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硬膜外腔阻滞、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微泵静脉输注全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作一比较,以供选择一种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根治术的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小儿,随机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骶管阻滞后进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B组行单纯全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后各时点的MAP、HR、SpO2、PETCO2变化情况;全麻药和肌松药的使用量、肌松效果、苏醒时间、苏醒期情况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药和肌松药使用量少,肌松满意,苏醒时间短,苏醒期不良反应少.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根治术中使用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较单纯全麻具有镇痛完善、肌松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浅全麻,单纯静脉全麻及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等麻醉方式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优缺点,观察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I级患儿,均为下腹部以下手术,分三组,A组为连续硬膜外阻滞复管浅全麻,B组为单纯静脉全麻,C组为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观察各组生命体征变化、牵拉反应、肌松及麻醉操作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A、C组患儿生命体征平稳,B组患儿生命体征波动大,B组患儿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肌肉不松弛。A、C组患儿肌松良好,镇痛完善。B组麻醉操作时间最短,但术后苏醒时间长,苏醒后述疼,哭闹,A组麻醉操作时间最长,A、C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苏醒后安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用于儿童全麻时的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8岁ASAI级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SR组和PR组。S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SR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术中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PR组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三组患儿诱导成功后均给予肌松剂完成气管插管。评价三组患儿的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S组、SR组和PR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苏醒及拔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2例(60%)、高血压1例(5%);SR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10%),心动过缓2例(10%)、低血压6例(30%);PR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10%),心动过缓4例(20%)、低血压9例(45%)。S组、SR组和PR组分别有16例(80%)、8例(40%)和6例(30%)出现苏醒期躁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全麻均安全、有效,苏醒迅速。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适用于儿童全麻。  相似文献   

5.
李晓军 《中外医疗》2013,32(13):40-4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骶管麻醉下新生儿苏醒期躁动。方法选择40例腹部手术新生儿,随机等分为全麻组(Ⅰ组)、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Ⅰ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Ⅱ组取左测卧位行骶管穿刺,确认进入骶腔后注入0.20%~0.25%罗哌卡因(2~3mg/kg),均含1∶20万肾上腺素。骶管注药后诱导插管,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记录镇静、躁动评分(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结果两组停药后SAS评分、VAS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全麻复合骶管麻醉,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全麻药用量,增强肌松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对患者正常生理的干扰,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施行患者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麻药用药的深度达到患者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为度。结果:全麻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64.3%),经统计学处理P<0.05,手术区肌肉松弛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好,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烦燥发生少,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腔麻醉达到了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更佳的麻醉效果,是开胸及腹部大型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止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胸手术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2~3级,年龄35~60岁病人,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30例;全麻诱导前先行T8~9或T7~8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证明无误入脊髓腔后注入15 g/L利多卡因3-5 mL;对照组(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手术期及麻醉恢复期间血压、脉博等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的效应.[结果]E组术中血压、心率比C组明显低(P< 0.05);术毕苏醒早期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 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事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亚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12-1213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下胸科手术对全麻用药量、麻醉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行硬膜外麻醉后同时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分别观察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的SBP、DBP、HR、SpO2及PETCO2。结果:Ⅰ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波动明显,术中全麻药用量大,拔管时间明显延长,患者应激反应强烈。Ⅱ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麻药用量小,拔管及时。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又利于胸科术后患者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实验组)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B组(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观察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2h、气管拔管时的BP、HR以及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 A组整个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期短,术后镇痛完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掬华  李启 《四川医学》2007,28(6):653-654
目的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及感染的发生率,增强肌松效果,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对患者施行自控镇痛术(PCEA)。方法首先作好相应间隙硬膜外穿刺,在确保穿刺成功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术中手术区的肌肉松弛及镇痛由硬膜外腔给药维持,全身麻醉药用药量达到患者消除神志为度。结果全身麻醉药用量较全凭静吸复合麻醉减少(氨氟醚减少69%、氟芬合剂减少75%,长效肌松剂减少78.6%);较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用药量减少(氨氟醚减少44.5%、氟芬合剂减少50%,长效肌松剂减少40%),经统计学处理P<0.05,术毕患者苏醒快,呼吸恢复早,无烦躁发生,减少了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局部麻醉加持续硬膜外麻醉加静吸复合麻醉达到了理想麻醉的效果,是腹部大型手术及开胸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彩云 《中外医疗》2011,30(5):65-65
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满足下腹部开腹手术,但下腹部腹腔手术的镇痛、镇静、肌松要求都比开腹手术高,还要让病人感到舒适,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肌松良好的优点,但不能满足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必须复合静脉麻醉让病人在安静睡眠状态下才能完成手术。所以我们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其肌松、镇痛、镇静效果好,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生命体征波动不大,术毕苏醒快,苏醒过程简单,并且比静吸复合麻醉经济,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王小红 《华夏医学》2003,16(1):57-58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在静吸复合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气管插管前以异丙酚1-2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以微量泵用异丙酚按1-2mg.kg^-1.h^-1速度持续注射,适量调整。结果:241例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较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麻醉,手术时间及用药多少和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相关,术组患者多数于术后停药后10min左右意识清醒,结论:异丙酚因起效迅速,作用时间快,苏醒快,推荐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用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 (肝、胆、脾、胃等 )时 ,哪一种麻醉方法更能满足手术要求 ,同时又能尽量减少用药量 ,以及满足部分患者术后镇痛的要求。方法 :2 4例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等 ) ,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 (简称A组 ,n =12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麻醉诱导 ,1%普鲁卡因 /司可林 ,安氟醚维持 ,T8~T9或T7~T8穿刺 ,L D A合剂 )和单用静吸复合全麻组 (简称B组 ,n =12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诱导 ,1%普鲁卡因 /司可林 /安氟醚维持 ) ,连续监测ECG、HR、sPO2 、BP ,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观察病人对刺激的反应。麻醉效果主要指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肌松程度、术后苏醒快慢等及麻醉药用量的多少等。结果 :A组病人术中对手术反应轻 ,肌松程度好 ,术后苏醒迅速 ,同时可满足部分患者的术后镇痛的要求 ,且麻醉药用量显著小于B组。B组病人吸入麻药以及静脉给司可林用量都较A组用量大 ,且术中出现摇头、流泪、四肢抽动等反应 ,术后苏醒延迟普遍 (术后 0 5~ 1h苏醒 ) ,苏醒后肌张力恢复慢 ,又不能满足术后镇痛。两组麻醉诱导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结论 :上腹部择期术病人 ,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0.2%布比卡因加0.0002%芬太尼混合液行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手术中镇痛、肌松、手术结束清醒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择期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全凭静脉复合全麻,Ⅱ组取0.2%布卡比因加0.0002%芬太尼混合液,1ml/kg,行骶管阻滞,记录麻醉前、后和手术结束各时点的心率(HR)、呼吸(R)、血压(BP)、氧分压(SpO2)。结果Ⅰ组氯胺酮用量明显高于Ⅱ组(P<0.01),Ⅰ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长于Ⅱ组(P<0.05),初醒时和术后6h的疼痛评分,Ⅰ组疼痛评分亦明显高于Ⅱ组(P<0.01):而两组术后6h肌力评分和术后12h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布比卡因与极低浓度芬太尼混合液行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术中镇痛效果佳,肌松满意,辅助静脉麻醉药用量较静脉全麻组明显减少;术毕苏醒迅速,术后镇痛时间长,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并发症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用于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进行下腹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喉罩通气组(A组)与氯胺酮麻醉组(B组),A组先行骶管阻滞,成功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丙泊酚2mg/kg,根据患儿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术中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4-6mg/(kg·h)维持,B组静注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10-15min后或术中有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1.5mg/kg,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术毕时的MAP、HR、SPO2。纪录麻醉苏醒时间、术中肌松、体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HR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明星差异;A组切皮时及术中MAP、HR平稳,B组较基础值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SPO2始终维持在100%。B组患儿有7例术中SPO2下降至95%以下,两组差异显著(P〈0.01);肌松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喉罩通气技术能为婴幼儿下腹及会阴部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及理想的镇静深度,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张斌  郎淑惠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80-1181
目的总结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在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患儿按麻醉方法分为3组,A组为骶管阻滞组(n=7),骶管注入0.7%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ml/kg;B组为静吸复合全麻组(n=7),静脉依次给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ug/kg、顺苯磺阿曲库胺0.3mg/kg,插管后机械通气;C组为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组(n=7),先按A组方式行骶管阻滞后,静脉给氯胺酮1-2mg/kg,γ-羟丁酸纳80-100 mg/kg或者异丙酚2-3 mg/kg,表麻后插管。结果 A组7例全部治愈;B组3例出现并发症,4例治愈;C组1例出现并发症,6例治愈。结论低体重新生儿腹部手术的麻醉首选骶管阻滞,有合并症者可选用骶管阻滞加浅全麻插管。  相似文献   

18.
白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161-16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盆部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78例择期患者胸腹盆部疾病的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术中监测ECG、NBP、SpO2、ETCO2、CVP和尿量等的变化。结果:患者术中经过顺利,呼吸循环稳定,肌松镇痛完善,手术结束后苏醒恢复快,并能进行有效地术后镇痛,使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盆部手术应用,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各种麻醉药用量均相对减少,麻醉过程平稳,术后可有效的进行术后镇痛,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婴幼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分为骶管阻滞A组,静脉复合麻醉B组,每组各30例。比较术中切皮、牵拉反应,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骶管阻滞组镇痛肌松效果优于静脉全麻组,且其麻醉管理安全,术后苏醒早,安静无痛不烦躁。结论A组骶管阻滞镇痛肌松效果确切,镇静深度适宜,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D)经肛门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经肛门行改良SOAVE根治术的HD婴幼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组(A组)20例和单纯气管内麻醉组(B组)20例.两组术前30分钟均肌注阿托品0.02mg/kg、地西泮0.02mg/kg,A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行骶管穿刺,注药观察5分钟无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征后行气管内复合全麻;B组单用气管内麻醉,诱导维持同A组.术中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HR、ECG、NBP、SpO2及PetCO2.结果: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各项生命体征在各时点表现平稳;B组SBP、DBP和HR手术开始和拔管时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是经肛门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