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73-774
目的探讨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方法采用本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火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火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35例治愈,2例基本康复,仅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后,27例治愈,3例基本康复,10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总共治疗5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MBI评分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希芳  邱会芬  马学英  程玲 《全科护理》2008,(20):2776-2777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障碍等,常发生于病后1个月~3个月,发生率12.5%~70.0%,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本院2005年9月-2008年3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病人给予高压氧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发生率为12.5%~74.1%。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挛缩,活动受限,患手肿胀等改变,以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部分伴有肩关节脱位,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挛缩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康复训练,我们采用综合训练方法,观察肩手综合征恢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存在上肢瘫痪的住院患者177例,随即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在临床常规用药、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及康复训练,肩.手综合征发病率为21.8%,对照组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较单纯康复训练发病率低,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刮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用刮痧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刮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不断上升。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SHS多发于脑卒中发病后的1~3个月,  相似文献   

8.
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亦是因疼痛使病人放弃康复训练的直接因素。我科从 1995~ 2000年共收治脑卒中患者 200余例,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占 85%以上,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166例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66例中男 101例, 65例,平均年龄 59.1岁,病程 15d~ 1年。均符合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全部 CT扫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有偏瘫体征,一般 2~ 3周后出现偏瘫侧不同程度的肩、手疼痛,远端水肿和肌张力增高。 方法: (1)被动活动由患侧上肢从肩至肘、腕等远端关节的被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吴华 《大医生》2023,(11):83-85
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淄川区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上肢功能状况及上臂周径。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屈曲、外展、外旋及内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化上肢运动评价量表(Fugl-Meyer)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臂周径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SHS患者给予中药针灸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的活动能力,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患肢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陈晓君  吴美芳  李倩云 《全科护理》2013,11(20):1828-1830
[目的]探讨认知与情感智能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 0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护理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病人采用Zung’s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和康复知识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激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主体内部的智力潜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47例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其临床表现 ,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 ,在并发肩 手综合征时 ,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 .0 5 ) ,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发病后更易为综合康复治疗所逆转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在防止肩手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康复组在发病14天以内进行康复训练,结合中枢性瘫痪的特点,恢复的过程有步骤地进行。结果:一个月康复训练后,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十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徐胜  张敏  武笑笑  季盼盼 《中国康复》2021,36(3):154-157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为临床上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6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神经松动术。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UE)、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患手8字缠绕法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水肿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健患手围度差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1),且观察组差值更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水肿以及ADL,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0例 ,治疗手法为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 ;对照组 12 8例 ,对患者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 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简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17.
肩手综合征定量感觉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运用定量感觉检查技术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温度觉及振动觉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小纤维神经功能状态及其与肩手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神经感觉定量分析仪用界限法分别检查观察组SHS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偏瘫侧上肢大鱼际掌侧温度觉阈值与拇指掌侧振动觉阈值。结果SHS组中感觉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SHS组与对照组定量感觉比较,主要表现为冷觉阈值降低(P<0.05),热觉阈值增高(P<0.05)。冷痛觉阈值、热痛觉阈值与振动觉阈值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冷痛觉阈值与冷觉阈值的差值(P<0.01)及热痛觉阈值与热觉阈值之间差值(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风偏瘫后SHS病人感觉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主要形式为温度觉减退和痛觉过敏。C类和Aδ类神经纤维功能障碍可能在SH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周肌肉振动治疗结合常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振动与常规康复结合组(试验组,20例)、振动组(对照组A组,20例)、常规组(对照组B组,20例),肌肉振动治疗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师进行,每次用时2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持续治疗3周。干预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分标准对患手及腕关节疼痛、肿胀及患侧肱骨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同时采用手及腕部Fugl—Meyer评分法(0—24分)对患手及腕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各组基线值无显著意义差别(P0.05)。三组SHS疼痛、肿胀得分均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评分提高(P0.05)。组内对比,干预后结合组及振动组肱骨外展及肱骨外旋得分有所降低(P0.05),常规组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组间比较,干预后结合组SHS疼痛、肿胀,肱骨外展及肱骨外旋得分较常规组低(P0.05);FuglMeyer评分(FMA)较两对照组高(P0.05);结合组疼痛、肿胀得分较振动组低(P0.05);结合组肱骨外旋及外展得分与振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对照组SHS疼痛、肿胀、肱骨外展、肱骨外旋及Fugl-Meyer评分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而且短暂。结论:肌肉振动治疗结合常规康复可以更加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肿胀、疼痛症状,促进手及腕部功能恢复;肌肉振动治疗可以扩大肱骨外展及外旋活动度;肌肉振动治疗的可接受性强,刺激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