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炎性因子在冠心病 PCI 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根据再次冠脉造影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n=68)和非再狭窄(非 ISR)组(n=173),109例疑似但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 IL-18、IL-10和 MMP-9浓度。结果ISR 组和非 ISR 组血清 IL-18和 MMP-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 IL-10浓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非 ISR 组相比,ISR 组血清 IL-18和 MMP-9水平明显增高,而 IL-10浓度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L-18、IL-10和 MMP-9与再狭窄有关,炎性反应可能是冠心病 PCI 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彭乔清  刘启明  罗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52-215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浓度(ADMA)与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2009 年实施PCI术的患者共341例完成随访,经冠脉造影(CAG)31例患者证实支架内再狭窄(ISR),310例未见ISR.所有患者PCI 术前及随访时均以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测定血浆ADMA 和L-精氨酸比值(L-arginine,L-Arg)浓度,比较ISR组与非ISR组PCI术前、后血浆ADMA 和L-Arg浓度的变化.[结果]①ISR组ADMA在PCI术前及术后均高于非ISR组;左旋精氨酸/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L-Arg /ADMA,L/A)均低于非ISR组.②ISR组术后与术前比较,ADMA有所升高;非ISR组术后与术前比较,ADMA、L-Arg、L/A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ADMA浓度升高与PCI术后ISR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浆L-Arg/ADMA比值降低与PCI术后ISR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71例冠心病PCI术患者(A组)及167例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B组)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并将B组分列为有冠脉狭窄组(B1组,118例)和无冠脉狭窄组(B2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血清CRP水平冠心病患者(A组和B1组)明显高于无冠脉狭窄组(B2组)(P〈0.01);冠心病PCI术患者(A组)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组(B组)血清CRP水平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管腔再狭窄,因此PCI术后应加强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4.
冯旭霞  何亚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246-224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接受PTCA治疗并于PTCA术后半年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患者20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80例(非再狭窄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48h及术后半年IL-6、IL-18水平。【结果】两组术前IL-6、IL-18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8hIL-6、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6个月RS组IL-6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1),IL-18继续增高,高于术前及术后48h。无RS组术后6个月IL-6与IL-18表达水平下降,IL-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8表达水平仍高于术前(P〈0.01)。【结论】IL-6、IL-18与PTCA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发生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35例(糖尿病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35例(对照组),均接受PCI治疗,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支架置入情况;PCI术后随访12~36个月,比较2组心绞痛再发作、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植入支架数较对照组多(P〈0.05),置入支架直径及长度较对照组长(P〈0.05,P〈0.01);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严格掌握PCI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准备充分、术后处理规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及IL-6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16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9例,并与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冠心病3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IL-6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120例RA患者和168名健康体检者的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组IL018基因启动子-607C/A住点存在CC、CA和AA型3种基因型,-137G/C位点存在GG、GC和CC型3种基因型。-607AA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RA患者组(x^2=18,87,P〈0.05),而CC型在RA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4.34,P〈0.05);等位基因C和A分布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x^2=12,91,P〈0.05)。-137G/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C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x^2=4,36,P〈0.0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RA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升高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以及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0例的血清CRP浓度。结果ACS组CR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术前,而仅接受造影未接受PCI的对照组患者,造影前后CRP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CRP可作为临床ACS患者的监测指标。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应给予相应的治疗,且在PCI术后应加强对炎症反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0、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及18(IL-18)、干扰素-γ(IFN-γ)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43例不同分型的MS患者(MS组)和45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中IL-10、IL-18及IFN-γ的水平。结果:MS组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MS组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而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均P〈0.01);重型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S组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1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IL-10I、L-18参与MS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观察MS患者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免疫抑制疗法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IL-18和上调IL-10等两类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行PCI术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根据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4例ISR患者设为ISR组,72例无ISR患者设为非ISR组。采集所有患者首次入院时5 ml空腹外周静脉血,取上清液,检测RDW、Lp-PLA2水平和血脂指标。对比两组患者RDW、Lp-PLA2与血脂水平差异,分析RDW、Lp-PLA2水平与PCI术后ISR发生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Lp-PLA2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预测PCI术后ISR发生的价值。结果:ISR组RDW、Lp-PLA2检测值均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检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Lp-PLA2是PCI术后ISR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RDW预测PCI术后ISR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可溶性白细胞表面抗原40配体(sCD40L)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共120例,其中88例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对照组),32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收集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周以及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个时间点的BMI、肾小球滤过率(GF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GHbA1c)、LDL-C、HDL-C、Hcy、sCD40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1周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发现再狭窄组的LDL-C、Hcy、sCD40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CD40L及Hcy的升高会增加再狭窄的风险,且Hcy与LDL-C(r=0.36,P=0.002)、sCD40L(r=0.27,P=0.001)呈正相关。结论:支架植入术后LDL-C、Hcy、sCD40L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子,并且Hcy与LDL-C、sCD40L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对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797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UA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UA水平为(406.54±78.18)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43.78±76.64) 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3).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降低血UA浓度可能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0(IL-10)与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冠脉事件(CE)发生的相关性,为预防PCI后CE的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105例行PCI术的冠心病(CHD)患者,男性7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4.80±9.62)岁,根据随访结果把患者分为CE组和非C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IL-18、IL-1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Logistic回归强迫引入法分析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变量之间的线性数量关系。【结果】CE组患者PCI前血浆IL-18与IL-18/IL-10比值显著高于非CE组(P均〈0.01),CE组患者PCI前血浆IL-10显著低于非CE组(P〈0.01)。CHD患者血浆IL-18/IL-10比值、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分别使CHD患者PCI后CE的优势比(OR)值增加4.28倍、8.23倍、7.82倍、8.85倍(P均〈0.05)。【结论】除传统的CHD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外,CHD患者血浆IL-18/IL-10比值增大也增加CHD患者PCI后CE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QT离散度(QT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与趋势,探讨PCI术对QTd和HRV的影响,从而估计PCI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入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8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病变组24例及三支病变组14例 ,在术前d3、术后d10、术后1个月分别测QTd、HRV.[结果]PCI术前[d3(58.59±12.69 ms)]和术后[d10(45.64±10.45)、1个月(43.31±9.86)ms]的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术后d10和术后1个月的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CI术前d3 HRV 与术后d1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术后1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支病变组术后QTd和HRV改善程度[(22.09±2.01) 、 (36.69±5.61) ms]高于双支病变组[(18.37±2.25) 、(31.14±4.62)ms](P<0.05),双支病变组QTd和HRV改善程度高于三支病变组[(15.16±2.05) 、(26.10±3.36)ms](P<0.05).[结论]成功的PCI使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充足的血供,QTd改善迅速而显著,HRV在术后1月改善显著 ;且PCI术对冠心病患者QTd和HRV的影响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试验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组(29例)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试验对照组(28例)未用替罗非班。两组患者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通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获得;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的TMPG 3级心肌灌注分级比例明显高于试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50.0%,P<0.01);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治疗组术后24 h、72 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sICAM-1术后24 h(24.27±2.31)ng/ml vs.(37.13±3.34)ng/ml,P<0.01;sICAM-1术后72 h(22.45±1.86)ng/ml vs.(32.4±2.59)ng/ml,P<0.01;sVCAM-1术后24 h(26.27±2.96)ng/ml vs.(43.13±3.84)ng/ml,P<0.01;sVCAM-1术后72 h(23.72±2.25)ng/ml vs.(38.92±2.61)ng/m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心肌再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UAP组和SAP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47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IL-18含量并与病情程度和病变冠脉支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单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双支病变组血清TNF-α水平与三支病变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组。结论TNF-α和IL-18与ACS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并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程度和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并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氧化脂蛋白(a)(oxidized lipoprotein(a),ox-L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介入术者39例(PCI组)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ophy,CAG)术者45例(CAG组),检测2组手术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ox-Lp(a)水平。结果PCI组术后ox-Lp(a)水平(1.32士1.05)mg/L明显高于术前(0.92±0.77)mg/L和CAG组(0.93±0.23)mg/L(P〈0.01),CAG组CAG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O.01)。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ox-Lp(a)水平可出现升高,可能与介入所致粥样斑块破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IL-18与IL-10水平,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5例ACS患者[包括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IL-18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UAP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AMI组和UAP组显著低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IL-18水平和IL-10水平为负相关关系(r=-0.595,P<0.001).[结论]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稳定性,IL-18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炎性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