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黄连锡类散治疗便血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黄连锡类散治疗便血38例孙明媚张颖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沈阳110031)便血,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凡血从大便而下,或大便之前,或大便之后,或单纯下血,或血粪相混统称便血。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尚无特殊药物。笔者自1992年以来,对38例便血患...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4例中,男性86例,女性18例;年龄20岁~39岁36人,40岁~60岁58人,60岁以上Ic人;大便呈黑色成形便,或柏油样、黯红色清便,甚或鲜红色血便;伴呕血者18例,肌衄者4例。1.2辨证分型临床共分2型。①肝火犯胃型:本型为肝火犯胃,迫血妄行所致;多数患者有肝病宿疾,如肝炎、肝癌、肝硬化并食道一胃痛静脉曲张;除便血或岖血外,全身症状多见头痛头胀,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苔黄,乏津,脉弦数等。②脾胃虚寒型:由脾胃虚寒,脾不统血所致;全身症状多见饭后或夜间胃院隐痛,或伴痞满、纳差便据,或下…  相似文献   

3.
卢丹 《西部中医药》2002,15(5):54-54
便血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内科临床多见,但经行便血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治疗体会简介如下。案王某,女,32岁,农民。1997年12月3日初诊。自诉结婚已8年,孕2产2,均足月顺产,第二胎产后两月便行绝育手术,哺乳1年后,开始行经,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且有血块。经治疗月经周期紊乱稍有好转。1997年5月出现经期大便带血,且便血量多。色红、便次增多,每日3~4次,而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只有1天。患者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渐致月经2月1行,量少色淡。而便血,相隔20天左右一次,持续数天,因羞涩未治。本次大便下血3天后月经来潮,量…  相似文献   

4.
高艳蕊 《国医论坛》1999,14(5):27-28
便血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996年1月~1998年12月,笔者应用黄土汤、地榆散加味治疗便血7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4例中,男59例,女15例;年龄16岁~25岁者5例,26岁~35岁老16例,36岁~45岁者38例,46岁~55岁者12例,56岁~75岁者3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7例,1年~5年者48例,5年以上~10年者15例,10年以上~20年者4例;脾胃虚寒型56例,肠道湿热型18例。实验室检查:大便浴血(+++~++++)。胃肠钡餐X线造影检查示十H指肠球部溃疡73例,胃溃疡并直肠癌1例。2辩证施治ZI脾胃虚寒型症见便血紫黯,甚…  相似文献   

5.
<正> 陈皮,是极普通的一味中药,中医临症处方习为常用,但引起便血,却未见报道。笔者遇有二例,报告如下。刘×,男,五十五岁,蓬莱县人。患者于1983年2月4日,因发烧咳嗽,经西医治疗三天后,烧退仍咳而改服中药(方为止嗽散加减)六付,当服第二剂时,出现大便下血,因无痛苦,未在意。六剂药服完后三天,便血自止。随去烟台某医院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及多  相似文献   

6.
乳没四黄膏治疗便血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绍佐 《河南中医》2003,23(3):23-23
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采用本院自制的乳没四黄膏治疗便血 6 0例 ,并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的 6 0例进行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例所见 ,凡在排大便前、后肛门出现出血者均为便血。两组 12 0例均为门诊病例。治疗组 (乳没四黄膏 ) 6 0例中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84岁 ,最小 4岁 ,平均 4 4岁。对照组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 6 0例中 ,男 36例 ,女2 4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5岁 ,平均 4 1.5岁。两组患者均有便前或便后血自肛门而出 ,色鲜红 ,或滴或呈喷射状 ,或便血染纸 ,或多或少等 ,…  相似文献   

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名慢性非特异性粘肠炎。临床表现顽固性腹泻,粪便呈血样粘液性、或脓血性似鱼脑,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状似慢性菌痢。其病因目前尚未明暸,治疗亦无较好的方法。笔者曾用中药煎剂灌肠而获效,兹介绍如下:病例摘要:康×,男性,24岁。住北京某医院,病历号:221738。于1961年7月24日入院。主诉:便血已一年多,于1960年2月间发生大便带血,每日1—3次,便成形,血多出现在大便终了时,血液粘在大便外面,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其量少则1—2毫升、多则10—20毫升。  相似文献   

8.
<正> 殷某,女,35岁。1988年2月18日初诊。 7年来每逢经前2~3d,出现少腹胀满,有下坠感,大便干,便血。有时粪便与血夹杂而下,有时便下全血,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经行后自愈。经多次检查诊断为内痔,给以中西药治疗无效,邀余诊治。诊见精神抑郁,体胖面浮,舌体瘦、质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9.
韦衡秋 《广西中医药》2001,24(3):181-182
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属中医“血证”范畴,多因火热伤络、湿热蕴结或脾胃虚寒所致,证型可分为:胃中积热型、湿热蕴蒸型、脾虚不摄型及脾胃虚寒型[1]。我科1999年1月~2000年10月对156例便血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急诊护理及辨证施护,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前便血     
王××,女,32岁。1965年2月10日因大便后大出血住十二团卫生队。大便后下血五年余,曾住院五次,服中西药无效。每次大便下血均在月经前,每年下血3~4次,每次均在10毫升左右,大出血时血量约500毫升左右,月经从有便血时开始减少。望其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言语低微,动则汗出,心悸烦躁,腰痛欲折,舌淡红无苔,脉沉  相似文献   

11.
钱建强  杨怡 《中医杂志》1991,32(9):19-19
经行便血,是指妇女经期或经前出现大便出血,经后即愈,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病证,临床较罕见。笔者曾遇二例经行便血患者,按辨证论治而获良效,兹介绍于下:例一:钱某,20岁,1988年12月8日初诊。患者于1988年7月始每遇月经来潮前三、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秦伯未之补血汤加减出入,治疗一例经行便血,获得显效,介绍于下: 病例:朱××,23岁,未婚。1983年10月5日诊。近三年来,每次月经前二天大便下血,后阴肿痛,经后便血、肿痛自消,但觉头昏目眩,腰膝酸软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肝脾肾虚亏,血不循经,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我院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出血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本组男49例、女36例,1岁以下3人,1~5岁3人,6~10岁45人,11~15岁34人。四季均可发病,以7~9月最高峰。家住农村75例(占94.7%),发病诱因有三分之一(28/85)病前有吃瓜果,其中吃桃金娘12例。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腹痛、果酱样血便、发热或其他感染中毒症状。大便检查有隐血。②排除肠套叠,中毒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分型:按临床症状可分为肠炎型、便血型、肠梗阻型、中毒休克型。本组病例肠炎型23例(27.1%),便血型27例(占31.8%),  相似文献   

14.
医药养生     
便血指大便中带血,大便色黑,或带有鲜血,日常伴有大便不畅,干结难解。现代医学中的肠道疾病、痔疮或癌肿等常可见便血。中医学认为,便血有肠风、脏毒之分。大便色黄或状如柏油者为脏毒,出血部位多在胃、十二指肠;而白色鲜红者为肠风,出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大黄加味治疗实证便血5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大黄加味治疗组51例,设为观察组,年龄7~58岁,其中7~18岁3例,19~30岁28例,31~45岁15例,46~58岁5例,男性21例,女性30例,病程最长5年,呈反复发作,最短2d。初次便血。引起便血之疾病均为实证,内痔便血48例,肛裂便血2例,息肉便血1例。……  相似文献   

16.
便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一个症状,不论在大便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统称便血。因便血的前,后不同,又有近血和远血之分。《金匮要略》云:“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医宗金鉴》云:“便血二证肠风、脏毒,  相似文献   

17.
从 2 0 0 0年 1~ 12月 ,我们对常年生活在呼市地区的 6 6例以便血为主的患者进行了直肠镜检查 ,其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一般资料本组 6 6例中 ,男性 4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90岁 ,平均 49.8岁 ;其中 2 0~ 30岁 11人 ,31~ 40岁12人 ,41~ 5 0岁 11人 ,5 1~ 6 0岁 10人 ,6 1~ 70岁 18人 ,71岁以上 4人 ;患者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 40年 ,其中病程在 1周以内者 11例 ,8~ 30天者 8例 ,1个月~ 1年者 2 4例 ,1年~ 5年 14例 ,5年以上 9例。2 临床症状除间断性或持续性大便带血外 ,还有各种兼症 10个 ,依次是小腹痛、便秘…  相似文献   

18.
谷全风  杨旺 《河北中医》1990,12(3):24-24
1987年10月~1989年5月,我们以车前子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58例并设对照组58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观察对象治疗组58例中住院病例36例,门诊病例22例。年龄2月~4岁,1岁以下27例,1.1~4岁21例。单纯腹泻者29例,继发于肺炎17例,继发于佝偻病、贫血6例,合并脱水、酸中毒6例。38例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和少数白细胞。对照组全部选自住院病例,年龄2~6岁,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笔者应用四缝刺血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6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胃肠燥热型便秘患儿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8个月~10岁;病程7天~4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胃肠燥热型便秘的证候表现进行诊断:大便于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指纹紫滞或脉滑数.  相似文献   

20.
穴位贴药配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厌食症多系小儿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尝试采用穴位贴药配合针刺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岁,最小者2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2月余。50例患者均经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与相应体格检查,排除肝、心、肾、胃肠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厌食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