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 32 7例和对照组 380例 ,并将病例与对照配对 93对。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差异 ,并进一步利用病例对照配对研究 ,对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5 7,P <0 0 1)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中、高浓度构成不同 ,病例组低浓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高浓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x2 =6 6 0 1,P <0 0 1) ;病例对照配对分析表明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有关 ,与非低浓度组相比 ,低浓度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1 0 5倍 (OR =2 0 5 ,x2 =6 2 2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脑梗死的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60岁以上的健康体检患者,完善胆红素、血脂等各项血液学检查,采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狭窄率≥50%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为非狭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胆红素水平、血脂等各个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258例患者中狭窄组98例,非狭窄组160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以总胆红素水平的三分位区间为分层基准,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比率随着胆红素水平的下降从23.47%而逐渐上升到45.92%(P=0.017)。调整混杀因素后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颅内大血管狭窄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血清胆红素患者发生颅内大血管狭窄的风险是高水平的血清胆红素患者的3.180倍(OR=3.18,P=0.003,95%CI为1.497~6.758)。结论低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家兔实验动物分为DM性AS模型对照组、PGE1组和PGE2组3组,采用PGE1和大剂量PGE2静脉给药两个疗程,测定血浆NO、SOD、LPO、OXLDL及NO/OXLDL的水平.结果实验结束后,PGE1组血浆NO[(259.62±6.08)mol/L]、SOD[(140.94±3.61)NU/mL]及PGE2组NO[(267.38±8.31)mol/L]、SOD[(144.8±4.46)NU/mL]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而PGE1组血浆LPO[(6.61±0.13)mol/L]、OXLDL[(43.81±3.28)NU/ml]及PGE2组LPO[(6.3±0.089)mol/L]、OXLDL[(40.61±2.37)NU/mL]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并且PGE2作用强于PGE1.结论PGE1和大剂量PGE2可升高NO/OXLDL、SOD/LPO比例,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抗氧化应激,从而抑制DM性AS发展.  相似文献   

5.
91例T2DM患者根据B超检查情况分为动脉斑块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UA、CRP和TBIL,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动脉斑块阴性组相比,动脉斑块阳性组血清UA和CRP水平显著增加,TBIL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硬化与UA、CRP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TBIL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UA、CRP和总TBIL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TCI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两组无差异。ATCI组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1%,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59%。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红素是机体内的一种天然内源性抗氧化剂,具有消除氧自由基、抗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近年,关于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危险的关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尿酸 (UA)的关系。方法 测定 16 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 (Hb)、U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和血清胰岛素浓度 ,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 (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N) ,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以HOMA IR 5 0 %位点 ,作为判断胰岛素抵抗的切割点 ,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 (IR)组与胰岛素敏感 (IS)组。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IR组为 (9.3± 3.3) μmol L显著低于IS组 (12 .0± 3.8) μmol L ,与HOMA IR、腰臀围比、收缩压、Hb、空腹胰岛素、TG、AUCG 、AUCIN呈显著相关关系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HOMA IR、AUCG 与Hb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脂和UA均非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与胰岛素敏感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 ,伴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病患者有较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血糖与Hb直接相关 ,与血脂、UA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将132例2018年5月~2020年3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平分为非DM组,DM组,接受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累及范围.结果:DM组检出AS血管680段;非DM组检出AS血管496段.DM组混合斑块明显高于非DM组,P<0. 05;血管狭窄程度程度,DM组中度血管狭窄高于DM组,而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464例,根据TBIL是否≥1.3 mg/dl分为高TBIL组和低TBIL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如年龄、性别、种族和体重指数(BMI)、慢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收集...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作用于血管壁的血液动力学因素如血压、切应力或周向应力,作为血管壁的一种重要胞外信号,是血管结构与功能变化的一种重要调节因素.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跨膜蛋白、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等将力学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再经过效应分子将转导信号最终作用于相应的血管,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随机选择T:DM患者120例(DM组),将其进一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DN组,45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7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记录所有观察对象体重指数(BMI)、空腹肝功(ALT、AST)、空腹血清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红素(TBIL、DBIL、IBIL)、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LB)数值。结果①DM组的HbA,c、mAL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HbA。c较NDN组明显升高,而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NDN组的胆红素与其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线性关系。而DN组的胆红素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血中胆红素水平可反映患者糖代谢控制的情况。胆红素水平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联合监测患者血胆红素、尿mALB,对早期诊断及控制糖尿病肾病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和血小板(PLT)参数的关系及其在PA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45例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64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NPAD组,81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BIL水平,并分析血清TBIL水平与ABI、胱抑素(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 GFR)、PLT参数和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PAD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NPAD组〔(10.25±3.01)vs(12.68±3.51)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PAD患者血清TBIL水平与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小板(PLT)计数、ABI和e GFR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与PLT平均体积(MPV)、PLT比容(PCT)、血肌酐(Scr)、Cys-C和UAC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BI、Cys-C和MPV是影响PAD患者血清TBI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PAD患者血清TBIL与DN、PLT参数有关,其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进而参与P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糖尿病合并AS患者124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2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40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h2P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血清胆红素作为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是体内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流行病学研究提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目前关于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预后关系和从血清胆红素水平、基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研究,有望为冠心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DM)100例合并高血压和6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观察.结果①阳性检出率为84%,斑块检出率为6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高血压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末流速(EDV)较正常组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血流减慢为主;③胰岛索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老年DM合并高血压者颈动脉病变多以动脉硬化同心形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慢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357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有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178例)和内膜中膜正常组(179例),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根据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四组:低胆红素组、较低胆红素组、较高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 内膜中膜增厚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比内膜中膜正常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进行分组的四组患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低胆红素组高于高胆红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年龄和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低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新诊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患者48例和对照组1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随肾功能降低而减低。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脏病伴颈动脉硬化组较无颈动脉硬化组血清胆红素(5.38±1.95μmol/L比9.15±3.53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素氮、肌酐呈显著负相关(r=-0.611和-0.492,P<0.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93和0.602,P<0.0001)。血清总胆红素(β=0.918,P=0.004)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低胆红素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2015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69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足组(578例)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691例),同时根据Wagner分级将糖尿病足组分为低级别组(40例,Wagner 0级或1级)、中级别组(425例,Wagner 2级或3级)、高级别组(113例,Wagner 4级或5级)。再将578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446例)和截肢组(13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肌酐、收缩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和血红蛋白。收集糖尿病足患者的Wagner分级和截肢手术资料。进行二元或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2DM患者糖尿病足及截肢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NDF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吸烟和饮酒患者的比例、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比例均较高(χ2=3.852~474.272,P均<0.05);白细胞计数、肌酐、收缩压水平升高(U=6.485、35.421、36.155,P均<0.05),总胆红素、D-BIL、I-BIL、ALT、AST、GGT、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HbA1c、血红蛋白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降低(U=3.145~68.119,P均<0.05)。血清I-BIL水平≥6.0 μmol/L与糖尿病足呈负相关(OR=0.751,95%CI:0.570~0.980,P<0.05)。血清总胆红素>10.0 μmol/L与Wagner评分较低有关(OR=0.506,95%CI:0.298~0.857,P<0.05),血清I-BIL≥6.0 μmol/L是Wagner评分较低的保护因素(OR=0.280, 95%CI:0.147~0.538,P<0.05)。总胆红素≥10.0 μmol/L是截肢的保护因素(OR=0.474,95%CI: 0.243~0.921,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与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以及截肢事件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