法)、果糖胺(FMN,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体质指数(BMI),分析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每阶段各检测指标首日与末日的差值,干预组分别为FBG(3.21±2.34)mmol/L、PBG(4.87±2.21)mmol/L、TC(1.14±0.94)mmol/L、TG(0.73±0.68)mmol/L、FINS(3.39±3.01)mU/L、FMN(1.12±0.64)mmol/L;对照组为FBG(-0.57±1.48)mmol/L、PBG(-0.91±2.78)mmol/L、TC(-0.03±0.61)mmol/L、TG(-0.07±0.40)mmol/L、FINS(-1.04±1.94)mU/L、FMN(0.17±0.50)mmol/L,而ISI干预组为0.62±0.33高于对照组的0.19±0.31。结论抗性淀粉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拮抗或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福建省围产儿肢体短缩畸形的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用2007-2011年出生缺陷监测网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全省国家监测医院肢体短缩畸形153例,围产儿肢体短缩发生率4.35/万,5年总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城乡、性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母年龄≥35岁组发生率较20~34岁组高.产前诊断51.0%;确诊孕周最早16周,平均(26.56±5.73)周.患者中56.9%为多发畸形,总病死率52.9%.结论 2007-2011年福建省围产儿肢体短缩畸形未现上升趋势,孕母年龄≥35岁是危险因素,肢体短缩畸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孔栋玲  范继青  裘谨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5-1826
目的:了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3年6月间围产儿死亡病例207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围产儿病死率为3.09%,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构成分别为35.75%、26.09%、38.16%。早产、胎儿畸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35岁以下孕妇新生儿死亡占首位,35岁以上孕妇以宫内死胎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及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有效治疗妊娠并发症,以及提高新生儿抢救水平,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期间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4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71例(57.26%),死产13例(10.48%),早期新生儿死亡40例(32.26%);孕母平均年龄27.62岁,≥35岁18例(14.52%),孕周28+2~42周,平均孕次2.07次,围产儿平均体重(1949.0±872.67)g。产母是本市户口有87例,非本市户口(流动及暂住)37例;1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前5位原因分别是畸形、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产母合并症、早产低体重等。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积极宣传孕期保健知识,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28周前常规B超筛查发现畸形及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宝山区10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惠琴  周蕴 《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1):705-707
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1989~1998 年10 年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提高地区母婴保健水平。结果:10 年围产儿数53 435 例,死亡586 例,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0.97‰。其中本市围产儿死亡率为9.09‰(371/40 805),在本市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7.02‰(215/12 630)。近5 年(1994~1998 年)中,本市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6.10‰(99/16 23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5.27‰(138/9 035),相对危险性为2.5 倍,差别有显著性(P< 0.01),比北京市朝阳区报道的5.7 倍低。10 年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死胎原因不明占16.04% 、畸形占15.36% 、缺氧占13.14% 、早产占12.46% 、脐带因素占12.29% 、母亲因素占10.24% 、胎盘因素占7.00% 、其他占13.48% 。10 年中总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本市人口围产儿死亡率近5 年下降明显,致死性畸形下降缓慢,上升为第1 位死因,应加强产前诊断和孕前保健。流动人口近5 年围产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为早产和缺氧,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并制止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及临床误诊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和围产期保健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佛山市南海区1993年3月~2003年5月间的186例围产儿尸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解剖结果显示感染63例(33.9%),先天性畸形63例(33.9%),颅内损伤2例(1.1%),缺氧20例(10.7%),早产4例(2.1%),肺功能异常14例(7.5%),母体因素8例(4.3%)。感染,畸形是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尸检围产儿临床误诊率为21.0%(21例)。结论 作好围产期孕妇保健是预防胎儿感染和畸形最积极的措施,作者并分析了临床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S/D值异常者病因与围产儿预后关系。方法将S/D值异常产妇32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S/D值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S/D值异常的病因及比较两组围产儿的预后。结果在S/D值异常者的病因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31例(40.4%)、脐带因素占72例(22.2%)、羊水异常37例(11.4%),妊娠期糖尿病24例(7.4%),过期妊娠23例(7.1%)、胎盘异常19例(5.9%)以及围生儿畸形10例(3.1%),另有8例(2.5%)原因不明,与S/D值正常组相比较,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D值者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D值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脐血流S/D值异常与多种产科并发症或胎儿本身异常有关,可作为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同期分娩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胎传梅毒19.5%(8/41);死胎和早产46.3%(19/41),其中死胎12.2%(5/41),早产17.1%(7/41),与同期分娩者死胎和早产11.9%(659/5532),死胎3.5%(194/5532),早产8.4%(465/5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为37.1%(13/35),未治疗组为100.0%(6/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期规范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常丽梅  陈叙  洪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07-10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1983~1996年,我院发生围产儿死亡203例,本文重点对围产儿死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1983~1996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按WHO规定、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克)至出生后7天为围产儿标准、死因分类参照第一次全国围产新生儿学术会议的分类法。2结果2.1因产儿病死率14年来我院分娩产妇12312人,双胎妊娠86例,出生围产地12598例,围产儿死亡203例,围产儿病死率1637%,围产儿死亡构成为死胎40例,占19.70%;死产58例,占28.57%;新生儿死亡105例,占51.72%。将14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对比(…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和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GCS评分、病死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Ⅰ组(GCS评分≤6分)即时血糖水平为(12.32±3.60)mmol/L,Ⅱ组(GCS评分6~8分)为(6.82±2.4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24h后血糖水平为(14.50±3.44)mmol/L,Ⅱ组为(6.20±2.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死亡34例,病死率为70.83%;非高血糖组死亡25例,病死率为2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我院6例患者和文献检索的66例患者分为A、B两组,观察患者发病时孕龄、孕周、诱因、病因、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治疗结果及预后。A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HVHF治疗;B组对照。结果 A组6例孕周均〉34周,HVHF治疗前血淀粉酶529.71&#177;76.53U/L.治疗后血淀粉酶83.69&#177;33.67U/L。孕产妇均存活,围产儿病死率33.33%(2/6)。B组孕产妇病死率19.70%(13/66),围产儿病死率27.27%(18/66)。结论 〉34周SAP终止妊娠手术治疗为主,加用HVHF治疗,可降低SAP孕产妇死亡。〈34周SAP内科保守及内镜治疗为基本治疗。控制血脂及胆道疾病发作,合理饮食,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27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以探讨围产儿死因,降低围产儿死亡,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山西省围产儿死亡统一监测方法。以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死亡的围产儿2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41.18‰,死胎占33.44%,死产占30.74%,新生儿死亡34.8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妊娠并发症,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定期行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321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先天性膈疝的基本状况和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1986年9月~1993年12月,在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中监测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住院分娩围产儿。结果显示:在4777220例围产儿中,共检出321例先天性膈疝,膈疝发病率0.7/万;患儿围产期总病死率为84.1%,其中死胎、死产占28.1%,新生儿7天内死亡占71.9%。围产期死亡与存活病例在出生体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4.5%的患儿伴有其他畸形;死亡患儿中伴发心、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畸形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引起患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单发畸形病例病死率为74.7%,多发畸形病例为92.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经产前诊断的患儿占11.3%,以多发畸形所占比例大。说明我国膈疝畸形产前诊断率低,畸形严重,患儿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1996~200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目的:利用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国产儿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3种神经管缺陷(NTD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产后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2218616列;神经管缺陷儿2873例。中国人围产儿NTDs总发生率为12.95/万,其中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的发生率分别为5.02/万,6.30/万和1.64/万,总的NTDs和无脑畸形年度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NTDs发生率为9.75/万,女性的15.96/万,城市为7.76/万,农村为25.20/万,北方为19.90/万,南方为5.81/万,母龄别发生率在<20岁和>30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NTDs围产儿早产占50.9%,低出生体重占50.6%,围产期病死率为77.8%。结论:中国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年度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高于其他国家同期水平。神经管缺陷儿出生素质差,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加强预防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