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桥蛋白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往认为肾功能减退是由于肾小球病变所致。然而,自1970年Schainuch提出肾小管间质(tubuleinterstitium,TI)损害与肾功能减退呈显著相关的观点以来,TI损害正日益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steopant,OPN)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和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OPN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PI)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原位大鼠单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摘除右肾后对左肾行缺血后处理,即10s再灌注,10 s缺血,6次循环后再灌注12周.实验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缺血后处理组(IPO)和假手术组(Sha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Masson特殊染色法观察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in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p-Smad2);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脏α-SMA和TGF-β1的分布.结果 IRI组和IPO组较Sham组出现了明显肾间质纤维化,但是IPO组肾间质纤维化与IRI组比较有所减轻;α-SMA、TGF-β1和p-Smad2的水平明显减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小管间质纤维化.缺血后处理可以影响此病理改变,其保护机制可能为缺血后处理抑制TGF-β1和p-Smad2信号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肾间质纤维化(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Risdon[1]、Schainuck[2]、Striker[3]等对人类疾病中的肾脏病理性改变及试验动物肾小球损害模型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率与肾小管萎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Bohle[4]等分析了大量病人的肾活检标本,又一次发现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而非小球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肾小球疾病的GFR下降相关[5]。…  相似文献   

4.
慢性、进展性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终共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独立于肾小球损害决定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病病人预后的直接预测因子[1].尽管ACEI类和ARB类药物可以有效的减少蛋白尿、阻止肾脏结构包括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但都不能阻碍各种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的恶化,限制了它们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分子机制, 重点是血管功能障碍、上皮细胞和周细胞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讨论了不同方式的动物实验模型构建及其影响, 并介绍了近年来一些针对这一过程进行预防及治疗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是一种具多效性的多肽细胞因子 ,除对成熟肝细胞有明显促生长作用外 ,对多种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均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在肾脏领域的应用颇受重视 ,已证实 :在急性肾损伤时HGF促进肾小管修复及肾脏再生。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对于与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肾衰竭进展密切相关的肾间质纤维化 ,HGF对其发生及进展具有调节作用。   1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性质HGF是由分子量分别为 69KD及 34KD的α链与β链经过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异二聚体。α链包含一个N -端发…  相似文献   

7.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病理过程。巨噬细胞是异质性细胞,可以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虽然其在肾脏炎症和纤维化中的致病作用被普遍认可,但在组织重塑和修复以及免疫调节中也具有关键作用。在微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巨噬细胞可向各种表型(主要是M1和M2)极化,从而发挥促炎和抗炎作用。近年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其这两种表型来调节炎症和促进CKD的组织修复,作为RIF潜在的治疗靶点。因此,研究巨噬细胞不同表型在肾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对RIF分子机制的阐明及治疗方面尤为重要,进而巨噬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各个方面的确切作用也是目前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关木通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GMT-TIN)肾小管间质内纤维化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特点,探讨其纤维化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有关环节。方法 22例GMT-TIN患者根据病理特点分为急性组8例、慢性轻型组8例和慢性重型组6例,对其纤维化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肾活检组织标本中,肾小管间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IV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之间以及与纤维化病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各组肾小管间质内均检测到高表达的α-SMA、FN和IV型胶原,随病变慢性化加重3者表达均明显增强,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正相关(P<0.01)。(2)各组肾间质内均出现CTGF及TGF-β1表达,2者间显著正相关(r=O.771,P<0.0001),但在时相上存在一定差异。(3)肾间质内CTGF表达分别与FN及IV型胶原沉积正相关(r=0.6855和0.5964,P<0.01)、与纤维化病变程度正相关(r=0.4941,P<0.05)。结论(1)GMT-TIN肾间质内CTGF的高表达、CTGF与ECM沉积以及纤维化病变的相关性,提示其在GMT-TIN肾间质纤维化病变中起重要作用。(2)CTGF与TGF-β1的相关关系及2者表达时相的差异,进一步支持CTGF可能作为TGF-β1的下游效应因子在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9.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家族是具有DNA结合活性的转录因子,近年研究发现,HIF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tase,ESRD)的共同途径.近年来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病理严重程度并不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在人类肾脏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共同病变过程。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长期蛋白尿不仅引起肾小球硬化,而且可以直接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后者与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血压、肾功能均正常且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相近的条件下,显著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蛋白尿可作为独立的致病因子,直接造成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因此,研究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缓ESRD的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重点阐述蛋白尿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现况。  相似文献   

13.
大黄素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所有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大黄素为大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其药理作用广泛.近年研究表明大黄素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本文就大黄素药理作用机制及其抗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rosis,RIF)是终末期肾病最特征性的表现,与肾衰竭的进展密切相关。RIF相关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主要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MFB)合成分泌[1]。明确MFB的来源,对研究肾间质纤维发生发展意义重大。传统观点认为,肾小管上皮细  相似文献   

15.
黏附分子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黏附分子在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对抗黏附分子的研究 ,可望成为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就黏附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以及抗黏附分子的方法在RIF防治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对多种器官具多效性的多肽细胞因子,它不仅在肝脏再生、肝硬化、肺纤维化、肿瘤等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于肾损伤后肾小管的修复与再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HGF能够阻止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体外试验中,HGF通过抑制不同肾脏细胞中TGF-β1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一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目的。近期还有研究表明HGF还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阻断&md信号转导通路以对抗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中药抗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指由多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人类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和。肾小球损害实验动物模型的大量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8.
黏附分子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黏附分子在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对抗黏附分子的研究,可望成为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就黏附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以及抗黏附分子的方法在RIF防治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肾纤康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纤康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纤康组、苯那普利组,采用左侧输尿管梗阻方法造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纤维连结蛋白(FN)检测,并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各治疗组肾间质TGF-β1、ColⅢ、FN面积比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肾纤康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肾间质TGF-β1、ColⅢ、FN面积比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纤康组与苯那普利组肾间质TGF-β1、ColⅢ、FN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纤康通过下调TGF-β1在肾间质的表达,抑制ECM的增生、积聚,防止肾间质纤维化,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肾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苯那普利相当.  相似文献   

20.
肾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病理学特征之一,它以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在肾间质中过度沉积伴肾小管萎缩、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荒废、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致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