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减少ALSS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设观察组48例,对照组32例,两组在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ALSS治疗.观察不同病期治愈好转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天数和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LSS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80%、28.57%,总有效率72.29%,对照分别为66.67%、54.55%、10.00%,总有效率46.87%,临床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21.25±12.69)天,对照组为(52.36±17.27)天,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ALSS治疗232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0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8.62%.结论 ALSS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ALSS对重型肝炎早、中期疗效较好,减少肝素用量,严格无菌操作及预防性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对71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比较重型肝炎不同类型及时期应用ALSS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在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NF-α、内毒素及NO水平明显下降.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应用ALSS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1.5%、25.6%,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2%、42%、0%.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慢性重型肝炎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并能降低TNF-α、内毒素及NO等病理成分,从而减轻重型肝炎时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能明显提高其生存率.ALSS后生化监测和临床表现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重型肝炎病人在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病人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治疗前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疗效明显优于中期(P<0.01),且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提高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8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只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在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 PT、 TNF-α、内毒素及 NO 水平明显下降 (P<0.05~0.001),血清Cl-水平也明显降低(P<0.001).ALSS治愈好转率为50.0%(21/42),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20.9%(9/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LSS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2/42).结论 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并降低TNF-α、内毒素及NO等病理成分,能明显提高其治愈好转率,其中早、中期患者疗效明显好于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 对 6 3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内毒素含量等 ,比较重型肝炎不同类型及时期应用ALSS的治疗效果。结果 ALSS治疗后 ,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明显改善 ,血内毒素由治疗前 (6 0 .2 7± 10 .5 4)ng/L降至治疗后 (2 8.33± 6 .5 7)ng/L(P <0 .0 0 1) ,但 3d后又升至 (44 .18± 8.2 2 )ng/L。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应用ALSS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10 0 %、6 2 .5 %,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 90 .91%、72 .2 2 %、39.13%。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 ,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慢性重型肝炎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30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治疗时机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25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2例。两组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观察不同病期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有效率分别为97.87%、82.00%、30.30%,总有效率72.30%;对照组分别为69.64%、53.66%、12.00%,总有效率52.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670例次,发生不良反应6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9.2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尤以早、中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05例,随机分配5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53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和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个月.[结果]试验组在症状改善、肝功能和PTA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69.2%),消化道反应(23.1%),心血管神经系统反应(17.3%).[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加强用药观察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负荷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定量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HBV定量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前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E术后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有显著下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者PE治疗后总胆红素及HBVDNA定量水平同存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E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对外周血HBV有较强的清除作用.PE术后总胆红素和HBVDNA定量水平可以成为预测重肝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9例,对照组4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常见不良反应。【方法】本院180例重症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采取护肝降酶及防治并发症等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常见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治疗组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治疗组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PTA);胆碱酯酶(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治疗组中各型肝炎治疗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效率96.29%,慢加急性重型肝炎91.17%,慢性重型肝炎66.66%,急性重型肝炎35.71%,各类患者疗效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和皮疹、四肢痉挛、鼻腔出血、肢体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亚急性重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对159例慢性重型肝炎310次治疗中出现的78次并发症资料,探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并发症发生率25.2%(78/310),其中血浆过敏反应最多见,占18.1%(56/310),跨膜压增高次之,占4.5%(14/310),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血压0.97%(3/310).结论 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31例病人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98例次。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74.19%。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进行治疗,同时加强一般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 26例病人治愈5例,好转16例,转院1例,死亡4例.[结论]加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6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经ALSS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血氨、TNF-α下降明显,而IL-10呈上升趋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为63.6%,慢性重肝治愈好转率为43.1%,而对照组分别为30.0%、2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清除血清总胆红素、血氨、TNF-α等体内病理成分,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0.5 mg,每晚口服1次,对照组42例为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81.25%,临床有效率75%;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21.43%,临床有效率50%.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PE联合血浆吸附(plasma absorption,PA)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时机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03年8月~2006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与对照组,3组均予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Ⅰ组予PE治疗,治疗Ⅱ组加用PA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治疗Ⅰ组、治疗Ⅱ组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优于治疗Ⅰ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ALSS) -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P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时机、可行性。方法 对4 9例重型肝炎中6例采用HA灌流器进行血浆吸附;余4 3例随机分为血浆置换组2 2例和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组2 1例,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ALSS治疗,并及时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3组重型肝炎患者经ALSS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TBil、EhT、PTA、NH3 改善明显(P <0 .0 1)。治愈好转率:血浆置换组6 3.6 4 %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组76 .19%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血浆吸附无不良反应,血浆置换不良反应发生率2 9.13%(37/ 12 7)。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尤其早期患者疗效显著好于晚期患者,对于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膦甲酸钠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是否提高生存率.[方法]对52例血清HBeAg定量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膦甲酸钠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47.73%,HBeAg阴转率46.15%,临床有效率65.38%;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18.18%;HBeAg阴转率13.33%,临床有效率39.47%.[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中医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满意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及其在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TNF-α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每组血清TNF-α,内毒素,TGF-β1的水平,以及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NF-α,内毒素,TGF-β1在ALSS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NF-α(等精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ALSS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等炎性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NF-α逐渐下降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高水平的TNF-α在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ALSS治疗可清除TNF-α对重型肝炎有明显疗效,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