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686-686,688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236例住院临产妇和14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4项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临产妇组PT、APTT明显降低,FIB和D-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进行凝血4项指标和D-D检测,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预防产科意外的发生以及对产程的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ChⅠ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Beckman coulter 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218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g)和D-二聚体(D-D).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中PT、APTT、TT和D-D值明显增高,而FⅠg值则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按ChⅠld-Pugh分级从A→B→C显示PT、APTT、TT和D-D值逐渐延长或升高,FⅠg值则逐渐降低,且A级与B、C两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级与C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凝血4项指标(PT、APTT、TT和FⅠg)同时联合检测D-D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减少的程度,以及是否有纤溶系统功能亢进,并且有助于监测对肝硬化病情的判断和评估,为临床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至2018年6月该院66例孕妇作为孕妇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组孕早期、中期、后期、临产期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D水平,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并与孕妇组不同孕期进行比较;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正常组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产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4项和D-D水平。结果 (1)孕妇组孕早期至临产期FIB水平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孕后期、临产期APTT、PT较孕早期、孕中期及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不同孕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后期及临产期D-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孕后期D-D水平正常组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早产、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产后出血组产前比较,产后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前比较,出血组产前APTT、PT延长,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后比较,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孕期凝血4项及D-D水平,有助于预估产后异常出血等不良结局风险,指导临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凝3项和D-二聚体指标在临床中的变化,探讨联合检测血凝3项和D-二聚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临产妇女为例,对该院2011年临产孕妇59例和健康非孕妇女45例进行血凝3项和D-二聚体平行测试比较。结果二者比较,临产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下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则显著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凝3项和D-二聚体对临床可以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凝血系统功能检查,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产后疾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及抗凝血指标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对肝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88例肝病患者和6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188例肝病患者 PT、APTT、TT 均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 在急性肝炎组中结果偏高,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结果降低,其中慢性肝炎组 FIB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肝病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Ⅲ在各组肝病患者中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预测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与10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10.31±0.97)s、APTT(31.44±3.67)s、TT(11.85±1.02)s、FIB(3.82±1.06)g/L;对照组PT(12.93±1.33)s、APTT(38.93±4.72)s、TT(13.56±0.94)s、FIB(2.52±0.54)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产中及时检测临产妇或产妇PT、APTT、TT、FIB及血小板,动态监测其功能变化,以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对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3项和抗凝血酶Ⅲ(AT-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49例,健康对照者30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AT-Ⅲ。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AT-Ⅲ、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且随Child-Pugh分级PT、APTT逐渐延长,而AT-Ⅲ、Fib逐渐降低。结论 3项凝血指标和AT-Ⅲ可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凝血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TT、Fg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Fg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338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同时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PT显著延长(P<0.01),慢性轻度肝炎进展为慢性中、重度肝炎时PT、APTT、TT显著延长(P<0.05或P<0.01),FIB合成显著减少(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从A、B到C级的进展之间呈负相关。结论从肝功能正常到肝炎-肝硬化的过程中,随着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不断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而FIB水平则逐渐下降;PT、APTT、TT、FIB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各类型肾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与肾脏损害严重性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进一步对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预后估计提供合理检验依据,笔者对421例各类型肾病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产前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和产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检测其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三个不同类型的时间段中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它们上述检测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及API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同时期比较:PT、APTT整个孕期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呈现出显著地减小,然而APTT在孕中期和晚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FIB妊娠阶段会伴随着孕期的增长而出现明显地增加,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但孕早期和孕中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T在整个妊娠期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妊娠期妇女孕周的不断加长,她们自身内部的凝血功能也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整个机体呈现出较为轻度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2008~2010年间唐山开滦总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分析。结果各科室间凝血四项的异常率高低明显不一。消化、烧伤、重症监护室(ICU)等科室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明显延长。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凝血机制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科室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318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孕妇在正常晚期妊娠时,体内纤溶活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胎盘剥离后的止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凝血指标测定可以确定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缺陷,应在分娩及术前测定,以防在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发生流血不止,危及生命。本文对318例临产孕妇在分娩及术前进行了4项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并与104例门诊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了解其机体的凝血功能及状况,为产科医生提供可靠性临床决策以及为产前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78例妊娠妇女(妊娠组),检测其在妊娠早、中、晚三个时期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选取健康非妊娠妇女5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相比,PT及APT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T、APTT、FIB等在妊娠各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妇女随着孕周的增加,凝血功能有增强趋势,机体呈现轻度高凝状态.高凝状态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但凝血活性过强就会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 042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96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0.89±0.06)、APTT(29.37±2.55 s)、TT(9.84±1.05 s)、FIB(4.52±0.67 g/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2±0.12)、APTT(30.29±3.36 s)、TT(10.06±0.65 s)、FIB(3.04±0.49 g/L)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形成凝血系统的完整性,妊娠不同阶段有其特殊的生理特性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分娩.妊娠妇女血液轻度高凝状态为生产安全的保护因子,但过度高凝会导致产妇出现早产.动脉血乳酸水平已被证实对判断危重症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妊娠并发症[1]具有应用价值.因此,对妊娠期尤其妊娠晚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进行凝血4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观察妊娠各时期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女性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早期妊娠48例,中期妊娠59例,晚期妊娠43例,选取该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期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比较。将43例晚期妊娠女性按照凝血指标高低分为高凝组和低凝组,比较2组的妊娠期血栓、自然流产、产后大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BG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随妊娠周期的延长,其PT、TT、APTT水平均显著降低,而FBG则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女性的高凝组血栓发生率高于低凝组,自然流产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则低于低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的各个阶段应加强对凝血4项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其凝血状态,对预防产科意外及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等反映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厌PT、APTT、TT测定为凝固法,Fbg测定为发色底物法,均在CulterACL-2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IL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b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妊高征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时间进一步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Fbg水平明显增高,其中65例中、晚孕妇女中39例大于4g/L,占60%;58例中、重度妊高征组中有46例Fbg>4g/L,占80%,某妊高征患者最高Fbg达7.5g/L。结论妊娠各期及妊高征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所谓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研究凝血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凝血仪测定法,对2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比较溶栓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溶栓后脑梗死患者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凝血指标与脑梗死患者应用溶栓药有关,检测凝血指标对合理调整溶栓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