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RP)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0例ITP,35例AA及6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并计算RP绝对值。结果:ITP组RP百分比为(23.61±7.26)%,明显高于对照组(7.62±2.01)%)(P〈0.01),其RP绝对值为(8.36±4.01)×109/L,则低于对照组(21.35±7.78)×109/L(P〈0.05),ITP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后RP百分比明显降低(8.58±1.97)%,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RP百分比((4.12±1.81)%)(P〈0.05)和RP绝对值(2.63±1.22)×109/L (P〈0.01)都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P简便易行,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学检测特点。方法对131例已经确诊为ITP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免疫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年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30×109/L90例(68.7%),PLT〉30×109/L 41例(31.3%),且以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增高87例(66.4%)为主,血小板相关抗体IgM和IgA增高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减低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测定值并未出现明显降低;出现少数抗核抗体、可提取核抗原阳性患者,但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TP患者免疫学指标的测定与统计分析对于完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实施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ysmex XE-5000自动化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1例,慢性乙型肝炎36例,肝硬化33例,肝移植术后5例]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网织血小板百分比(IPF%),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组患者外周血PLT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ITP、MDS、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IP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ITP组和肝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P〈0.01).ITP、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ITP、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P-L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肝移植患者显著高于对照(P〈0.01).ITP、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其中ITP和肝硬化患者显著高于对照(P〈0.01).AA患者IP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P-LCR和PDW虽低于正常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MPV、PDW、P-LCR 检测的结果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观察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胜紫癜患者(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1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aemia,AA)和4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和AA患者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初诊时ITP患者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A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而AA患者PDW、MPV、P—L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TP患者缓解后PLT明显上升,而PDW、MPV、P—LCR下降;AA患者缓解后PLT、PDW、MPV、P—LCR均上升。ITP和AA患者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三台血液分析仪阻抗法与显微镜手工法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并探讨其对血小板输血阈值判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实验室三台血液分析仪(LH750、CD-3700和Sysmex-xt1800i)分别计数低值血小板患者274例,PLT均小于100×109/L,以显微镜手工法为参考,按检测结果将血小板分为0〈PLT≤5×109/L,5×109/L〈PLT≤10×109/L,10×109/L〈PLT≤20×109/L,20×109/L〈PLT〈100×109/L四组,并与手工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台血液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在PLT≤20×109/L时相关系数(γ)均〈0.8。当20〈PLT〈100×109/L时相关系数(γ)均≥0.8.从ROC曲线分析,三台血液分析仪分别在0〈PLT≤5×109/L和5×109/L〈PLT≤10×109/L两组中AUC均小于0.90,在10×109/L〈PLT≤20×109/L组中AUC均大于0.90(分别为0.913,0.904,0.947)。结论三台血液分析仪计数PLT≤20×109/L的样本与镜检法相关性较低或无直接相关性,故对低值血小板,考虑需要血小板输血时,应慎重对待仪器检测的结果。由ROC曲线可知Sysmex-xt1800i对不同输血阈值的判断要优于LH750和CD-37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分级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ITP出血分级标准对123例ITP患者的424例次出血事件的评估,采用x2检验比较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的程度及时长的不同分组的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的关系.ITP患者依据血小板计数分成A组(20~30)×109/L、B组(10~20)×109/L和C组(0~10)×109/L,同时依据天数分成7组,共计21小组.结果 血小板减少≥4d的C组与B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的B组和A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3dPLT下降至≤20×109/L或>4d PLT下降至≤10×109/L时,容易发生严重出血,故可作为ITP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茅蔚  刘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77-2478
目的探讨3种伴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治疗疾病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采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50例健康者、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2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及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比积(PCT),并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SLE、ITP、AL患者的PLT和PCT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LE、ITP患者的MPV和P-LCR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ITP、AL患者的PDW也较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上述3种伴血小板减少疾病的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荣  邱宏春  吴鹏飞  王勇 《临床荟萃》2011,26(2):104-10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4项参数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ITP患者(ITP组)及60例骨髓检验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组治疗后巨核细胞数低于治疗前,(69.5±14.6)个/片vs(178.8±54.1)个/片(P<0.01),产巨核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9.4±31.2)%vs(5.2±2.7)%、(86.9±52.3)×109/L vs(37.2±13.7)×109/L、(3.10±0.63)%vs(1.40±0.35)%、(9.6±1.7)fl vs(9.0±1.7)fl、(19.2±1.5)%vs(17.3±1.3)%(P<0.05或<0.01),但巨核细胞数、产巨核细胞比例、PCT、MPV和PDW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LT则低于正常对照组。ITP患者初诊时PLT不同水平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诊时不同巨核细胞数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初诊时外周PLT与疗效无关,治疗2周内患者PLT超过100×109/L其基本治愈率较高(96.0%);每单位涂片(1.5 cm×3 cm)巨核细胞计数>100个的患者治愈率达85.7%,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ITP患者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并计数巨核细胞数,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对预后的判定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4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小板参数及所有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轻、中、重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PLT与MPV呈负相关(r=-0.513,P〈0.05),MPV与P-LCR呈正相关(r=0.713,P〈0.05),其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ITP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RT)的相关临床疾病.方法 将血小板计数(PLT)〉500×10^9/L的3 065例RT患儿纳入调查,根据PLT将其分为4组:A组(PLT:〉500×10^9/L~700×10^9/L,n=2 533)、B组(PLT:〉700×10^9/L~900×10^9/L,n=434)、C组(PLT:〉900×10^9/L~1 000×10^9/L,n=61)和D组(PLT:〉1 000×10^9/L,n=37).分析各组患儿的原发疾病.结果 患儿RT的总发病率为8.5%(3 065/36 000).RT的发病随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岁以内患儿RT的构成比为72.0%(2 206/3 065).4组患儿以PLT轻度增高为主(82.6%,2 533/3 065),疾病种类包括肺炎,其他感染,组织损伤(烫伤、烧伤及骨折等)及其他疾病,其中,肺炎所占百分比最大,为51.4%(1 574/3 065).结论 RT患儿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尚无与RT相关联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彭碧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0-911,913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与血小板(PLT)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组进行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PLT、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组最低(P<0.01),脾亢组次之(P<0.01),PCT与PLT变化一致,各组PDW均增高(P<0.01),MPV以ITP组与免疫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与ITP组相比,巨核细胞数、PLT值、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与ITP组相比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病例骨髓均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组巨核细胞总数及颗粒巨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MgA)组巨核细胞呈病态改变。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雅培CD-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疾病组中,再生障碍性贫血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无变化;而急性白血病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升高(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中,PLT计数减少(P〈0.01),MPV升高(P〈0.05),PDW升高(P〈0.01)。结论PLT、MPV、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NE-15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6例ALL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的PLT、MPV、PDW,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作为对照。结果ALL患者的PLT、MPV比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而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后骨髓恢复早期,PLT、MPV、PDW比骨髓抑制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完全缓解期,PLT、MPV、PDW升高,与治疗前、抑制期、恢复早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组的PLT比治疗前和骨髓抑制期升高(P0.01),MPV、PDW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未缓解组PLT比治疗前下降(P0.01),MPV、PDW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MPV、PDW的变化在ALL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是治疗后效果观察、预后判断的预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血小板计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两种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血小板(PLT)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选取PLT<20×10^9/L、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300×10^9/L共5组患者,其中PLT<20×10^9/L和大于300×10^9/L为20例,其他3组各30例。分别用SysmexXT-2000i、MEK-6318K和镜检法计数PLT,以镜检法PLT计数为参考。结果当PLT<20×10^9/L和大于300×109/L,MEK-6318K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smexXT-2000i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在20~50×10^9/L、50~100×10^9/L、100~300×10^9/L时,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PLT过少、过多时,以及当血细胞分析仪提示PLT分布异常或PLT直方图异常时,要及时地采用手工计数法复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54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0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分别为(71.95±55.35)×109/L、0.08%±0.0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2.06±1.23)fL、15.92%±3.33%,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PDW均比无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巧  冯文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3-2074,207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三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02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急性白血病(AL)26例,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ITP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AL组患者的PLT、PCT、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AL、AA与ITP比较,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明显低于ITP组(P0.05)。治疗后缓解组ITP、AA、AL的PLT、PCT明显升高(P0.05),ITP组MPV、PDW、P-LCR明显下降。AA、AL组MPV、P-LCR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1a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CD5CD19双标抗体检测20名正常对照,31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和B-1a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并比较地塞米松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之间B-1a细胞变化的差别。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1a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32)%,绝对值为(74.8±26.6)×106/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下降至(31.9±14.5)×106/L,其中地塞米松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前B-1a细胞分别为(91.8±44.3)×106/L和(48.9±25.8)×106/L(P〈0.05),治疗结束后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B-1a细胞分别为(22.5±12.3)×106/L和(43.9±13.2)×106/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升高,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B-1a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治疗前B-1a细胞水平较低者提示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