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及评价其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市1951年~200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926例,多菌型728例,少菌型l198例。患病率从最高的1962年的0.586‰下降到1996年的0.004‰,发病率从最高的1954年的9.521/10万下降到1996年的0.078/10万。结论:广东省惠州市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麻风基本消失的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东省近11年麻风新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0~2010年广东省新发现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年来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病例的早期(诊断延迟期≤2年)发现比率为64.3%,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26.37%,Ⅱ级畸残率为11.9%。早期发现的病例其Ⅱ级畸残率明显低于延迟期2年以上的畸残率(P〈0.001)。病例发现以门诊发现为主,约占88.81%。结论:目前广东省的麻风病基本处于低流行状态。99%的地区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指标,但粤东和粤西地区是当前新发病例较集中的地区,另外在珠三角流动人口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防治策略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粤东和粤西,并加强流动人口麻风病例的监测发现、治疗管理工作,加强培训和宣传,着重提高早期发现病人,以更好地控制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年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年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佛山市流动人口麻风病的发病特征,探讨其防治策略和优质的管理模式.方法:对2000~2009年佛山市流动人口发现并登记的35例麻风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5例患者占全市同期麻风发病总人数的49.3%,早期发病率(病期<2年)为54.84%,首诊Ⅱ级畸残率为16.13%,男女比为3.38:1,民工占42.86%,门诊发现居多,占94.29%.结论:佛山市流动人口麻风病不容忽视,要加强流动人口麻风病的主动发现、及时诊治和规范管理,以尽快消除传染源,减少传播,保护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后新发现麻风病人的流行特点。方法:对肇庆市2003~2007年新发现麻风病例个案病历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人29例,5年平均发现率0.15/10万。新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高要市和肇庆市城区,占58.62%;发病以农民为主占89.66%,男女之比为2.22:1,有明确接触史的11例(37.93%),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为1.34年,Ⅱ级畸残1例(3.45%)。结论:肇庆市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应抓好麻风病人家属、重点村、高发村的调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麻风病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兴宁市地处粤东山区,地形南北狭长,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属半丘陵地带,面积2104.8km~2。总人口107.7996万人。现将我市1958年~1995年麻风病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今后的麻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前广东省高州市麻风病流行特征。方法:对高州市1956年~2003年的麻风病流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州市麻风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发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03年患病率为0.25/10万、发病率为0.125/10万,处于低流行状态。结论:应加强对综合医院皮肤科医生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及早发现病人,及早落实治疗措施,巩固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市麻风病经过 4 0年的综合防治 ,1994年通过湖北省卫生厅的考核验收 ,达到基本消灭标准。自 1984~ 1999年新发病人 2 5例 ,全部用档案调查法收集有关资料 ,现分析如下。结果与分析 2 5例中男 19例(76 % ) ,女 6例 (2 4 % ) ;TT 2例 (8% ) ,BT 1例 (4% ) ,BB 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东省高要市麻风病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对1956年至2002年的防治资料以5年段综合统计处理。结果:历年发现病人1871例,多菌型796例,少菌型1075例,患病率从1964年157/10万降至1996年的1/10万以下,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儿童发病得到控制,新发病例呈散发态势向青中年龄组转移。结论:高要市麻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胡未器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2):169-170
目的:研究广东省乐昌市麻风病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为指导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5年为一年段,回顾性分析1956-2005年乐昌市麻风病的流行特征。结果:患病率从最高1961-年段的12.73/10万下降到2001-年段的0.04/10万;发现率从1956-年段的4.52/10万下降至2001-年段的0/10万。结论:为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效,应加强麻风病各项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999—2012年普宁市麻风流行病学待征。方法:收集1999—2012年普宁市麻风流行病学资料,对近13年来所登记在册的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逐一进行调查、整理和统计。结果:1999—2012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例25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83/10万,其中儿童占4.0%、男性84.0%、多菌型占76%、畸残比为32%。1999—2012年共发现复发病例2例,均为氨苯砜(DDS)单药治疗后复发。2012年底全市尚有现症病例9例,患病率为0.379/10万,其中9例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普宁市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而且具有患者病程长(2年以上占48%),传染性大,畸残比高,综合医院的医生对麻风诊治知识掌握不全,漏诊严重等特点。应加强对麻风诊断及治疗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文山州2011-2020年外出流动麻风患者人群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示2011-2020年文山州新发现麻风病例434例,其中外出流动患者129例(29.72%)。129例患者中,男101例,女28例,年龄11~57岁,其中≤14岁3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114例,88.37%),其次是学生(7例,5.43%);患者主要来自丘北县(49例)和广南县(45例)。患者外出省份主要为广东省(60例,46.51%),浙江省(33例,25.58%),福建省(13例,10.08%);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皮肤科门诊为主(52例,40.31%),其次为自报(25例,19.38%);临床特征按联合化疗分型以多菌型为主(89.92%);II级畸残率15.50%;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18个月,传染来源以家内为主(占51.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5-202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整理贵阳市2005-2020年新、复发麻风患者的详细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病例的一般情况和就诊次数、麻风反应、残疾情况、传染源、发现方式和型别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98-2018年共发现麻风患者66例,通过皮肤科门诊发现的病例占95.45%,患病率保持在<1/105的较低水平.麻风早期发现率低(36.36%),从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67.35个月;确诊时2级畸残率较高(39.39%).南海区麻风病疫情整体呈低流行状态,确诊时Ⅱ级畸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间麻风病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 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云港市2000-2019年麻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汇总整理连云港市2000-2019年麻风病例资料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9年连云港市麻风年均患病率0.37/105,呈下降趋势.各县(区)中灌云县年均患病率最高为0.55/105.全市麻风报告病例中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995-2020年浙江省麻风流行特征,为“十四五”麻风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浙江省各地上报的各类麻风疫情报表、国家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浙江省1995-2020年所有新发麻风病例、可疑症状监测系统以及浙江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终期评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20年浙江省新发现麻风病例493例,年平均发现率0.04/105,患病率0.19/105,均呈下降趋势;2011-2020年新发病例与1995-2010年相比,平均年龄小,户籍分布以流动人口病例为主;新发病例五级分类法以LL最多(33.87%);联合化疗多菌型占比由72.41%上升到93.68%,平均延迟期由34.1个月降至20.7个月,早期发现比由46.71%上升到70.69%,皮肤科就诊者占比由80.56%上升到91.95%;新发病例完成治疗率89.7%,2015年后新发病例中未出现氨苯砜综合征。结论:浙江省麻风流行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人口流动造成的输入性病例,导致难以发现和监测等问题,因此需继续加强麻风可疑症状监测、完善防治网络、稳定防治队伍及加强麻风核心知识的宣传,尽早发现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低发病率状态下江苏省2011-2015年麻风误诊情况。方法:对全省2011-2015年被误诊的新发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与麻风发病年龄、麻风型别、畸残情况、查菌情况、流动人口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新发麻风患者人数少、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医生警惕性、业务水平不高,是导致麻风误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烟台市2007-2017年新(复)发麻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烟台市2007-2017年麻风疫情报告资料。结果:2007-2017年烟台市新发麻风13例,其中二级残疾6例,二级畸残率46.1%;复发9例,其中二级残疾8例,二级畸残率88.9%,8例畸残均属于原发畸残,无新畸残。发病平均年龄为54.6岁,主要(77.27%)集中在50-69岁年龄组(P<0.05)。新、复发病人诊断延迟期平均为42个月和6.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台市麻风新发病例数很少,但新发病例残疾率较高、延迟期较长,早发现早诊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