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瑞祥  靳敏  韦必晓 《广西医学》2008,30(8):1173-1174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谱的变化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对77例新生儿各抽取静脉血2ml,用美国BECKMANCOUNTER LX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心肌酶及总胆红素等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个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AST、CK、LDH、LDH1、α-HBDH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黄疸组、生理性黄疸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在病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引起心肌酶谱的改变,但CK-MB酶在反映新生儿黄疸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上还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患儿心肌的影响,同时探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J(cTnl)水平检测在其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Tnl和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并取同期40例患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l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l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血清cTnl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的阳性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l水平检测可用于临床,以便进行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患儿心肌的影响,同时探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J(cTnl)水平检测在其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Tnl和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并取同期40例患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l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l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血清cTnl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的阳性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l水平检测可用于临床,以便进行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心肌酶。另外随机抽取同一时期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心肌酶均升高,5种酶升高33例,占66%,4种酶升高10例,占20%,3种酶升高7例,占14%,共有48例患儿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两种酶升高,占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心肌酶治疗前和治疗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心肌酶升高与黄疸程度高度相关(总胆红素与LDH、CK-MB的相关系数为0.895、0.854)。[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疸的程度有关,经过治疗以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心肌酶均明显降低,心肌损害呈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患儿心肌的影响,同时探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检测在其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MB(CK-MB)水平,并取同期40例患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cTnl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血清cTnⅠ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的阳性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Ⅰ水平检测可用于临床,以便进行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 方法测定7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对61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心肌受损表现.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磷酸肌酸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测定其急性期及恢复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均符合国内健康新生儿标准,未出现心肌受损的临床表现.观察组新生儿应用磷酸肌酸1g/d治疗3~5 d 后复查CK、CK-MB、cTnI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而未应用磷酸肌酸而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3 d 后复查CK、CK-MB、cTnI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具有一定损害,但并不严重;有条件时可进行营养心肌治疗,以帮助患儿心肌损害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4例按照《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分为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组,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次日空腹采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胆红素、AST、LDH、LDH1、CK、CK-MB和CTn-1测定,病理性黄疸组于恢复期(7~10d)抽血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急性期病理性黄疸AST、LDH、LDH1、CK、CK-MB水平均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酶学各项指标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92,P<0.05)。而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降低,除LDH外,各项指标与急性期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清CTn-1阳性率分别为93.9%和5.2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经过综合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对新生儿心肌酶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227例,参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分为生理性黄疸组(生理组)60例,病理性黄疸组(病理组)167例;病理组根据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不同,分为A(TBIL 230~300 μmol·L-1)、B(TBIL 301~350 μmol·L-1)、C(TBIL>351 μmol·L-1)3个亚组,检测各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病理组中B、C亚组AST、CK、CK-MB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亚组AST、CK-MB、LDH水平高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疸能引起心肌酶发生改变,高浓度胆红素可致心肌受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了解新生儿黄疸心肌损伤发病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与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新生儿黄疸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生理性黄疸组与病理性黄疸组,检测患儿CK-MB、CK、CTnI、外周血中总胆红素水平,分析总胆红素与CK-MB、CTnI之间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儿总胆红素、CTnI、CK-MB、CK水平均异常升高,病理性黄疸组患儿总胆红素、血清CK-MB、CK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黄疸外周CK-MB、CTnI与总胆红素水平呈直线相关(r>0.4,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与心肌损伤的发生之间存在典型相关性,尤其是病理性黄疸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黄疸患儿,要加强对新生儿黄疸及有无溶血征象诊疗关注,以便更好的提升患儿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损伤关系的观察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清中总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常新生儿15例,生理性黄痘新生儿18例、病理性黄痘新生儿40例抽血测血清TBIL及CK-MB值.结果 TBIL与CK-MB测定值的回归分析,r>0.95,显示二者高度相关.组间CK-MB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在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对心肌的损伤,对黄痘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查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G-6-PD缺乏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方法 30例G—6-PD缺乏症新生儿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血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并与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30例G—6—PD缺乏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K—MB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r=0.487、P<0.01)。治疗前后,高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高未结合肥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道出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甲胎蛋白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6):517-518
目的探讨脐血及生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取120例健康足月儿脐血测定AFP值然后测定生后3d的总胆红素值,再随机抽取其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25例为实验组,以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30例作为时熙组测定生后1个月血清AFP值。结果脐血AFP值与生后3d的总胆红素值呈线性相关,生后1个月血清AFP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甲胎蛋白值可能为肝脏发育成熟度的标志,可能为临床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母乳及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水平,探讨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纯母乳喂养的6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和70例正常新生儿为观察对象,于生后第7、14、21、28天测定母乳、新生儿粪便及血清中β-GD活性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母乳和新生儿粪便β-GD测定在母乳性黄疸患儿的阳性率。结果: 母乳中β-GD活性和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与正常新生儿组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乳性黄疸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母乳、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和0.753(P<0.01),呈明显正相关。两组母乳β-GD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92.9%、90.6%、84.4%及86.9%。两组新生儿粪便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78.3%与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8.3%、94.3%、92.2%、83.5%及86.9%。结论: 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母乳及新生儿粪便β-GD测定在母乳性黄疸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肖富明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39-1041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新生儿溶血性黄胆患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治疗,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2例新生儿在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出血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显着下降(P<0.01);换血后32例新生儿血钾、钙浓度下降(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血糖稍高,血钠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代谢紊乱、栓塞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姜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31-13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胆红素脑病时血清、脑脊液胆红素含量与病情评估。方法选取2006-2010年新生儿黄疸368例,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胆红素含量,比较两组患儿不同体液中胆红素浓度。结果胆红素脑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胆红素含量较病理性黄疸组明显升高(P〈0.05),其含量高低同病情呈正相关(P〈0.01),血清与脑脊液胆红素比值与病情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可以作为胆红素脑病较敏感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敬华 《中外医疗》2016,(30):136-138
目的:分析妈咪爱联合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均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口服,用药7d。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χ2=7.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χ2=0.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辉  陈淑华 《西部医学》2006,18(5):588-589
目的研究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对新生儿黄疸及出院体重的影响。方法将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例。两组新生儿均进行母乳喂养,干预组在母乳充足前按需添加配方奶。记录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的时间、母乳达充足的时间,每日测量新生儿体重,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干预组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体重下降最大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母乳量达充足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增加新生儿早期摄入量可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体重下降,增加出院体重。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 )和治疗后 (显性黄疸消退后 ) ,抽不抗凝血 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 10项 ,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2 6例ABO溶血症患儿心肌酶及同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尤以CK、CK -MB活性明显升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治疗前后 ,高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 ,心肌酶升高与黄疸程度及时间、高度呈正相关 (r =0 .90 2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 ,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