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2000~2006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2000~2006年麻疹发病总数为896例,无一例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48.71/10万。外来暂住人口是本地人口的16.2倍,并且呈上升趋势。麻疹病例男女比例为1∶0.7,发病居前3位的分别为散居儿童、工厂劳务工人、学生,发病年龄呈双峰性,其中8个月~7岁病例总数为509例,占56.81%;>18岁和<8个月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0.87%和9.60%。每月都有病例报告,其中4~8月占总病例数的58.50%。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麻疹控制重点应加强以下两点:①加强流动散居儿童麻疹的查漏补种;②加强工厂劳务工成人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81例,麻疹发病率为36.5/10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130例,占全年发病数71.82%;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为主共10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56.91%(〈8月龄的发病数占其中48.54%),其次是≥21岁年龄组共37例占全年20.44%。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例,无免疫史者17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95.58%,免疫史不详者6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输入Excel 2003软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全区共报告3 652例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61例重症病例,重病率为1.67%,8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0.22%;散发性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份,其中5月份发病例数最高,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8.56%;重症病例4~9月份出现发病高峰;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病例主要集中于3岁以下年龄组;重症病例主要集中于2岁以下年龄组。民治、观澜和西乡三街道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57‰、4.15‰和3.40‰。结论应在夏季针对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开展散发性手足口病病例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并及时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宝安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宝安区制定麻疹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1984—2002年疫情汇编和宝安区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在19年中麻疹发病病例数为864例,平均发病率为5.62/10万,发病的高峰季节为3—6月,35岁以下发病占98.4%,0--10岁及20--25岁为重点发病对象,全区各镇均有病例发生。结论:流动人口是免疫工作的薄弱环节,展开强化免疫,做好疫苗的管理及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强疫情龄测及时做好疫点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龙岗区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5。2012年龙岗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2年,龙岗区共计报告麻疹病例3659例,病例主要发生在布吉、龙岗(49.17%)等外来人口集中的街道;4~8月(70.07%)为发病高峰季节;以散居儿童(50.59%)发病为主;免疫人群占报告麻疹病例比重呈年度下降趋势;大部分免疫人群报告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接种史不详,th计占达MV免疫月龄病例报告总数的59.85%。结论麻疹高发病率可能与麻疹疫苗免疫的低覆盖率及人口流动有关,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2006年茂名市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7月份发病较多(75例,占50.68%);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126例,占85.14%);散居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38%;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5.16%.结论 散居儿童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应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以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2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麻疹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0~2002年疫情报表和统计局人口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 在13年中麻疹发病病例数为641例,平均发病率为5.62/10万,发病的高峰季节为3~6月,0~10岁及20~25岁为重点发病对象,全区各镇均有病例发生。结论 婴儿麻疹疫苗接种应提前到6月龄。对儿童、学生和外来青工开展麻疹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做好疫点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宽城满族自治县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统计软件对宽城满族自治县2014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县2014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75.83/10万,与2013年报告发病率相比属增报病种,麻疹发病年龄组主要以0~1岁和20~50岁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45.08%和43.0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农民发病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3.89%和38.34%。发病高峰期为4~5月,占总病例数的74.09%。结论:2014年宽城满族自治县麻疹发病以未免疫人群和未免疫成功人群为主。今后应重点加强麻疹类疫苗预防接种和麻疹防治知识宣传等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2005-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佛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的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佛山市2005—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7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顺德区、南海区和禅城区,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94.97%;4—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7.53%;小于15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0.36%;散居儿童病例占51.49%;流动人口病例占62.00%: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占88.33%。结论佛山市近年麻疹发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动儿童为重点的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加强麻疹的监测和控制,适时对重点人群实施强化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红  黎景全  杨华可  黄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36-1637,1639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58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4/10万。每年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年发病总数的54.3%。2006年统计外地儿童占发病人数的70.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57.6%(731/1268)。2005年麻疹-IgC,抗体水平监测儿童组和成年组保护率分别为62.1%和51.5%。结论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呈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外来青年工人和外来儿童是麻疹发病的易感人群.故应加强麻疹痘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控制效果。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共暴发手足口病疫情20起,发病人数136人,波及人数2047人,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暴发高峰集中在4~6月,3岁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90%的手足口病例发生在幼儿园,10%的病例发生在家中。新安街道为暴发起数最多的街道。5起暴发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检出率为71.43%,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检出率占28.57%。85%的暴发病例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接触传播而发病。结论宝安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春夏季节,人群为3岁组托幼儿童。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幼儿卫生习·赁的培养,及时做好玩具与被褥的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高州市近年麻疹的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0~1999年全市麻疹疫情报告,并进行个案调查分析。结果 1990~1999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082例,死亡1例。1990~1994年报告病例共809例(74.77%),1~4岁儿童发病581例(53.70%),散居儿童发病835例(77.20%)。3~5月份发病540例(49.90%)。结论 高州市麻疹病例以散居儿童为多,冬春季为发病主峰,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麻诊计划免疫工作,落实加强接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诊断的153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0.8%。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42.5%。居住本市的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5.7%(72/84)。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22例(14.4%),无MV免疫史者66例(43.1%),MV免疫史不详者65例(42.5%)。结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尤其要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和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深圳宝安区2005~2006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2005~2006年深圳市宝安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控制麻疹疫情策略.方法 对2005~2006年的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与2001~2004年的情况比较.结果 病例主要分布在4~8月份,6月份达到高峰.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发病年龄分布基本一致,发病高峰均为10岁以下和21岁以上两个年龄组;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人数构成比较2001~2004年的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男女性别比为1.24:1.新安、沙井和西乡是麻疹高发区.结论 应该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加强对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免疫人群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建议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5.
李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22-123
目的了解本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网络直报系统归属为辖区内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本区共报告手足121病519例,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发病比为1.93:1;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有明显季节性,3月开始上升,6月达高峰,7月下降,8月高峰结束。年龄分布以2。5岁为主,占总疫情的71.29%;职业分布与年龄分布一致,幼托儿童与散居儿童发病比为2.50:1,幼托儿童发病数本地人口多于外来人口,散居儿童发病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男女性别之比1.29:1。结论加强疾病监测、开展危险因素分析,流行季节加大对托幼、小学、流动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健康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年深圳市宝安区麻疹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麻疹防控前后各街道发病率及发病构成比排序,采用秩相关分析研究各街道次序变化是否相关,论证麻疹防控的有效性。结果宝安区2008年麻疹发病(1016例),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33.9%。2008年低年龄组的发病人数明显较2007年减少。2007年与2008年的各街道发病率的排序不相关。2008年麻疹病例的高发区域也与2007年有所不同。各街道的发病率次序与构成比次序并不一致,发病率水平更能反映该街道麻疹防控措施的效果。不存在麻疹漏报瞒报现象。结论宝安区通过加强对麻疹疫苗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了免疫人群覆盖率,麻疹疫情得到了控制,需要加强对城镇劳务工人员麻疹免疫并建议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丰县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东丰县1998~2004年均无麻疹病例报告,2005年报告2例麻疹病例,2006年麻疹发病201例,2007年报告麻疹病例15例,2006年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为10年内最高。疫情波及全县所有乡镇,发病高峰在4月。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39.30%。麻疹疫苗(MV)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0.18%。结论:易感人群的积累和聚集是导致东丰县2006年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深圳市麻疹流行特点,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深圳市2008年报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260例,总平均发病率为257.75/100万;宝安、龙岗两区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是最高;全年皆有发病,从5月份开始,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居多(44.51%),其中8月龄以下人群占总数的17.50%,2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总数的31.46%;散居儿童(1196例)和工人(538例)共占麻疹病例总数的76.72%,;男女之比为1.44:1。结论深圳市要想在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只能依靠多部门协作、多项强有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102例,年均发病率为234.3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89%;全市8个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龙岗区(558.68/10万),最低为宝安区(59.67/10万),各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94.1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245名重症病例中,1—4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8.57%;仍以散居儿童为主,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6.12%;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主要以EV71感染为主。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189起,报告高峰期出现在4—6月,幼托机构是高发场所。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朔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规律,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2005年发生在朔州市的16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朔州市麻疹发病率为10.68/10万,高于2004年水平,4月~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1岁~5岁和6岁~9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散居儿童、学生为高发人群。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表明,接种者占29-81%,未接种者占34.78%,不详占35.41%。未满8月龄者8例,占1岁~5岁组14.29%。结论:加强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并对大年龄组人群开展复种工作,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