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33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探索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选取71例鞘膜积液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n=36,行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单孔腹腔镜组(n=35,行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从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两组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次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传统手术组明显少于单孔腹腔镜组(P0.05)。目前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是安全有效的,提示临床上应进一步细化鞘膜积液术前诊断,从而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建议临床上针对双侧鞘膜积液和复发鞘膜积液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两种手术方式的技术要点及适应证。方法:随机选取腹股沟斜疝患儿76例,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技术要点、难易度及疗效。结果:患儿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直接缝合53例,手术时间10~30min,1例术后发生鞘膜积液。导引针缝合23例,手术时间5~30min,无复发病例。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均有效。直接缝合更适于疝囊较大的患儿,导引针缝合更适于疝囊较小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单孔腹腔镜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术中均发现未闭合鞘状突。手术瘢痕小且隐蔽,复发率低。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精索近侧入路疝囊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274例斜疝、鞘膜积液采用精索近侧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术.结果本组274例一次性治愈,131例鞘膜积液手术时间6~10 min,平均8 min,143例斜疝手术时间7~13 min,平均10 min.15例术后阴囊水肿;随访3个月~6.5年,平均3.5年,无并发症.结论精索近侧入路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科对85例小儿鞘膜积液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腹腔镜,疝钩针带4号丝线经患侧内环口体表处穿刺进入腹膜外间隙潜行,借助水分离技术使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与后腹膜间隙分离,环绕内环口1周完成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85例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增加辅助操作孔,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单侧13~20 min,平均16 min;双侧23~36 min,平均29 min。85例随访4~9个月,平均6个月,1例患儿术后3周腹股沟穿刺点发生迟发性线结反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术后体表无明显瘢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且由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400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8例,对照组应用大圆针及Endoclose腹壁缝合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92例。回顾分析2组不同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否需要增加辅助钳、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 结果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费用[单侧:(6.29±0.32)千元比(7.40±0.53)千元,双侧(8.85±0.65)千元比(9.60±0.38)千元]、是否需要增加辅助钳(106/208比48/192)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疝针"或腹壁缝合器即能完成手术,费用更低;而且该技术微创、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急性阑尾炎的基础上,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为74例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患儿行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1例发生腹腔内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6~36个月,早期行腹腔外缝合的患儿中1例于术后1个月缝合线感染,迁延不愈,术后3个月拆除缝线后治愈,随访未发生腹股沟斜疝;中期应用可吸收缝线腹腔内缝合的患儿中1例3个月后同侧发生腹股沟斜疝,再次手术治愈;余者及后期改用医用涤纶缝合线的患儿均无其他并发症及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安全、有效,术后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 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1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驰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80例,其中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右侧80例,左侧40例,双侧30例;单侧斜疝中20例有对侧隐性疝;交通性鞘膜积液30例,右侧20例,左侧1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5-10min,双侧疝10~20min。术后平均1.5d出院,皮肤切口无需缝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积液抽出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无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髂腹沟及髂腹下神经损伤、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儿童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明  严志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0):912-913,916
目的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2月,对腹股沟斜疝439例,其中术前诊断为双侧斜疝9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而术中探查为双侧斜疝104例,术中发现单侧直疝2例,传统手术后复发疝16例。在脐上缘做10 mm弧形切口,切口内偏右侧穿入5 mm trocar,偏左侧穿入3 mm trocar,用改良套管钩针行内环口环形荷包缝扎术。结果 24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10.1±5.0)min,198例双侧手术时间(15.2±2.5)min。总住院时间1~3 d,平均2 d。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复发。无阴囊积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疗效肯定,伤口小,安全快速,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7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监视腹腔,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表刺入并带入4号丝线,在腹膜外环形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7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22例(31.4%)。平均手术时间48例单侧疝13 min(7~19 min),29例双侧疝21 min(14~31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h(26~52 h),未发现有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3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2.6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少,效果好,容易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1年4月应用SILS及改制的普通硬膜外穿刺针完成176例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手术。取脐部纵切口,直视下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用改制的16号硬膜外穿刺针带4号丝线经皮沿内侧腹膜下潜行穿入,依次越过腹壁下动静脉、输精管、髂外血管和精索,越过精索后刺破腹膜进入腹腔,更换有凹槽的穿刺针沿外侧腹膜下穿入,到达结扎线处进入腹腔,将结扎线带出体表,体外收紧结扎,悬吊于腹壁,完成手术。结果 176例SILS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58例,均同期处理。手术时间7~50 min,平均16 min。所有患儿术后3 d出院。176例随访12个月,1例同侧复发,1例同侧并发直疝(手术证实),55例鞘膜积液无复发。结论 SILS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所行手术的不同进行分组,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者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手术治疗,2组均于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记录术后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覆盖内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术后患儿康复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450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方法 1997年1月~2007年1月十年来,我院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4500例(内含鞘膜积液702例).腹腔镜下自行设计的针型器械和提插式的手术方法环形缝合内环口,针和缝线在腹膜下穿行,只缝扎腹膜. 结果 术中无腹内脏器损伤等较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9 min (5~13 min).4250例随访7~36个月,平均25个月.并发症132例(3.1%),包括阴囊残留余气10例(0.24%)、阴囊积液16例(0.38%)、脐戳孔疝27例(0.64%)、腹膜外气肿20例(0.47%)、戳孔处血肿15例(0.35%)、线结异物感30例(0.71%)、阴囊血肿8例(0.19%)、医源性隐睾6例(0.14%).复发35例(0.82%). 结论 本手术方法安全可靠.熟悉腹腔镜下疝环口周围的解剖结构,小心操作,能避免或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12年3—9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163例。于脐环下方置入5mm腹腔镜,采用自制疝气针,于腹横纹插入并带入爱惜康0号丝线,于腹膜外环形高位结扎内环口。结果术中过程顺利,5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5—10min;双侧10—15min;术中出血量0.2—2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术后第2天出院。无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血肿等。163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可发现并治疗对侧潜在斜疝。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制缝合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应用自制缝合针为93例患儿行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5±5.8)min,切口不需缝合。除2例有皮下异物感外,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3.4±1.7)d。随诊患儿症状均消失,术后无疤痕。结论:应用自制缝合针行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小,损伤轻,疼痛轻,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可有效防治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联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安徽阜阳疝病专科医院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682例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682例患儿手术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精索血管或输精管损伤。手术时间:单侧5~12 min,平均8.5 min;双侧10~24 min,平均17 min。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75例(13.09%)。术中出血量为0.5~2 ml,平均1 ml。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恢复饮食,并可下床活动。所有患儿均在术后次日上午办理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 结论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斜疝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开展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