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炎后肝硬变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的脾脏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致命并发症。虽然肝移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功能和降低门静脉压力,但由于肝脏供体匮乏,  相似文献   

2.
曹宇 《腹部外科》2013,(5):360-360,F0003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脾前门静脉压力为(32.6±3.1) mm Hg,手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为(24.8±2.2) mm Hg,手术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后3 d、7 d、14 d血小板计数较切脾前显著升高(P<0.01).70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上消化道出血1例,远期上消化道出血5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手术方式,创伤相对较小,对肝功能影响小,手术死亡率低,近、远期止血效果可靠,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2例病人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随访1~5年未出现再出血,亦无肝昏迷及肝性脑病患者发生。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描述,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无肝硬化。结果 13例均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组织活检术,肝组织活检病理均可排除其他类型门静脉高压症,可提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随访,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近期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改善。1例在术后第4年出现黑便状况。结论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确诊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病理的排除性诊断,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相对于内科药物治疗,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术能够更有效治疗IPH,且治疗效果要好于肝硬化型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6.
王文静  唐勇  张宇  陈庆  万赤丹 《腹部外科》2014,27(5):373-376
目的比较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效果,评估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开展的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18)103例病人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eardial devas—cularization,0S)1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LS组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1.9%)。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334.2±41.2)rain与(241.7±49.1)min,P=0.027];而LS组与OS组比较,术中出血量[(793.3±113.2)ml与(914.5±89.1)ml,P=0.009]、术后腹腔总引流量[(834.1±95.4)ml与(1008.1±126.2)ml,P=0.016]均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E(42.7±9.3)h与(56.3±7.1)h,P=0.01]、术后住院时间[(7.5±0.9)d与(8.9±0.9)d,P=0.043]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有效,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自1973年2月-2006年6月我院为1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止血率为96.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7%。主要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重度感染全身衰竭等。出院的159例中获得随访140例,随访率为88.1%,随访时间为6个月~27年,平均随访时间5.0年。随访术后累积复发出血率为6.9%(1年),17.7%(3年),30.7%(5年)和36.6%(10年),累积生存率为89.2%(1年),79.6%(3年),68.6%(5年),59.2%(10年)。随访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合并肝癌等。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术后跟踪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8年至2002年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84例,手术止血率76.2%(64/84),手术总死亡率7.2%(50/693),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腹腔大出血、肝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3.5年,5年生存率92%、10年生存率60%。术后复发性出血率7%(5年)和12.5%(10年)。肝性脑病发生率3%(5年)和5%(10年)。远期主要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15例,肝功能衰竭23例,并发原发性肝癌7例。结论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断流术彻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大网膜包肾术后近期脾窝积液、发热、远期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胃壁厚度改善(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未增加(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包肾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共进行14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14例在手助腹腔镜下进行,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3.5h,平均2.6h。术中失血量120±350ml,平均(220±63)ml。无膈下感染、近期再出血和肝功衰竭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操作方便,止血确切,可有效降低手术对机体的打击和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54例和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P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门静脉自由静脉压(F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断流后FPP均较断流前有所升高,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显著降低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发生率,合理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改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且手术简便易行,是外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对 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而制定治疗措施。结果  3 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病人 ,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 16.7% ,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 ,经早期口服潘生丁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治疗 ,随诊 3个月 ,血栓无进一步发展 ,也未引起相应其它并发症。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有一定发病率 ,可造成肝功能进一步受损及内脏血流瘀滞 ,甚至肠坏死 ,危及生命 ,所以对其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肝性脑病发生。术后腹腔出血7例(占6.3%),再手术止血5例,2例保守治疗出血停止。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2.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溶解吸收。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处理主要措施是术前肝功能评估、术前术后肝功的改善和维护;纠正和处理凝血功能障碍、重度血小板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在于方法早期诊断以及抗凝处理;合并胆囊结石肝功能Child-Pugh A级,可行断流术加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30例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30例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2 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7例,以104例经典 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对照组。测量病人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 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 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对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均有报道,但由于巨脾、丰富的侧枝循环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如何安全、精准、有效、微创地完成断流术仍然是具有极大挑战性。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巨脾切除,离断高位食管支和异位高位食管支,分离食管下段6~8 cm,离断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该术式对于脾长径≤20 cm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是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有望成为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促抗凝失平衡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因肝硬化PHT行脾切断流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第7天超声检查门静脉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n=23)和非血栓组(n=53),对可能导致PVT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第7天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凝血相关指标中蛋白S、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栓调节蛋白、血管假血友病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蛋白C(PC)[(4.96±1.94)μg/mL vs (6.17±1.55)μg/mL,t=-2.895,P=0.005]、凝血因子Ⅷ(FⅧ)[(127.45±12.09)ng/mL vs (120.69±9.74)ng/mL,t=2.581,P=0.012]及FⅧ/PC [(29.80±12.08) vs (20.86±5.75),t=4.38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第7天FⅧ/PC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296,95%CI...  相似文献   

18.
19.
1993年以来,我院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6例。结果: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95.5%(63/66),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远期再出血率为4.7%(3/64),无肝性脑病发生,三年生存率达90.2%。我们认为此种联合断流术可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且不增加手术复杂性及手术创伤,适应证与单独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同样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