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杨永志 《海峡药学》2012,24(6):154-155
目的观察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有高热症状的患儿128例,随机分成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其中布洛芬组有患儿64例,给予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组有患儿64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治疗。记录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组(A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B组)均有效降低患儿的体温,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布洛芬组能迅速降低患儿的体温,并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相对于布洛芬组,对乙酰氨基酚组降低患儿体温缓慢;两组间比较,布洛芬组的降温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组降温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患儿退热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20例在我院就诊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缬沙坦)和对照组(缬沙坦)各260例。对比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P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UAER、CPR、HbA_1c、TC、TG、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CPR、TC、TG、BUN和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HbA_1c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UAER、CPR、BUN和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HbA_1c、TC和TG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CPR、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HbA_1c、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9.62%与对照组8.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更能有效的减少蛋白尿,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与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nsPDA)经药物干预后关闭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新生儿科2016 年5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胎龄<34 周并于生后1 周末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产儿252 例,根据是否符合sPDA 诊断标准,分为sPDA 组(n=94例)和nsPDA 组(n=158例),nsPDA 组分为nsPDA-1组(n=92)和nsPDA-2组(n=66)。sPDA 组所有患儿和nsPDA-1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口服布洛芬治疗;而nsPDA-2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未接受布洛芬治疗。三组患儿于治疗结束后或出院前均已复查超声心动图。收集患儿资料,分析三组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率和PDA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sPDA 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小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布洛芬治疗后sPDA组与nsPDA-1组分别有52例和8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为55.3%和88.0%,而nsPDA-2组有54例早产儿动脉导管自然关闭,关闭率为81.8%,sPDA 组动脉导管关闭率低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关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A组肺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颅内出血(IVH)的发生率高于nsPDA-1组和nsPDA-2组(P<0.05),而nsPDA-1组和nsPDA-2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A 组和nsPDA-1组的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sPDA-2(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现sPDA可能性越大,sPDA早产儿1周后口服布洛芬关闭PDA 的疗效较nsPDA早产儿差,并较后者更容易出现早产儿相关并发症(肺炎、BPD、喂养不耐受、NEC及IV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早期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指标。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2017年1—12月生后24 h内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治疗的61例早产儿(胎龄<37周)为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早产儿症状性PDA(significant PDA,sPDA)的26例为观察组,无sPDA 的35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后,第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仍存在sPDA的为持续开放组,无sPDA的为关闭组。生后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小板计数(PLT),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持续开放组与关闭组各临床指标间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制定药物干预指征。结果 观察组血浆BNP、cTnT、NSE水平分别为(3 483.00±1 560.11)pg/mL、(89.17±35.67)pg/mL、(100.06±84.81)ng/mL,均高于对照组(2 380.65±1 105.15)pg/mL、(62.62±17.89)pg/mL、(60.69±35.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0.037);PCT、PLT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临床指标在关闭组与持续开放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NSE处于57.28 ng/mL时,灵敏度0.600,特异度0.618;BNP处于2 430.00 pg/mL 时,灵敏度0.800,特异度0.618;cTnT处于67.70 pg/mL 时,灵敏度0.680,特异度0.618,需要药物干预。结论 血浆BNP、cTnT、NSE在早期预测早产儿PDA及指导药物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采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及对血清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措施治疗,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予1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予2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proBNP水平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热退、皮疹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χ2=0.3444,P=0.558);治疗前,BNP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CRP、ESR、PLT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ESR、PL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ESR、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 g...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合并肾损伤(DN)患者糖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就诊序号,将132例DN患者均分为A组(硫辛酸治疗)与B组(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糖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后2组FPG、p2 hPG及HbA1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治疗后2组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肌酐(Cr)、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及尿素氮(BUN)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B组患者治疗后Cr和UAE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治疗后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E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NO及血浆PAI-1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血清NO及血浆PAI-1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B组血清CysC及尿NAG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治疗DN的效果优于单用硫辛酸,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洛芬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SIRS患儿52例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布洛芬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治疗。观察2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 52例患儿中,治疗前危重评分<80分者血清PCT水平为(5.98±2.17)ng/ml,高于危重评分80~100分患儿的(2.21±1.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洛芬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危重评分<80分的患儿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危重评分80~100分的患儿治疗后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能够降低SIRS患儿血清PCT水平,尤其对轻症患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48例糖尿病肾病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舒洛地特组(14例)、坎地沙坦组(17例)及联合治疗组(1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2周,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CHOL)、纤维蛋白原(FIB).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舒洛地特组尿蛋白量下降水平与坎地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量下降水平优于单独用药两组(P<0.05),舒洛地特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IB有显著下降(P<0.05).各组患者ALB、SCr、CHOL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坎地沙坦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4期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入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数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口服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肌酐(SCr)、血清Ca2+、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肌酐(SCr)及血清Ca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症状,对照组患者2例发生上腹部不适,经停药后自行缓解,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尿微量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且临床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7):2406-240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4月我院HIE患儿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降颅内压、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控制惊厥等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高压氧治疗,加压15 min,吸氧30 min,减压15 min,q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200 U/kg,首次为皮下注射,第2次起为静脉推注,q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神经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和血清NSE、MBP、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 d,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高压氧治疗HIE,能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组织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苯溴马隆与非布司他在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获益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伴尿酸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苯溴马隆组(A组,44例)和非布司他组(B组,41例)。两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A组给予苯溴马隆50 mg/d口服,B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d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与苯溴马隆比较,非布司他能够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P<0.05),但最终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B组痛风发作率较高,而A组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后两组患者Hb A1c均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空腹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120分C肽水平得到改善(P<0.05),但非布司他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应用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血糖。苯溴马隆能改善餐后C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讨多沙唑嗪对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48例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多沙唑嗪和特拉唑嗪,均为2mg,po,qd,共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血压有效率分别为835%,78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亦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ET浓度下降、CGRP水平升高。结论多沙唑嗪为一安全有效的降血压药物,在降血压的同时有降血脂作用;多沙唑嗪的降血压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拮抗ET、升高CGRP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谢健  张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36-3338
目的观察妈咪爱和四磨汤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4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几分为治疗组(229例)和对照组(228例),两组均进行高胆红素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妈咪爱和四磨汤.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值、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血清胆红素值降至102.6 μmol/L的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妈咪爱和四磨汤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郭立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29-1933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布洛芬组(44例)、氢化可的松组(44例)和联合组(46例)。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首次剂量10 mg/kg,第2、3剂量5 mg/kg,每次间隔24 h,共3次。氢化可的松组口服醋酸氢化可的松片,1片/次,1次/d,治疗3 d。联合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和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方法同上。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的前列腺素E2(PGE2)、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内皮素-1(EF-1)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布洛芬组、氢化可的松组和联合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分别为84.09%、79.55%、93.48%,联合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高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浆PGE2、尿PGE2、NT-pro BNP和EF-1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高胆红素血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布洛芬组和氢化可的松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联合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儿PGE_2、NT-pro BNP、EF-1水平,改善患儿心功能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是否造成儿童远期神经心理发育影响。方法分别对67例黄疸组和58例对照组进行发育商、气质类型、社会生活能力测试,随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结果黄疸组患儿的发育商为(92.090±5.279)分,与对照组(93.830±8.816)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疸组气质类型为D型者19例(28.36%),为E型者48例;对照组气质类型为D型者13例(22.41%),为E型者4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疸组社会生活能力有问题发生率为2.98%(2/67),对照组有问题发生率为1.72%(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早期治疗的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儿远期发育商、气质、社会生活能力等神经心理发育无明显影响,因此需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改善远期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RT联合白蛋白治疗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24h CRRT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B、BUN、SCr、IL-6、K+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LB、BUN、SCr、IL-6及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B水平均升高,BUN、SCr、IL-6及K+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ARDS、多器官出血、渗出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联合白蛋白对维持危重症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肾功能及降低临床并发症方面的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叶婉萍 《药学进展》2007,31(8):370-372
目的:对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自本院就诊的尿路感染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个治疗组:帕珠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两治疗组进行最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结果:帕珠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8.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4%和85.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和8.57%,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6.96和9.3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比帕珠沙星更具成本-效果优势,不失为治疗尿路感染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且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 ,在 4 8名受试者中进行了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A组 2 4例 ,每日给予加替沙星 4 0 0mg口服 ,B组 2 4例 ,每日给予左氧氟沙星 4 0 0mg口服 ,疗程 7~ 14d。结果 :A组病人用药后临床痊愈率为 10 0 % ,有效率为 10 0 % ,B组的痊愈率为 92 % ,有效率为 92 %。 2组间疗效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A组和B组的细菌清除率均为 10 0 % ,P >0 .0 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和 12 % ,P >0 .0 5。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与左氧氟沙星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