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以扩冠、降脂、抗凝为主要治疗手段。笔在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会居 《河北医药》2002,24(8):684-68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极易发展成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 7例 ,女 15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64岁 ;病程 3个月~ 5年。均在我院住院治疗 ,部分患者出院后在门诊做回访。其中 18例在我市某医院西医治疗过 (1年内曾住院1~ 3次 )。所有病例均符合胸痹心痛急症诊疗规范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主要分 2型 :气阴两虚血瘀型 3 4例 ,痰浊闭阻血瘀型18例。2 治疗方法西药 :常规给予硝酸酯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 ,β阻滞剂 ,抑制血小板药物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英  戚英波 《河北医药》2011,33(24):3814-38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发生死亡的危险率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之间,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易损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糜烂,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所致[1]。目前临床西医一般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规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吸氧、扩张冠脉、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减少心肌氧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的养阴清热化痰方治疗。结果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94í.0%)高出对照组(80.0%)14%,心电图改善上观察组(86.0%)高出对照组(68.0)18%,2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观察2周。结果对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辅以加味失笑散治疗的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电图改善情况,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灵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常规西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心灵丸;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38%(27/32);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30/3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心灵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值得肯定,主要为起效快,药效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携带及服用方便,除孕妇禁用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组),观察60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显著,出血副作用少,能降低心梗和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宫海英  姚兰英 《医药导报》2000,19(5):456-457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 3 2例为我院近两年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年龄 41~ 73岁。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入院前静息胸痛 >2 0min。②入院后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48h仍有胸痛发作。③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 >0 .1mV或T波倒置。④肌酸激酶 (CK)峰值 <正常值上限的 2倍。⑤胸痛发作时伴血压降低 ,眩晕或心律失常。⑥无溶栓禁忌证。1.2 治疗方法 患者卧床 ,心电监护 ,停止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及肝素 ,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其他药在用尿激酶前后保持不变。采用国产尿激酶 …  相似文献   

10.
杨道文 《医药世界》2002,(10):51-5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及/或邻近节段血管痉挛引起管腔迅速狭窄,进而产生的不完全阻塞或阻塞后又迅速再通而引起的心绞痛。它是心绞痛的一个特殊类型。目前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1)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集聚,形成不全堵塞性血栓,影响血流。(2)内膜损伤或斑块破裂诱使冠脉痉挛,致血管收缩,心肌供血突然减少。(3)斑块脂质急剧增大,加重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1年4月,采用β阻断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其疗效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所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共12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四版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根据病情在应用抗冠、抗凝、营养心肌药物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25-75 mg每日1-2次。2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2.
王静  王劲 《天津药学》2002,14(1):43-4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入选111例UAP患者,随机分成LMWH组和普通肝素组(UFH)。LMWH组皮下注射LMWH2500U,2次/d,连续5日,1次/d,2-3日;UFH组皮下注射UFH7500U,2次/d,连续5日,1次/d,2-3日。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副作用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LMWH组与UFH组同样有效控制UAP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LMWH组有效缓解症状的时间较UFH组短、副作用少,有显著生差异(P<0.01)。结论:应用LMWH治疗UAP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甘碧坤  苏章  陈晓明 《中国药业》2001,10(12):22-23
目的:观察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患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治疗,并分别统计一个月内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月内心肌梗塞和心绞痛发生率有显性差异,结论: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降低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用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atable angina,U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9例UA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的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经常规抗心绞痛(包括阿司匹林、肝素)治疗12d,心绞痛未控制,心电图仍有缺血性ST段偏移者。男64例,女25例,年龄56.3±6.1岁(39~79岁),病程2.3±1.8年(1.1~4.0年)。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26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28例,自发性心绞痛19例,变异性心绞痛7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均经酶学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ioris ,UAP)是介于相对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anginapectioris ,SAP)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 ,由于其病情多变化 ,可逆转为SAP ,但亦可发展为AMI或猝死 ,因此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 1病例选择 :根据1994年南京召开的UAP诊断治疗研讨会诊断标准 [1] 选择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经一般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一周结果不明显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23例 ,年龄46~78岁 ,…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蓉 《中国药业》2002,11(11):61-61
目的;比较加用尿激酶与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比较有极显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采用溶栓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院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8.22±1.83)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9.64±2.02),治疗总有效率(93.0%)显著优于对照组(79.1%).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够在发挥西药基础上,加入中药的合理有效成分,使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区别于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类心绞痛总称,它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病情表现不稳定,常是导致AMI和猝死的前趋信号。不少病人在AMI和猝死前已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但由于重视不够,失去抢救机会,导致AMI和心性猝死的发生。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兼顾西医起效快的特点和中药固本除根的优势,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2000年2月至2003年6月,我科对30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应用尿激酶(UK)静B滴注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