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Vater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治疗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壶腹部改良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周围癌,减少非肿瘤器官切除,提高疗效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5-1998年13例壶腹周围癌行扩大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的经验,经十二指肠后外侧入路,整块切除肝外胆道,胆胰管汇合部,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封闭术,胆,胰,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或胆,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并发 1例经再手术治愈,随访术后半年以上9例,最长生存29个月,无并发症及转移征象。结论:(1)该术式符合胰十二指肠解剖关系;(2)按肿瘤治疗原则能达到广泛程度清扫;(3)初行该术式者应掌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1809年德国Kausch成功地完成了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912年报道),但由于手术死亡率高,这种术式并没有被大多数外科医生立即接受.在Kausch报告后的20年中,外科医生仍然未将胰十二指肠切除作为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手术方式.较普遍开展该手术是在1935年Whipple报道了3例成功的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为了纪念这位一生中共进行了37例胰腺切除的外科医生,将胰十二指肠切除称之为Whipple术.至今该术式仍是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虽然该术式已在国内外较大医院普遍开展,但有关该手术的诸多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范围、肿瘤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等.因此,有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效果差异较大.所以,我们认为,在外科手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探索和制定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规范细则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采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壶腹部肿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总结所在科室LPD治疗壶腹部肿瘤的经验及体会,以供临床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5例行LPD术的壶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腺癌32例,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处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结果:30例顺利行LPD术,5例因腹腔组织粘连严重、结构不清晰中转开腹;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法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33例,行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2例。31例术后均恢复良好,3例因术后胰瘘行再次手术,1例因术后消化道溃疡出血行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5例随访1~48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死亡22例,死亡时间为术后5~27个月。平均生存期42.2个月,中位生存期43.0个月。结论:壶腹部肿瘤患者行LPD治疗围术期无病死情况发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中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0例壶腹周围癌临床病理及生存时间。结果:全组包括胰头癌60例(54.5%),胆总管下端癌19例(17.3%), Vater壶腹部癌24例(21.8%)和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6.4%);胰腺癌组与非胰腺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阳性切缘及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患者Whipple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患者与非胰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分期与阳性切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Whipple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非胰腺癌较胰腺癌术后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壶腹周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式,即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PD)。全组病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术式,空肠-胰腺端端套入法。结果 ①全组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胰头癌37例,乏特壶腹癌26例,胆管下段癌19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周淋巴转移率为32.56%。②并发症: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3.49%),肺部感染3例,胃排空障2例(2.33%),伤口、腹腔感染3例,术中大出血1例,胆瘘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③生存率:全组病例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2%、34.64%、13.53%。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提高壶腹周围癌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的关键。强调对高危人群的检测、肿瘤标记物检查、早期B超、CT、螺旋CT三维成像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②合理选择手术病例和方式,作者认为胰头癌原则上行PD,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癌可考虑行PPPD,适当选择侵犯SMV-PV的病例施行EP手术是安全可行的。③预防胰瘘是降低PP病死率的关键。④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PP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该术式治疗壶腹部周围癌15例,其中乳头癌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4例。合并心肺疾患7例,糖尿病2例。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胆胰管汇合部切除胰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出现胃瘫、十二指肠漏、胆漏或明显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其余14例均存活。随访3—1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一种新术式,比乳头局部切除术范围大,但是手术难度和创伤均较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捆绑式胰肠吻合的改良及其在老年壶腹周围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老年壶腹周围癌行根治性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采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17例采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行根治性切除者无1例发生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病例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9/17),29.4%(5/17)及11.8(2/17)。结论: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和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和壶腹部癌的效果和影响病人生存的因素。方法:分析230例胰头和壶腹部癌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调查术后生存情况及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出现黄疽90.9%,腹痛56.1%,发热32.6%,白陶土样大便13.5%。B超、CT和ERCP检查准确率分别为68.3%、79.3%和66.6%。手术并发症72例(31.3%),死亡20例(8.7%)。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46.7%,17.4%和52%。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切缘状态是影响病人术后生存的因素,而肿瘤分化程度和病人年龄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胰头和壶腹部癌临床表现有多样性,B超和CT等辅助检查有局限性,手术有高并发症,5年生存率低下,手术治疗远近期效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还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41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经验。结果:癌肿切除率为17.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8%.手术死亡率为14.6%。而1990年后仅发生2例且无胆、胰瘘发生,亦无死亡。结论:应用胰肠、胆肠吻合口处双管减压引流,防止了术后胰、胆瘘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