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治疗药物监测的实践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100730)孙春华,傅得兴,宋友华10年前我院正式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简称TDM)。在此期间我们因地制宜从小到大逐步壮大发展,现在已经建立了40种药物监测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体内药物浓度的测定系统。探索临床药...  相似文献   

2.
开展院外病人治疗药物监测的体会蔡明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210002)随着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深入开展,我们从下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发展到指导病人院外用药。由于大多数院外患者均为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在缺少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常用心血管药物的监测钟明康,王宏图,张静华(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心血管药物的有效治疗浓度通常较窄,当给药剂量略大于治疗剂量,甚至使用治疗剂量时,即有中毒症状出现,因此,极有必要直接监测药物浓度。当有以下七种情况时,应考虑进行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4.
四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雯 《广东药学》2005,15(4):54-55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服用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BZ)、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PHT)患者共1598例/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儿童抗癫痫药物在我院应用的现状和趋势。结果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的患者占50.3%,小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42.9%,高于正常治疗范围的患者占6.8%,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总达44.1%。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淑敏  谷慧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107-107,109
目的对我院呈报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由医生和药师详细填写ADR报告,呈交院ADR监测小组。结果ADR的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55岁以上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13大类45个药物品种,其中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大(27.8%)。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2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6.6%)。结论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中,落实ADR监测制度,提高对ADR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丹桂飘香,千里寄相思;明月婵娟,天涯共此时。为促进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毒理学(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and clinical toxicology,TDMCT)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TDMCT工作与科研的发展,由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会(IATDMCT)及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TDMCT)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于2010年9月23-25日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李大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领域热点和趋势,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本院)2022年开展的治疗药物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19—2023年关于治疗药物监测领域的研究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后纳入1301篇英文文献、330篇中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以及分析方法。2022年本院开展药物浓度检测总例数为864例。监测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他克莫司(37.27%)、雷帕霉素(18.17%)和万古霉素(14.35%)。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浓度结果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占比最高为90.06%,其次是雷帕霉素为85.35%,地高辛为85.00%。结论 目前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主要为万古霉素、地高辛、抗癫痫药物的合理用药。本院搭建临床药师参与报告解读的治疗药物监测平台,还需关注抗精神类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8.
高原环境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使得药动学参数、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的表达及功能均会发生变化。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作为个体化用药的依据被广泛的关注,高原环境对监测药物有何影响?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监测药物种类、治疗窗以及检测血样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临床常用监测药物代谢的影响。为高原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更好的保证高原人群合理用药,也为后期课题组开展高原治疗药物监测以及研究药物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伏立康唑是目前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一线用药,该药既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proteins,CYP)2C9、2C19、3A4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临床上与许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而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使用伏立康唑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本文通过对1例曲霉菌中枢感染患儿应用伏立康唑的监测与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治疗药物监测在识别药物相互作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老年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疗效。方法对164例年龄≥60周岁的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随机分为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CPAP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后的24 h最高收缩压和最高舒张压。结果(1)三组治疗后最高收缩压和最高舒张压均有下降。(2)CPAP对照组最高收缩压和最高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3)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最高收缩压和最高舒张压下降,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中CPAP辅助治疗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抗癫痫药物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分别服用4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及其中毒原因,特点,方法:对942例癫痫患者所服抗癫痫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高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1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病例在服用常规治疗剂量情况下,血药浓度就已高于有效范围,并出现中毒症状,单一用药时PHT的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种药物(P<0.01)。联合用药中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联用的中毒比较较高。结论:适时监测血药浓度可避免抗癫痫药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李军 《中国药业》2008,17(11):55-55
目的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分别测定患者地高辛和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共监测地高辛723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0.8~2.0μg/L)的有339例,有效率为46.9%;共监测卡马西平89例,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4~12mg/L)的有42例。有效率为47.2%。结论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药物,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主动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为个体化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便利。阿糖胞苷(cytosine—arabinoside,Ara—C)是临床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在细胞内产生的阿糖尿苷(uridine—arabinoside,Ara—U)为无效代谢物。本文设计用Ara—U/Ara—C浓度的比值,作为Ara—C耐药性指标,若患者体内的Am—U与Ara—C比值高,就认为该患者对Ara—C耐药;反之则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药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1027例老年住院病人(≥60岁)进行为期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其中120例发生了161次ADRs,发生率为11.68%(120/'1027)。结果表明,抗菌药物引起的ADRs次数量多,但降糖药发生ADRs的危险性最大;病人的性别、住院期、用药种数、ADRs史和同服中草药与ADR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引起ADRs的重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的几点建议范济明,秦可利(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青岛266071)药物在防治或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促使病人的生理、生化机能恢复正常,用来防病治病,发挥其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起...  相似文献   

16.
新抗癫痫药物唾液浓度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萍  蔡兰云 《江西医药》2006,41(6):426-428,415
癫痫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而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剂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年来,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癫痫药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1。1974年.Gorodetzky和Kullberg首先提出.用唾液代替血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fic Drug Monitoring。TDM),现已有100余种药品用唾液作为药物浓度监测.包括传统抗癫痫药物如苯妥因(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其唾液浓度与血浓度密切相关[21.为抗癫痫药物的唾液浓度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近10年来一些新的抗癫痫药物陆续问世.新抗癫痫药物药动学如何?唾液浓度及与血液浓度相关性如何?作者查阅大量有关新抗癫痫药物血液与唾液浓度监测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地区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内蒙地区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s)监测的研究现状及经验体会,包括ADRs监测的种类,方法与展望,讨论了开展ADRs监测中的内个问题。(1)ADRs调查项目表的制定与应用,(2)如何判断ADRs?(3)ADRs监测中使用药物登记表的意义:(4)做好ADRs监测结束后的总结与分析;(5)基层卫生单位开展ADRs监测时要排除干扰因素;(6)搞好协作,培养技术队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种类的变化、分析监测方法技术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治疗药物监测学科的研究进展。液质联用和免疫检测法是临床常用方法,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药物基因组学、游离药物浓度监测技术和群体药动学(PPK)将成为未来治疗药物监测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严俊  朱幸芳  茹仁萍 《中国药业》2006,15(10):44-44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的ADR报告54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例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为主(占53.7%),与该院的实际用药情况有关;肝病治疗及辅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48.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7、8%)。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儿科药学杂志》2010,16(2):63-63
由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会(IATDMCT)与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承办的“2010北京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9月23~25日在北京召开(详见本刊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