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左胸保留膈肌食管裂孔术式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接受食管癌手术的6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左胸保留膈肌食管裂孔术式,对照组采用经左胸切开膈肌术式。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膈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及1个月的MVV%、FEVl%、FVC%及ΔPaO_2、ΔPaC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MVV%、FEVl%、FVC%及ΔPaO_2、ΔPaC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胸保留膈肌食管裂孔的食管癌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呼吸功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入院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一周对肺功能的测定。结果术前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等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一周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FEV1%、FEV1\FVC%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质量均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期望值明显提高。结论肺癌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提高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上腹部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呼吸功能锻炼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连续3天进行束腹深胸式呼吸训练和有效的咳嗽排痰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呼吸锻炼组术后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患者对上腹部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法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状况、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及住院天数的影响,评价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患者5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责任护士常规护理;训练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研究者术前及术后呼吸功能训练指导。以血氧饱和度、肺部并发症发生与否分析患者呼吸功能状况,并结合术后住院天数综合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结果主观呼吸功能评价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术前2 d和术后5 d平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5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术后总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P<0.05)。 结论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食管裂孔疝患者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指标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仪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呼吸功能锻炼;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60例设为观察组,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采用LEVENTON 1200040型呼吸功能锻炼仪进行锻炼。结果术后第2天观察组肺复张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使用呼吸功能训练仪可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术后肺复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应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4周的心肺功能。结果 2组患者术后第1、4周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自主通气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4周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传统开胸手术在减少患者心肺功能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86例心胸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心胸外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开展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训练,研究组则采用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训练。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4天行肺功能测评,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1s呼气量及最大深吸气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用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科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多种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外科手术之后并发的呼吸功能不全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通气量减少,术前已存在呼吸功能不全,术后肺不张,发生肺水肿,急性肺损伤以及肺部感染等。其中前三种病因在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属于主要病因。与其他因素所导致患者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09,P0.05)。结论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护理中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适时进行排痰,配合适当的有氧治疗,对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田勋燕 《护理学杂志》2005,20(14):29-30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对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肺减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例单、双侧肺减容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训练组(12例)。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呼吸训练,训练组行深慢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等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和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结果训练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训练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前常规呼吸训练利于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胸腔镜食管癌切除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食管癌病人256例,按照病人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胸腔镜组163例,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左侧颈部吻合;传统组93组,采用常规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高于传统组,呼吸频率(RR)与分钟通气量(MV)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均呈依次降低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段胸腔镜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总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组,右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食管癌复发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联合左侧颈部吻合具有微创优势,能减轻食管癌病人疼痛程度,对病人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病人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操作复杂,适应证有限,不能完全替代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胸腔镜组)与22例常规开胸行肺减容术(开胸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胸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术后漏气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5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患侧上肢活动是否受限、拔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P〈0.05);监测指标: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MWT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开胸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不受限及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80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pH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特重度烧伤患者腹腔压力增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根据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测量值分为两组:IAP≥12 mmHg者为腹内高压组,共10例;IAP<12 mmHg者为对照组,共6例。每日在固定时间检测患者腹腔压力一次,记录呼吸频率(RR)、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气道压(MAP)、呼气末正压(PEE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内高压组RR、PaCO2的变化与IAP的改变呈正相关,而PaO2、PaO2/FiO2与IAP呈负相关(P<0.05),MAP、PEEP与IA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压力的上升与呼吸功能的指标具有相关性。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应常规监测腹内压的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预防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霉素与小剂量舒利迭治疗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舒利迭每次1吸,每日2次,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红霉素,1次0.25g,每日4次,同时将舒利迭每次1吸,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及痰量及步行6min距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预计值、FEV1/FVC及MV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中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其中pH高于对照组(P<0.05),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行6min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且24h痰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舒利迭治疗COPD,能更快的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复张技术对重度颅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5例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肺复张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h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urra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GC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平均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而心律(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上升,与复张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张结束后120s MAP、HR、CVP逐渐恢复,与复张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复张能有效改善氧合指数,改善患者预后,且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处理结直肠穿孔中对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穿孔患者78例,术中根据患者腹部情况,除有明显腹胀、反复腹部手术史、不能耐受气腹者,均先行腹腔镜探查,再根据腹腔条件、George腹腔污染分级、病灶局部情况及全身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将患者是否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作为研究因素,分为腹腔镜组(n=43)和开腹组(包括直接开腹+中转开腹病例)(n=3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结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方面,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恢复情况在术后第3 d及第7 d较开腹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腹腔镜探查的前提下,对于腹腔条件好、污染程度轻的结直肠穿孔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安全,创伤小,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11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各58例。腔镜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并发症情况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创口直径、第1天引流量、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腔镜组较为明显;2组FEV1/FVC、Pa 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出血量少、创口直径小,术后住院时间短且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18.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 实验组采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21例,并以同期肺癌手术未发生呼衰的84例作为对照组,用x~2检验。结果 术后呼衰组的术前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0)、第一秒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0/FVC%)等均明显低于无呼衰组。根据手术方式分析,袖式肺叶切除、肺叶切除组的呼衰发生率均低于全肺切除组。肺癌术后肺部感染亦导致呼衰发生率增高。结论 肺功能下降、术后肺部感染是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肺功能较差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全肺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