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支架腔内重建术均获成功,共植入7个裸支架;植入支架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3d后腹痛均消失.复查CT血管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内支架位置良好,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及假腔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路径.方法 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43~63岁,平均(53±8)岁.除1例有明确的外伤史,余无明确诱因.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腔内支架治疗、保守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腔内支架治疗成功5例,未成功而转保守治疗9例.1例因疑有严重肠缺血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术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开窗,恢复远端肠系膜上动脉血供.15例中1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6.7%.随访时间12 ~60个月,平均(28±14)个月.在随访期内无腹痛复发及慢性肠缺血症状.保守治疗的患者CT随访无夹层瘤样扩张,腔内治疗成功的患者内支架均通畅.结论 腔内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成功率不高;对于症状缓解的患者及无症状的患者,可在长期随访检测下进行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肠缺血坏死征象时应尽早行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然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2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内支架植入术1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10例无明显症状,2例有腹痛症状,经再次腔内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坏死、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对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患者,尤其是存在开口处动脉粥样硬化性无残端病变,开腹逆行肠系膜动脉支架置入术(ROM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创伤较大,一些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并不适合。笔者通过报告1例SMA全堵病变病例的治疗过程介绍一种改良的微创ROMS技术,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SMA全堵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4岁女性,诊断为SMA闭塞引起的慢性肠系膜缺血,行杂交手术再通SMA。 结果:患者SMA开口处为无残端完全闭塞病变且无侧支血管与腹腔干动脉及脾动脉沟通,顺行或逆行血管腔内开通均无法进行。因患者全身条件较差,难以耐受开放血运重建手术和传统的ROMS。遂做腹部做小切口,超声引导下经系膜穿刺SMA远端建立通路,导丝顺利逆向通过SMA闭塞处进入降主动脉;右侧肱动脉入路导管和逆向导丝对接后顺利正向通过病变,完成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CTA示,支架形态、位置良好,血流通畅。 结论:对于血管腔内治疗失败且全身条件较差的SMA闭塞患者,通过经腹小切口超声引导系膜穿刺逆向开通SMA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血管腔内移植物治疗大动脉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Wang ZG  Li M  Zhang XM  Gu YQ  Pan S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16-1120
目的探讨以血管腔内移植物为主的血管腔内疗法治疗胸或胸腹主动脉疾病的疗效和存在问题。方法治疗包括夹层动脉瘤、真性和假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减速伤和缩窄患者共137例。主要病变的最低部位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之间。除血管腔内治疗法外,尚辅以腹主或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腋动脉-左颈总动脉等架桥术。结果发生急性内脏动脉缺血而急症开腹手术2例。早期漏7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4.4%)。随访1~43(平均11)个月,发现后期内漏2例、血管腔内移植物部分断裂1例。DeBakeym型夹层治疗后发生Ⅰ型夹层病变1例。后期死亡5例(4例与腔内移植物无关,1例为多发性动脉瘤复发),失访11例,115例存活。结论以血管腔内移植物治疗高风险的大动脉病变相对安全有效,具有发展前景;但器材有待改进、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9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表现为急性腹痛,1例无症状。结果 2例保守治疗,4例行腔内自膨式支架植入,3例手术治疗(1例行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转流术,2例行内膜修补、人造血管补片成形术)。8例有症状者,腹痛均在治疗后3d内完全缓解。本组病例随访1个月至51个月,未再出现腹部不适症状,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瘤样扩张。结论对有SISMAD可能的患者应警惕,及早诊断和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6例因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出现严重缺血而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技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或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79个月,平均23.5月。术后溃疡愈合,踝肱比值(ABI)0.90~1.07,患肢保存。结论初步观察,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肠缺血的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该病的时机及策略。方法肠缺B型血胸主动脉脉夹层接收TEVAR治疗的患者26例,分析其手术方式选择和手术时机、预后等。肠系膜上动脉主要或完全开口于主动脉真腔但被假腔压迫致使肠缺血18例,均急诊行TEVAR;肠系膜上动脉主要或完全开口于主动脉假腔致使肠缺血8例,利用特殊的病变解剖结构及手术技巧急诊行TEVAR。结果所有患者TEVAR均获成功,术后22例患者1周内肠缺血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好转,无需进一步手术。结论能保证肠系膜上动脉血供时,TEVAR是治疗肠缺血的胸主动脉脉夹层有效的手术方式,且应在急诊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变异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5例变异脾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A型变异脾动脉瘤,10例为B型变异脾动脉瘤。结果 15例病人中14例腔内治疗成功,操作结束后造影检查示瘤体不再显影;1例术中造影检查后考虑弹簧栓栓塞后移位至肠系膜上动脉风险大且病人动脉瘤直径较小,遂停止手术并随访观察。14例腔内治疗成功的病人中,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5例行出瘤动脉及瘤腔栓塞,1例行入瘤动脉、瘤腔及出瘤动脉栓塞,1例行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2例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4例行出瘤动脉、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随访2~117个月,无失访或死亡病例,无肠道缺血坏死、症状性脾梗死、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7年后再发腹痛,再次腔内治疗行瘤腔密集填塞,术后腹痛消失,密切随访。1例病人腔内治疗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第2年随访动脉造影检查示覆膜支架完全闭塞,Riolan弓显影,支架远端肠系膜上动脉灌注良好。结论 腔内治疗变异脾动脉瘤安全、有效。在腔内治疗过程中,除了对动脉瘤完成满意的血流隔绝,还应重视保护肠系膜上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巴氏指数(BI)(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小骨窗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P<0.05);小骨窗组术后1周GCS评分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小骨窗组BI较传统组高(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传统组26.67%低(P<0.05)。结论 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促进患者昏迷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造成慢性深静脉阻塞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有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旁路手术矫正,但手术疗效不理想。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为近几年治疗的常见策略之一。由于静脉腔内技术还不够成熟,使用的材料还比较单一,静脉腔内治疗的开展还不够普及,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也较低。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腔内技术治疗慢性深静脉阻塞性疾病还将进一步推进。因此,血管外科医师应重视开展静脉腔内治疗慢性深静脉阻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与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以是否辅助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钻孔引流术后辅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12周,对照组单纯行钻孔引流术,然后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第8周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与对照组(8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2,P=0.151),而观察组治疗效果则优于对照组(Z=-2.413,P=0.016)。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术后第8周KPS评分,观察组平均评分(92.78±9.74)高于对照组(87.19±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3,P=0.036)。结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钻孔引流术,且血肿复发率低,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腔内修复(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AAA)破裂是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危及生命。随着EVAR手术的推广和病人预期生命延长,发现其术后远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提高EVAR术后长期随访率,同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和系统性炎性疾病对EVAR手术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AAA破裂风险,降低发生率。该疾病须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总体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腔内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Cuff开窗技术”、“裙套技术”为代表的腔内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隔绝内漏;开放手术是治疗复杂病变的重要手段,以“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主动脉缩缝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能够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彻底纠正主动脉破裂的病变,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0月,对21例典型B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5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主动脉壁溃疡,在局麻(26例)或全麻(2例)下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采用Medtronic Talent支架10例,Medtronic Valiant支架12例,微创直管型支架6例。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破口封闭,无内漏。术后无胸痛,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内漏,术后住院时间(4.5±1.1)d,3-7 d。5例术后发热,吲哚美辛治疗1个月,体温正常。2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1周CT扫描显示真腔扩大,血供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假腔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假腔存在,开口于假腔的分支靠远端破口供血;5例假性动脉瘤CT扫描显示破口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2例壁内血肿CT扫描显示溃疡被支架覆盖。23例随访(21.3±10.2)月(1-4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B型主动脉夹层、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降主动脉壁内血肿均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盆腔淤血综合征(PCS)是指盆腔静脉曲张、淤血引起的,以慢性盆腔疼痛(CPP)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对该病认识上的限制和诊断上的困难,临床上PCS 常被漏诊或误诊。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然而容易出现症状反复。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PCS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SG+HHR)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9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HHR手术前后BMI(MD=11.92,95%CI 12.68~13.15,P<0.001)、GERD症状(OR=3.35,95%CI 1.15~9.75,P=0.03)以及术后GERD症状缓解率(OR=0.53,95%CI 0.19~0.8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SG+HHR可改善GERD病症,也可预防无症状病人中新GERD症状的出现,术后GERD症状缓解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8.
腔内修复(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AAA)破裂是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危及生命。随着EVAR手术的推广和病人预期生命延长,发现其术后远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提高EVAR术后长期随访率,同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和系统性炎性疾病对EVAR手术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AAA破裂风险,降低发生率。该疾病须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总体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腔内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Cuff开窗技术”、“裙套技术”为代表的腔内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隔绝内漏;开放手术是治疗复杂病变的重要手段,以“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主动脉缩缝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能够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彻底纠正主动脉破裂的病变,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尽管在化疗、放化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等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晚期胃癌的预后仍然欠佳。在多数医学中心,姑息性化疗与最佳支持治疗仍作为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段。晚期胃癌存在着各种转移形式,其肿瘤特征与预后主要取决于转移的部位与体量。转化治疗主要针对因手术技术或肿瘤学因素等已无法切除或勉强可予切除的晚期肿瘤,通过术前治疗等,争取使肿瘤能达到R0切除。为了能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转化治疗的效果,临床上应充分关注如下几个重点因素:(1)首先,应该尽可能筛选出转化治疗潜在的获益者,包括远处“寡转移”或局限性远处转移者,例如N2融合转移(Bulky N2)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No.16a1或16b2)、潜在可切除的肝转移与非弥漫性腹膜转移;肿瘤内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即如何能正确地筛选出转化治疗的适宜对象并给予合适的综合治疗。(2)转化治疗的目的是使肿瘤降期,并能达到根治性切除(R0切除),包括完全切除转移灶,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使病人术后可按计划接受后续化疗等;由于肿瘤系多途径转移,因此,围手术期全身治疗十分重要,但是R0切除仍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另一方面,对于施行姑息性切除应持非常谨慎的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治疗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12例RAAA病人资料,对EVAR组和开放手术(OSR)组围手术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VAR组和OSR组30 d病死率分别为12.3%(8/65)和12.8%(6/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干预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和OS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1.7)h和(7.2±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7.7±433.9)mL和(2721.3±211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红细胞量分别为(2.2±4.2)U和(7.2±3.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和OSR组术中输血浆量分别为(147.7±324.6)mL和(1121.3±75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AR组ICU时间为(6.9±8.0) d,低于OSR组(8.6±8.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EVAR组住院时间为(13.3±10.4) d,低于OSR组(21.8±1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AR治疗RAAA有与OSR相似的30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而EVAR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更短的住院时间。EVAR治疗RAAA是合理、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