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世会  邓斌等 《铁道医学》2001,29(2):121-122
目的:探讨在胃手术时,术中留置鼻肠管(NJT)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41例因各种原因作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的病人,术中NJT留置,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结果:所有病人术中均能经常规操作置入NJT,未发生因导管留置而引起的任何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胃手术手早期作肠内营养,可促使病人顺利康复。术中NJT留置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与全胃肠营养(TPN)效果相似,且更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时留置鼻肠管(NJT)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方法对20例因各种原因作胃或胰腺手术的病人,术中留置NJT,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病人均能顺利置入NJT,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胃或胰腺手术后早期作肠内营养支持,可促使病人尽早、顺利康复。留置NJT进行肠内营养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方法,与全胃肠外营养(TPN)效果相似,且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的老年病人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病人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前清蛋白和清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8d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对胃癌术后全胃切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 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间胃肠外科2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 23例病例治愈出院.结论 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全胃切除后病人的情况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监测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4天体重、血总蛋白、白蛋白及肠内功能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时间、输注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全胃切除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及肠内营养为首选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7.
通过空肠造瘘管对20例胃结肠手术后病人预早期肠内营养,并与20例术后予全肠外营养,20例术后仅予一般肠外输液的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胃结肠手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病人可以耐受,疗铲与全肠道外营养相似,且有费用低,效果好,并发症少,符合人体生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秦伟  张凯  陈亮 《中外医疗》2013,(18):67-67,69
目的探讨胃肿瘤全胃切除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此类病人均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的对照组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的方式,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并进行各项数据的对照。结果全部病人在营养状况改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较为明显,免疫能力得到提高(P<0.05)。结论胃肿瘤全胃切除手术的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形式安全容易、投入少,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相对肠外营养方式,早期肠内营养更能够使肠道功能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中留置金属导芯硅胶鼻肠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术中留置金属导芯硅胶鼻肠管,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全组鼻肠管留置时间平均15.4天。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明显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置管方法安全、简便、达到了加强术后患者营养支持、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9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术中行鼻肠管留置,术后经鼻肠管给予营养治疗。结果所有食管、贵门癌术中均顺利留置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胸胃或残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组明显减少,无一例死亡。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 和意义,以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方法 对42例胃肠术后病人术中留置复尔凯(flocare)螺旋型鼻肠管,术后早期给肠内营养(EN),对照组39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结果 两组病人前白蛋白、术后第7d、第12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刀口均早期愈合.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营养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分别实行早期胃肠内营养和非胃肠内营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早期胃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实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监测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4d体重、血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时间、输注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首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大切除手术的65倒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4倒和对照组31倒,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6~20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8d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好(均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病人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食管癌术后病人,从术后6小时开始由手术中留置的十二指肠管内注入适量的全流质营养液。手术后14天测定病人的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等指标与术前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说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等有明显改善。结论:本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与静脉营养相比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胃肠的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36小时内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的观察护理.结论: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进行临床分析,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早日痊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科2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0例治愈出院,1例因呼吸道大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患者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轻,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世林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106-10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胃癌根治术)早期应用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多方面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胃大部切除病人,其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经济、实用,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保持正常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既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又可作为静脉营养的替代和补充,在食管癌术后、胃癌术后胃瘫的病人中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意义重大。作者对12例病人使用鼻肠营养管,巧妙解决了该类不能进食病人的早期肠内营养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利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针对肠内营养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胃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肠内营养液)30例,对照组(未留置空肠营养管)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