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氟烷具有麻醉诱导快、苏醒迅速、无刺激性气味、肝毒性低、血气分配系数低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小儿吸入麻醉。然而,苏醒期躁动是一个常见问题,过度躁动会危害患儿安全,增加镇静药物的使用,延长患儿恢复时间,需术后长时间监护,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影响患儿生活质量。本文简要分析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麻醉苏醒期躁动产生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减少其发生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振  陈家骅 《安徽医药》2012,16(2):250-251
七氟烷具有呼吸道刺激性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分配系数低、起效及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小儿吸入麻醉。然而,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过度躁动会危害患儿安全,且增加镇静药物的使用,延长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该文结合近期相关文献,分析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原因和发生机制,以及所取得的预防和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8,(1):69-71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或七氟醚麻醉对小儿日间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6例,按麻醉维持药物不同分为两组。A组61例,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65例,为纯吸入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记录两组的拔管时间,采用5分躁动分级法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无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苏醒期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儿日间手术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纯七氟醚麻醉,给予标准的复苏流程化护理和相应的护理策略对于患儿平稳安全度过苏醒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应用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患儿分到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观察组患儿予以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34.21%(13/38),两组比较,P <0.05。结论与单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可有效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的影响差异。方法择期实施下腹部手术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吸入七氟烷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麻醉。对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05±11)min、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04±10)min。观察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为(8.51±3.14)分、对照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为(8.52±3.09)分。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和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状况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二者临床效果近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1~8岁患儿(ASAI~II级)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P组),分别记录术后麻醉清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麻醉诱导期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可以显著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中枢性镇静作用,且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更利于患儿平稳度过全麻术后苏醒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年龄2~8岁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用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阻滞麻醉,B组用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有无喉痉挛、呕吐、术中知晓、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结果与B组相比,A组诱导时依从性较好,诱导和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阻滞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能较好的应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2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I)。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P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I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儿术中均辅助扁桃体局部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P组患者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I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复合局麻更适合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曲马多和咪达唑仑对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1年实施小儿七氟醚麻醉术的外科手术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曲马多治疗苏醒期躁动,对照组术后给予咪达唑仑治疗苏醒期躁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期未发生躁动的例数为28例,发生躁动的例数为7例,发生严重躁动的例数为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苏醒期未发生躁动的例数为8例,发生躁动的例数为23例,发生严重躁动的例数为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和咪达唑仑对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比较,曲马多比咪达唑仑能显著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曲马多具有良好的中枢性镇痛作用且对呼吸功能和意识状态影响较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包义勇  程冰  丁美平  肖勇 《安徽医药》2012,16(11):1684-1685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L组和S组,每组30例。L组在气管插管前缓慢静推利多卡因1.5 mg.kg-1,并以2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S组则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术中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患儿麻醉前(T0)和拔管时(T1)的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拔管后行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近似;与S组比较,L组拔管时MAP、HR明显降低(P0.05),苏醒期PAED评分与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持续静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罗俊  王永旺  顾恩华  薛玉良 《中国药房》2013,(44):4182-418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先天性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所有患儿静脉麻醉后,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射;P组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注射;S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静脉注射。记录3组患儿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儿苏醒和出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及患儿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记录所有患儿镇痛评分(CHIPPs)及EA发生率;观察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术中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MAP、HR、RR、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CHIP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儿和P组患儿EA发生率及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S组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可降低七氟烷麻醉患儿EA发生率和PAED评分,提高患儿复苏质量和安全,且不延长苏醒和出PACU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滕永杰  曾睿峰  何伟 《海峡药学》2010,22(7):131-133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门诊腹股沟区手术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门诊拟行择期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为全身麻醉组(n=30),组Ⅱ为全身麻醉联合INB组(n=30)。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笑气麻醉诱导,插入喉罩并保持自主呼吸。组Ⅰ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1,组Ⅱ患儿未使用静脉镇痛药,由同一麻醉医生实施骼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两组患儿术中均以七氟烷、笑气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入PACU后10min时的疼痛评分;PACU的滞留时间;PACU内发生躁动的患儿例数;局部麻醉部位有无血肿等并发症。结果入PACU后10min时组Ⅱ患儿的疼痛评分2.4±1.8,较组Ⅰ患儿的4.3±2.2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有6例,组Ⅱ有2例患儿发生了的严重的疼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有2例(6.7%)患儿发生了躁动,较组Ⅰ10例(33.3%)为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Ⅱ患儿PACU的滞留时间为25±4min较组Ⅰ的31±3min为短,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为门诊行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提供良好的镇痛并可降低七氟烷麻醉后EA的发生率,有利于此类小儿的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对于治疗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情况。方法 62例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观察并记录从吸入麻醉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并评定插管条件,将术后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做统计学对比。结果气管插管条件为优49例,良12例,差1例。两组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哭闹、躁动等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烦躁的发生率与异氟烷无明显差别,且七氟烷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小儿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异丙酚用于预防七氟烷全麻下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纳入1~4岁拟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40例,麻醉诱导前不给予镇静药物.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麻醉诱导、维持均使用七氟烷,术毕P组给予异丙酚1 mg·kg-1,S组给予生理盐水.用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评价患儿术后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选择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体质量45~70kg,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或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组)、P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及SP组(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各22例。三组患者均以脑电双频指数值等于60为时间起点记录此刻至患者睁眼及拔管的时间:用激越严重性量表(OAAS)对患者进行苏醒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的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嗜睡等发生情况。结果SP组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均较S、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OAAS评分在睁眼时及拔管时较SP组高,但三组各时点0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EA及PONV发生率较P、SP组明显增高:而P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S、SP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但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EA、PONV、术后嗜睡较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发生更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本院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的患儿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批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肌内注射咪达唑仑组(IM组)、鼻腔内给予咪达唑组(IN组)以及口服咪达唑仑组(0组),每组19例.C组在麻醉前30 min口服10%葡萄糖溶液10 ml,lM组、O组、IN组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0.15、0.45、0.25 mg·kg-1,利用七氟烷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并在静脉注射相应的瑞芬太尼以及七氟烷对其麻醉效果给与维持.对脱离父母的难易程度以及父母的满意度进行评分,EA发生情况采用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表化评分表(PAED)进行评估.结果 C组(1分:17例;2分:2例;3分:0例;4分:0例)与O组(1分:0例;2分:15例;3分:4例;4分:0例)、IN组(1分:0例;2分:6例;3分:13例;4分:0例)以及IM组(1分:0例;2分:7例;3分:12例;4分:0例)相比,其在脱离父母难易程度、父母满意度所获评分提升,其相应的PAED评分及EA的发生率均降低(均P< 0.05);与0组相比,其相应的脱离父母难易程度上的评分明显升高,在父母的满意度方面的评分降低(均P< 0.05),其在EA发生率以及PAED的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口服、肌注与鼻腔内给相应的咪达唑仑,对于预防小儿七氟烷EA的发生在效果上具有相似之处,并且通过口服的方式用药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17.
张坤鹏 《淮海医药》2014,(5):446-44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儿苏醒期躁动( EA)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4~11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I)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0例。2组均以咪唑安定0.1 mg/kg,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1.5~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插管,I组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0.4~0.5μg· kg-1· min-1+异丙酚4~6 mg· kg-1· h-1,手术结束同时停止输注。 S组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4~0.5μg· kg-1· min-1+吸入七氟醚1.2~1.8 MAC,手术结束同时停药。 EA按照5点法进行评估。结果 I组EA评分平均低于S组(P<0.05),EA发生率(25%)明显低于S组(60%)。结论 OSAS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后EA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七氟醚与丙泊酚在临床中治疗小儿烧伤手术中麻醉效果,以便进一步了解对于小儿烧伤手术时麻醉用药的选择以及用药剂量等,使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正常。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内收治的小儿烧伤患者4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七氟醚组,另一组为丙泊酚组,对在患儿进行手术前进行不同的麻醉方法,并及时检测手术各时段患儿的血压变化、麻醉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等,术后统计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醚组的患者,能够在术后较早的苏醒,并且七氟醚组患者在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要明显优于丙泊酚组,同时患儿手术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丙泊酚组,即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在小儿烧伤手术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麻醉循环稳定,术后患者恢复快,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因此七氟醚在小儿烧伤手术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广泛的用于临床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分离焦虑及苏醒期躁动(Emergence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80名择期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PCNL)的2~8岁小儿随机分为4组:C组给予生理盐水,K0.5、K0.75、K1组分别在小儿入室前静注氯胺酮0.5、0.75、1mg/kg,4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七氟烷维持麻醉。评估各组小儿麻醉诱导前分离焦虑评分,记录小儿的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EA发生率及修正CHEOPS疼痛评分。结果:K0.75、K1组患儿术前分离焦虑评分明显低于K0.5组及C组(P〈O.05),K1组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C组EA发生率和CHEOPS评分明显高于3个氯胺酮组(P〈0.05),但3个氯胺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75mg/kg氯胺酮入室前静注能减少小儿分离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及EA发生,且不影响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